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0528|回复: 1

三 王 十 国 公 甘肃漳县政协 李兴华先生

[复制链接]

50

主题

54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1644
发表于 2006-5-5 14: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 王 十 国 公  甘肃漳县政协 李兴华先生

在漳县城南小井沟汪古山麓,长眠着元代一个十分显赫的大家族的主要成员―――汪世显及其儿孙几代共二百余人。这是一个在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帝国几千年的形成和发展史上不同寻常的家族。
七个世纪以前,蒙古民族正在欧亚大陆上叱诧风云。成吉思汗的儿孙们继承祖业,服西域,征高丽,灭西夏,亡金国,铁骑纵横,所向无敌。又经过长达四十年的蒙(元)宋战争,最后消灭南宋政权,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广阔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帝国―――元朝。汪世显原是金国巩昌便宜总帅,金国灭亡后的第二年(公元1235年),他所坚守的金国最后一个堡垒―――巩昌(今陇西)城在被围数月后,粮尽援绝,危在旦夕。汪世显被迫出降,从此以后,汪世显及其儿孙们在蒙古人的旗帜下冲锋陷阵,效命疆场,在统一中国的战争及后来削平蒙古王公的内乱、平定西南少数部落贵族的反叛和保卫西南、西北边境的历次战争中屡建功勋,足迹所至,遍及陕西、甘肃、青海、云南、四川的广阔地域,数十年金戈铁马,使他们一个个得以凭战功换取高官显爵,跻身于元朝统治集团的重要地位,开始了汪氏家族飞黄腾达的新时代。
从汪世显到其曾孙五代,贯元朝始终,“为官者一百八十余人,其中王者三,公者十”,即著名的“三王十国公”。历代朝廷对于外姓功臣的封王,都十分审慎,有的明确规定不封外姓王。而元朝对于不仅是外姓,而且是汉族的汪氏封爵如此之高,足见对其宠信和亲密的程度。
汪氏一门至少还有三位“驸马”(汪良臣、汪惟勤、汪隆昌)这在P5元代也是不多见的。充分体现了汪氏与元朝皇室的特殊亲密关系及作为朝廷“一方藩屏”的重要地位。他们的父子兄弟相继担任“巩昌等二十四处便宜都总帅”。长期征抚西南、西北的广阔疆土,膺最高军阶“龙虎卫上将军”、“金吾卫上将军”(从一品)及“镇国上将军”(正二品)、“安远大将军”(从三品)者至少六人。其余如“昭勇大将军”、“明威大将军”、“武略将军”等者则多达数十人。其中多数担任过“便宜都总帅”、“都元帅”、“元帅”、“管军万户”等高级职务。
他们不仅在军事上居于显赫地位,而且在行政上也多位高权重,掌握着中央及地方政府的重要权力。所任高级职务如中书右丞、陕西、四川、云南等行省平章(都是从一品)及左右丞(正二品),监察御史,江南行省御史中丞,云南宣慰使,淮东淮西道宣慰使,刑部尚书,工部侍郎等。元朝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为中书省下设十一个行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皇太子兼任)及左右丞相(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但中书令及左右丞相多时缺员,平章及左右丞相是中书省和行中书省的实际掌权者。此外汪良臣还担任过“行西川枢密院事”(负责处理甘南四川西部及青海东部军事的最高长官),还被任命为皇子安西王的“王相”,协调陕西、四川两个行省政务。
这些文官武将之中,生前和死后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银青荣禄大夫”(都是一品衔)的至少八人。封“资德大夫”、“资政大夫”(正二品衔)的十余人。据《族谱》记载,汪世显的孙子和曾孙辈中有“翰林学士”十一人。P6
上述情况,足以让我们看到汪氏家族在元代的鼎盛显赫情形。封建社会统治者之间的权力斗争十分激烈,荣辱交替变幻莫测,而汪氏一家五代能相继高官显位,长保富贵权势,这在我国几千年封建王朝史上是少见的。而祖孙三代中有三人封王,十人封国公,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仅从这一点而论,这个家族确实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很值得史家研究一番。
王旺祥,号秋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5-5 14: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同样在漳县的李兴华先生认为汪世显家族是汉族,而漳县的汪楷先生则认为汪世显家族是“系出汪古”。
不知“wwx2006888”先生有何看法?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