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大河网 2007-1-12
1月8日,在郑州市国家森林公园附近一个家属院里,74岁的老人汪金陵正按照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的指导,建立郑州市的第一个家庭档案。
家庭档案记录点滴生活
汪金陵的家庭档案分为如下几类:日记、书信、个人作品、照片、证件、凭据、收藏以及健康档案,各种资料的起始时间为1949年。
这份档案里包括许多珍藏数十年的个人物品,其中有1949年发行的一张面额为1万元的人民币,1962年奖状模样的结婚证,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各种粮票、布票,烙着自己所作诗歌的200多只葫芦,记载了96代人姓名的《汪氏家谱》……
“将家里许多值得回忆的照片、信件、大事记录等有序地放在一起,想回味的时候可方便了,不用翻箱倒柜了。”汪金陵说。
“档案总让人们想到‘一脸严肃’的红头文件等,家庭档案则温情地将档案和老百姓日常生活联系起来。”郑州市档案局副局长李淑兰说,“比如说出生证明就可作为一个人的第一份档案。”
所谓家庭档案,就是家庭成员在各种活动中,记录并保存起来以备日后查询使用的各种资料。
建家庭档案成为新尝试
从去年3月起,郑州市档案局开始免费为市民建立家庭档案提供指导:将各种资料分门别类放进有目可查的档案盒里,家庭档案开始进入郑州人的视线。
“家庭档案不仅记载了一个家庭的各项活动,还能反映出一种社会变迁。”郑州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张魁说。
据介绍,档案部门在工作中经常发现一些市民因证件、票据丢失给生活、工作带来不便的实例。
“现实中我们都知道有些东西应该保存好,但往往做不到,建立家庭档案就是促使人们把这种意识转化为行动,而且记录家庭点滴的同时也增加了生活情趣。”张魁说。李淑兰说,目前在上海、广州等地,一些市民建立家庭档案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而在郑州唯一成功的试点就是汪金陵的家庭档案。
他们打算征得同意后展出汪金陵的家庭档案,让更多的市民了解这一档案管理的新尝试。 |
-
汪金陵老人的家里到处都是葫芦,每一件葫芦作品都有一段故事。
-
汪金陵的葫芦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