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村景区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城北20公里,距黄山北大门25公里, 古名昉溪、任公村,已有1500多年历史。整个村落三面环山,双溪汇流,天然形成了“临水而建,双龙戏珠,倒水葫芦”的风水态势 ,体现了风水理论中“共生、共存、共荣、共乐”的文化内涵。景区内风景秀丽、文物繁多,具有浓厚的徽文化底蕴,至今保存完好的元 、明、清建筑有200余处,尤以高阳廊桥、双寿承恩坊、大观亭、五马坊构成的明代建筑群,为国内罕见,堪称古建之精华。
“登大观亭重温廊桥遗梦,走古官道思慕汪公德望”。穿街而上,踏上许村这条由青石板铺就而成的千年古官道,可直达黄山脚下的谭家 桥,总共约10 公里,沿途山峰叠翠,远处云雾缭绕,人在其中似云中漫步,不是仙境,胜似仙境。此官道由唐越国公汪华在隋末时凿山开通,又称箬岭 古道,是当地郡守征调民众开辟的通往沿江、中原的战略要道。至明代,仍是联结古徽州府和安庆府的重要官道。徽商兴起后,它便成为 运输粮食、盐和山产的交通要道,而许村也凭借这条官道,成为市井繁荣的水陆转运码头。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和清军多次通过这条官 道往来厮杀。解放战争时,李德生部就是从这里跨越箬岭,解放歙县。
古道沿途设有古凉亭,就是古代的驿站,供行人车马歇脚,现留存有屯兵城楼和古汪公庙等遗址。古道深处村落处处,游客可以在村中随 意打尖,品尝山上特有的高山玉米糊和野生猕猴桃等特产,亲自感受那种“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喜悦之情。走 访官道,不仅可以翻山直达黄山,更可沿途寻古探幽,亲近自然,这里真可谓是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和谐统一,相得益彰。说起开凿人 汪公,就是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汪华,当地老百姓尊称他为“大帝”。《新安人物志》有介绍:汪华(公元587-648 年)字国辅,一字英发,唐代新安郡绩溪人。从小丧父,家境贫困,不久父母去世,后替舅舅放羊。成年后,这位美髯大汉魁梧强壮,又 练得一身好武艺。隋末农民起义爆发,汪华在新安郡宣布起义后,率精兵攻入宣州,后又攻下杭州、睦州、婺州、饶州,建号称吴王。在 汪掌政权的十几年里,六州境内,安定太平。后归附唐朝,高祖下诏表彰他 “保境安民,镇静一方,以待太平,英武诚实而识大体”。特封他为越国公。贞观二年到长安,太宗进举辽东时,命汪华为九宫留守。贞观十二年病死于长安。
汪华在历史上是很有名气的人物,而且是和苦弟兄一道经过生活熬煎而走上反叛道路的。在贞观之治中,他进仕入朝,在百姓中留下崇高 印象。不过最重要的恐怕还在于他的六州政绩,使老百姓怀念他。在许村有这么一个传说:有年村里闹蝗灾,庄稼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遭遇 。就在这关键时刻,村民从山上请来了汪公菩萨,抬着这位“尊神”绕着村落走了一圈,说来也怪,蝗虫第二天就飞走了。虽然时间已过 去1300多年,但在徽州百姓的心目中,汪公仍然是一位可敬可佩的英雄。
这条古官道虽已失去了昔日的繁华,但仍是一部厚重的书,有着广博的内容和深邃的底蕴。只有当你亲临此处,踏上这一条条青石板路, 登上箬岭关时,你才不负黄山之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