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 汪 毅 夫
汪毅夫,字厚南,号仲雅,曾用王平、黄道俊等化名。1903年4月23日,出生在湖南常德市临澧县停弦渡花林坪一个小康之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六军,负责营政治工作。1927年受党派遣,以特派员身份回临澧开展革命活动。在临澧,他与邹墨池等党员骨干组建了临澧党、团混合特别支部,被选为特支书记,并发展一批工农积极分子入党。此后,他担任中共石门县委委员,曾与袁任远一道,发动了震惊省垣的石门南乡暴动。1928年7月,他受中共湘西特委派遣,到贺龙领导的红四军任宣传队队长,10月,被选为湘西前敌委员会委员,主管苏维埃政权建设工作。1930年2月,他任中共鹤峰中心县委书记,负责鹤峰、桑植、五峰、长阳、宣恩、石门等县的工作。这年7月,红四军与红六军合编成红二军团,他被调到红二军团第四师任第十一团政委,不久,他调任第十六团团长兼政委,还兼任湘鄂边区游击队第二梯队队长。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时,他调任军部组织部部长,兼第二十四团政委。1932年秋,他在“肃反”中被错杀,时年29岁。
临澧县位于湖南省常德地区北部,居武陵山古陆与洞庭湖断陷盆地接部位。亚热带气候,四季温差明显。地貌以微丘、平原为主,间有山岳。古属荆楚之地。清雍正七年(1729),始设县,称安福县。中华民国3年(1914),改称临澧县。全县总面积1209.58平方公里,耕地586210亩,人口40.3万。
早在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群生息繁衍。旧石器文化遗址,遍布澧水两岸;新石器文化遗址,澧水、道水南北均有。春秋战国时,北有申鸣古城,南有宋玉城池。澧水北岸的合口镇,春秋战国时就形成集镇,清雍正时正式称合口市。道水中游的佘市桥镇,元代地称龙潭镇,桥称道源桥;道是湘鄂川黔官道要津,桥乃湘鄂边界一绝。晋尚书车允,幼时就读五龙山,常取黑石为墨、山改名石墨山。唐诗人李群玉,曾求学伏牛山,常去山南吟哦,留下“哦句平台”。澧、道两水自西向东流淌。枝柳铁路、207国道公路从北、中贯通。太浮山、刻木山,山峰耸翠;澧水河、道水河,绿水辉映。民风淳朴,地沃物丰。临澧地处湘西北咽喉,历为兵家所关注。汉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汉将马援曾来此征战。明(南明)末清初,李自成部将率众十万,扎营新安一带;吴三桂反清后占据澧州,部将在些驻扎五年。民国中期,贺龙将军,多次游击县境,还在合口召开“前敌委员会”;袁任远、汪毅夫,亲建以太浮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纵横两百余里。抗日初期,中央陆军通讯兵学校、中央军事委员会特别训练班,曾在临澧办学;太浮山、龙凤山,筑有国防工事。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军曾在此设防。1949年秋冬之交,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三兵第十一军隐集临澧,集训40余天,并在县城召开军党代表大会。
临澧人才辈出。明代有工、兵部尚书李充嗣,工、户部尚书李如圭,四川总兵赠左都督李应祥。清代有河南、四川按察使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