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5248|回复: 0

汪耆年先生所著的《风鸢四艺》

[复制链接]

1652

主题

8673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47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6-4-4 13: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耆年先生所著的
《风鸢四艺》

中国风筝技艺概况


中国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超的技艺,这点早已为世人所公认。但要认真研究起来,记述中国风筝的详细资料却不多,而专述中国风筝具体技艺的资料就更少。

传说曹雪芹所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是一个记述中国风筝技艺的专著,但至今不只还见不到此书的全文,就连此说是否属实,曹氏是否确有废艺斋集稿这套著作,也还缺少足够的旁证材料,学术界还在争论之中,没有结论。从主观愿望上讲,我们很希望曹氏或其他先人能为后代留下一本有关中国风筝技艺的宝贵资料,供今人继承和发展。但希望不能代替事实,我们只能等待着这方面新的发现。除此之外,就是一些流传的谱式了。如传说宋徽宗的“宣和风筝谱”是较早的一本,但至今乃未见到。其他就是各风筝世家或风筝玩家个人收集的谱式了,今天还能找到一些。
虽然这些谱式各有局限,但必竟是可贵的资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30年代金铁庵著的“风筝谱”一书较有价值,不足之处是没有图,这也许是由于当时印刷出版条件和资金的限制有图而未印出来。
除“谱”外还有一种可贵的实物资料——“条”,即制作某种风筝骨架所用的标准竹条,这一般都是在大批生产风筝的世家中代代相传的,如北京“风筝哈”家就有一捆流传几代的“条”。这就补充了“谱”上只有画面,没有骨架或只有骨架而没有具体竹条尺寸和粗细变化的不足,使风筝技艺的流传更加完整。在文字、图画和实物之外,中国民间工艺的技艺传授主要靠“口传心授”,这就是在民间艺人中使用的“诀”。这是为了好教好记和保密所用的“歌诀”或“切口”。由于艺人的文化水平所限,这些歌诀或切口往往有音无字、或有字无形,在流传中丢失、修改、讹误很多。
本书对风筝技艺的讨论主要是以上述流传下来的有限的文化遗产做为历史背景的参考,以现存的传统中国风筝为根据,用科学的工艺技术和飞行力学原理进行分析,希望它能为今后中国风筝技艺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还望各位专家学者,前辈同好,有识之士和青少年朋友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批评指正。
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但实际上这四字的内涵要广泛得多,几乎包含了全部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内容。如

“扎”包括:选、劈、弯、削、接。
“糊”包括:选、裁、糊、边、校。
“绘”包括:色、底、描、染、修。
“放”包括:风、线、放、调、收。

而这“四艺”的综合活用就要达到风筝的设计与创新的水平。下面将分别详述。

“扎”艺

“糊”艺

“绘”艺

一、选材
二、劈竹
三、削竹
四、弯竹
五、连接
一、选材
二、裁剪
三、糊
四、边缘处理
五、校正
一、风筝的美化
二、颜色
三、底的处理
四、描线 五、染色 六、修饰
七、糊与绘的先后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