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5099|回复: 0

怀念汪钺先生

[复制链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11-8 12: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怀念汪钺先生

作者:杨效祖 来源:www.lxlswh.com

当今天我们想起陇西李氏文化的时候,就自然想起当年为促成其事的省政协常委、著名剧作家汪钺先生。想起他慈祥的笑容; 想起他热情专注地搜集李氏文化史料的情景;想起他为李氏文化写的文稿;想起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怀家乡,期盼祖国统一的情怀。他经常以旺盛的精力和饱满的精神为人民而努力工作。他的一言一行,处处事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是1991年认识汪钺先生的,因为199110月《团结报》上发表了省文史馆馆员李甲中先生的《三陇李氏渊源考略》一文后,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立即决定由县政协曹宗周主席带领政协、统战部的同志和社会贤达名老中医恒先生,台胞姚瑞卿先生等。曾先后多次去兰州搜集 史料、申请成立李氏文化研究会,并拜访省政协常委兼省政协祖国统一委员会负责人汪饿先生。汪钺先生热情接待,积极协助,并引荐我们拜访了李甲中先生、牟实库先生等专家学者。他说:"这件事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振兴陇西经济,能起重要作用。这是无烟的工厂。"他又说广东梅县的"陇西堂"有一楹联"旋马家声远, 犹龙世泽长"。原湖北阳新李氏宗祠的楹联中有一上联"我自陇西来,驻马东征,回首难忘桑梓地。"并把他搜集的著名史学家顾颉刚、王树民《甘青见闻记》以及李宗仁、李光耀身世等珍贵史料,无私地提供给我们。他协助我们筹商进行此项工作的办法和步骤。他发动文化界的省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因而促成1992618 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以省委办发(1992)40号文件批准修复"陇西堂"

1992815,陇西成立了有省地领导和专家学者参加的李氏文化研究会。接着于1027成立了"甘肃省陇西堂筹建委员会。"这是陇西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可以说值得重视而垂诸永久的。同时根据汪钺先生草拟的初稿,县上印发了《致全世界李氏同胞的一封信》和罗仲武老师写的《李氏根在陇西》是当时宣传的两个主要材料。

19945月在"陇西李氏文化全国研究会"上汪钺先生发表了《李姓与陇西》的论文,他期望普天下的李氏同胞为陇西的繁荣尽心尽力。会后所编选的李氏文化研讨会专集与全国各地宗亲会和马来西亚、新加坡、朝鲜、韩国等各国的宗亲组织进行了交流,从而架起了一座海内外李氏同胞相互了解联谊的桥梁。

由于有了大量翔实的史料,省文史馆把陇西李氏文化列为甘肃四大文化之一,成为与敦煌莫高窟文化、天水伏载文化、拉卡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文化遗产。从此陇西县声闻全国,而且影响及全世界。

汪钺先生于1954年和其他同志合作创作的话剧《在康布尔草原上》;1956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会"上获奖,受到了党中央领导的表扬,以后接着编写了《黄河飞渡》、《岳飞》、《咫尺天涯》等多部剧本。每个剧本都倾注了作者的大量心血,真挚地显示出了他爱祖国、爱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深厚感情。 汪钺先生禀赋聪颖、胸襟宽阔、博学卓识、德高望重。倘天假之年,当可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奈天道无常,竟被疴疾殒命,这是文化界之一大不幸。先生虽与世长辞。但他的部部剧作,德范事业,千秋永存。

河南-汪聚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