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9218|回复: 0

近百年来开发中国谱牒资源简述

[复制链接]

251

主题

3515

回帖

11475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探究汪氏源流,学习汪氏文化。

Rank: 8Rank: 8

积分
1147514344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6-10-20 20: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 鹤 鸣

(上海图书馆 200031)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世系、人物、事迹的历史图籍。它与正史、方志构成中华历史大厦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世纪初,著名史学家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开发谱牒资源的价值作了精辟论述:“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家谱,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回顾近一个世纪开发中国谱牒资源的情况,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潘光旦、罗香林、杨殿?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就对中国的家谱进行了整理和研究。1929年,潘光旦在《东方杂志》发表了“中国家谱学略史”一文,扼要论述了中国谱学的发展过程,对当时中国家谱学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罗香林从30年代起也十分重视对家谱的研究,他的成果后来都收在《中国族谱研究》论文集。杨殿?1945年在《图书季刊》发表“中国家谱通论”长文,对家谱的沿革、内容和体例作了论述,是家谱学研究方面的一篇重要文章。进入5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由于受到“左”的影响,不少人将家谱视同封建糟粕而不屑一顾,对家谱的研究也就停了下来。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绝大多数台湾人民都是从大陆迁移过去的,他们与大陆居民有着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对大陆都有着深厚的宗亲感情和念祖情结,他们往往在自己的聚居地建立祖籍祠堂、庙宇。台湾人民更有修谱的优良文化传统。近50年来,海峡两岸遭到人为的隔离,台湾人民掀起了一股宗亲、修谱、寻根的热潮。
1977年,台湾成立了“宗亲谱系学会”,1978年在台北举办了“宗亲谱系资料展览”,1982年起还到各地巡回展览,并举办多次谱系研讨会,1985年出版了《谱系与宗亲组织》,全面介绍了台湾19个世界宗亲会,58个省市宗亲会的情况。
1977年在台中成立了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会,举行族谱报告会、学术研讨会和展览会,并出版了《台湾源流》季刊,至今共出版20期,发表了大量有关族谱和姓氏渊源的论文。2000年5月,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会还协助上海图书馆举办了跨入新世纪的中国族谱国际研讨会。
1981年,台湾《联合报文化基金会》成立了国学文献馆,重点收藏以族谱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文献资料,供学术研究和社会各界查询使用。他们还免费连续举办了4期族谱研学班(每期一个月),传授修谱知识、培养修谱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台湾地区谱牒工作开发与研究工作。国学文献馆还召开7次亚洲族谱学术研讨会,会后出版论文集,有力地促进了亚洲地区族谱学研究的开展。
1987年,由文化大学谱系研究所所长赵振绩主编、台湾区姓谱研究社发行的《台湾区族谱目录》问世,这是台湾地区开发谱牒资源的一项最重要的成果。该目录能够问世,是台湾一群热心弘扬中华民族根的社团与个人,在美国犹他家谱学会的支持下,在全台湾进行地毯式的采访家谱的结果。该目录共收入家谱10613种,是台湾地区最完整的一部家谱总目录。查阅《台湾区族谱目录》,发现有两大特点,一是收入目录的家谱祖籍,绝大多数在大陆,据统计,在10613种目录中,祖籍不明的有2754种,祖籍在台湾的仅102种,祖籍在大陆的有7757种,即祖籍在大陆的占98%以上。二是近59年来的新修家谱占有重大比例。任举一例,《目录》共收李姓家谱570种,确切标有编修年代的共322种,其中清代编印的13种,民国时期即1949年前编修的35种,其余274种为近50年编修,占有李氏家谱的85%。这就充分说明了尽管海峡两岸人民被人为分隔50年,但台湾人民以积极续修家谱的形式,反映了他们寻根问祖、心向大陆、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1987年以后,台湾正式开放大陆探亲政策,台湾人民组团访问大陆、寻根问祖,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并出现了两岸人民联合修谱的情况,陈心宽编《盐城陈氏总谱》、罗佩光编《连城罗氏族谱》等,就是海峡两岸同一宗族联合修谱的成果。
在国外,收集整理开发中国家谱资源取得成效最大的当推美国犹他家谱学会。犹他家谱学会位于美国盐湖城,为美国摩门教下属一文化机构。犹他家谱学会于1984年正式成立家谱学会图书馆,以收集和保存各国死亡者的档案资料为宗旨,并于1938年开始雇100余人到世界各地采用缩微技术复制搜集各国死亡者档案。
犹他家谱学会也十分重视对中国家谱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犹他家谱学会收集拍摄中国家谱资料分三步,第一步,先将收藏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日本东洋文库、国立国会图书馆、东洋文化研究所等单位收藏的家谱进行拍摄,并在此基础上于1983年由台湾成文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了《美国家谱学会中国族谱目录》,共计收录3140种中国家谱缩微胶卷,这是反映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以外的收藏中国家谱情况的一部重要的家谱目录。第二步,在1974年以后,犹他家谱学会派员到台湾与中华学术院谱学系研究所等机构合作,组织台湾一些热心弘扬中华民族根的社团与个人,深入到台湾各县乡镇,走乡串巷,对民间收藏家谱进行地毯式采访工作,先后共计拍摄台湾地区家谱约1万种。第三步,80年代,犹他家谱学会还进一步与大陆的档案馆、图书馆等单位联系,拍摄大陆收藏的家谱原件,先后共计拍摄数千种。这样,犹他家谱学会共计拍摄中国家谱约1万7千多种,还收藏有数百种家谱原件,成为世界上收藏中国家谱缩微胶卷最多的单位。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学术研究领域逐步克服了“左”的影响,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景象。近20年来,一度荒芜、人们不敢问津的谱牒研究在大陆又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80年代,不少谱牒研究者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一些关于谱牒研究的文章。1988年在山西成立了中国谱牒学研究会和中国家谱资料中心,并于1988年和1991年召开了两次全国性的谱牒学术研讨会,有力的促进了全国谱牒研究空气的活跃。中国谱牒学术研究会还编辑了四辑《谱牒学研究》刊物,发表了80余篇关于家谱研究和姓氏渊源的文章,积极推动了大陆谱牒研究的发展。中国谱牒学研究会成立以后,江西、福建、上海等省市也成立了谱牒研究会,湖南、广西、四川、北京等出版机构也相继出版了《中华姓氏谱》、《中华姓氏通史》、《华夏姓氏丛书》等著作。
在大陆各省市中,谱牒研究开展最活跃的当推福建省。福建省比较早地成立了省姓氏渊源研究会,在漳州、厦门、晋江等地还成立了研究会或谱牒学会。近10余年来,福建先后出版了《近500年福建的宗族社会与文化》、《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三胞与祖地》、《南靖与台湾》、《晋台志》、《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等著作、资料集,在谱牒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海外华侨和台港澳同胞积极促进和支持下,福建各地也掀起了编修新家谱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则是和台湾同宗共修的家谱。2000年12月29日,晋江市在图书馆举行晋江家谱展,其中新修的家谱就有400余种。福建省上述活动不仅活跃了大陆的谱牒学术研究空气,而且直接促进了海峡两岸学术交流和寻根问祖活动的开展。
近20年来,大陆不仅在谱牒学的研究上取得重要的成果,而且在整理家谱资料的基础性工作上也取得了重大进展。1984年国家档案局二处、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图书馆发起、联合编辑《中国家谱综合目录》,该项工作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同年,国家档案局会同文化部、教育部联名向大陆地区各图书馆、博物馆、文管会、文化馆、档案局等单位发出《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嗣后,大陆地区即有400多个单位报送馆藏目录或本地区收藏的家谱目录。为使收藏目录更全面,编委们又不辞辛苦地到个别未报送单位抄录有关家谱目录,又将《全国古籍善本书目》的家谱目录予以转录,同时将台湾地区以及日本、美国等国出版的中国家谱目录有关部分予以转录。这样,该书共收录1949年以前的中国家谱目录14719种。应该说,这是迄今反映中国家谱收藏状况最重要的一个书目,是全国400多图书、档案、博物、文化等部门在家谱目录方面开展大协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20世纪末,上海图书馆对家谱资料的整理与开发,引起了海内外同行的关注。上海图书馆是中国仅次于国家图书馆的大型公共研究型图书馆,共有藏书1千万册。几十年来,在顾廷龙馆长“人弃我取”原则指导下,上海图书馆十分重视家谱资料的收集,累计收集家谱近1.2万种,近10万册,是世界上收藏中国家谱原件最多的单位。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对家谱的整理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大量家谱堆放在书库的角落里,任其尘封、虫蛀、霉烂。以1996年年底上海图书馆新馆开馆为契机,上海图书馆将家谱的整理与开发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图每年投入数十万元经费,组织技工对破旧的家谱进行修补整理,至今已修补近3万册。上图还专门成立了谱牒研究中心机构,专门负责家谱的整理、开发、咨询与研究工作。同时开辟了大陆唯一的家谱阅览室,供广大读者查询、阅览。上海图书馆还于1998年11月召开了“全国谱牒开发与利用学术研究研讨会”,与会代表就家谱的学术价值,撰修体例,开发利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会后出版了《中国谱牒研究》论文集,共收集论文36篇。上图旋又于2000年5月,召开了“迈入新世纪中国族谱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大陆、台湾、香港、日本、美国、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近百名学者参加了这次世纪之交的谱学盛会。会议就编纂《中国家谱总目》、家谱的数字化、新修家谱、中外谱牒的比较等专题进行热烈的研讨。会后出版了《中华谱牒研究》论文集,共收集35篇论文,论述的问题较前更加深入,标志着海内外对谱牒学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2000年3月,上海图书馆还与新加坡公司合作开发寻根网站,这是一家利用家谱资源,系统提供华人寻根咨询、建立电子家谱等全方位服务的网络平台,每天点击查询的在十万人次以上。
近几年来,上海图书馆还聘请复旦大学历史系、华东师大古籍研究所、安微社科院历史所等单位的专家,按统一的体例,费时2年,终于编纂成《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2000年5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这不仅是一部家谱书目,而且是一部家谱提要专著。该书共计收录家谱11700种,近10万册。著录项目不仅包括姓氏、书名、编纂者、出版年代、始祖等项,而且翻阅每种家谱,就迁涉路线、名人事迹等内容逐一作了提要,这在中国家谱整理上是件开创性的学术研究工作。


由上述可知,近百年来中国家谱整理与研究尽管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但在20世纪的末页却呈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凸现了海内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特点。但是,离开谱牒资源的深入开发与研究,尚有很大的差距。例如,至今尚未有一部系统论述中国谱牒历史的专著问世,至于存世的中国家谱究竟有多少?更缺乏完整的统计。前面提到的一些家谱目录,如《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仅是一个馆藏的目录;如《台湾区族谱目录》,也仅仅是一个省区的目录。即便是耗时13年完成的199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家谱综合目录》,虽然有400多个单位参与,但涵盖的面不广,主要是收入大陆地区的目录,大量海外的中国家谱目录没有收入,就大陆地区来说,如上海图书馆收藏有1万多种家谱,由于未及整理,因此也未能收进该目录中,因此严格来说,《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也是很不完整的。对学术研究来讲,专题目录的编制是一项最基础的工作,由于至今尚未有中国家谱总目录问世,这就严重影响家谱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如何尽快地编著一套完整的中国家谱总目录,是摆在全世界的中国家谱收藏和研究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网络化对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新要求,2000年6月7日,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有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和新加坡、美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42家中文图书馆和中文文献资源收藏单位参加的“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上,《中国家谱总目》正式通过立项,并决定由上海图书馆主编。这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也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家谱资源整理和开发的必然趋势。
为了落实《中国家谱总目》的编纂工作,2000年11月25日,上海图书馆主持召开了《中国家谱总目》的编纂会议,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美国等25家的家谱收藏和研究单位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了《中国家谱总目》编纂方案、著录规则以及编委单位的职责。国家文化部对这项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大力的支持,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司长陈琪林先生亲临会议,对如何编好《中国家谱总目》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文化部办公厅并于2001年2月7日发出了“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对各省市文化厅局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搞好这项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
按照《中国家谱总目》编纂方案的要求,凡中国(包括台、港、澳地区)、外国藏书机构收藏和散见于民间的2000年以前刊印的用汉字记载的中国各民族家谱,概加收入。著录既要符合一般古籍的要求,还须尽量反映家谱本身的特点(如始祖、始迁祖、谱主居地、堂号、编修次数等)以及藏谱单位。为顺利推进此项学术事业,专门成立了有25家海内外主要家谱收藏和研究单位组成的编委会。整个编纂工作按照“分头编撰、汇总审校”的方法进行,全部工作计划约三年时间完成。其工作步骤大致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各编委单位调查其所负责地区收藏的家谱,按统一著录规则编写家谱条目初稿,寄交上海图书馆,时间约一年。第二阶段:聘请若干专门人员,查核各地寄交的目录初稿,并在合并复本后加以分类,进而编纂总目初稿,时间约半年。第三阶段:聘请若干专家集中于上海图书馆,对总目初稿进行最后的审核和定稿,时间约半年。第四阶段:交付出版社正式出版,将条目制成数据并上网,时间约一年。
处于世纪之交开始起步的《中国家谱总目》编纂工作,对于保存历史文化遗产、开发谱牒资源、弘扬历史文化、促进学术研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家谱印数有限,收藏分散,这就给编纂工作带来比编纂其它专题目录更多的困难。但在海内外谱牒研究者和家谱收藏单位共同努力下,编纂《中国家谱总目》这项工作一定能顺利完成。作为主持这项工作的上海图书馆,理应发挥积极作用,为早日编纂完成《中国家谱总目》,开展谱牒系列研究,促进谱牒学这门古老的学科在新世纪进一步繁荣昌盛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鹤鸣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图书馆杂志》主编,研究员。

发布时间:2005-09-26
七律·喜看女孙 屯蒙辑别步尘阶,双眸晶明神度谐。
一气混元观世界,万般依赖就娘怀。
饥啼不解人间苦,梦笑惟呈弱体乖。
年老莫愁无乐趣,含饴笑弄女孙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