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代汪氏宗谱序言集锦
引 言
历代汪氏宗谱序言,多是主编者主笔或当时族中权威人士留言,其中有简述汪氏渊源、汪氏故事的,有介绍谱牒知识的,有教化后辈儿孙的,有驳斥错误言论的,是研究汪氏历史、汪氏文化、汪氏谱牒和历代汪家人物的百科全书,是各地族人寻根问祖的指南车,是编纂<汪氏正史>的资料宝库。读序言,是在超越时空亲耳聆听先祖的教诲,读序言,可以排除杂念,净化心灵,汲取力量,从而极大地激发敬宗爱族之心。
序言是浩瀚的谱牒卷轴中最靓丽的风景线。
可惜许多精采的序言,被分载于各种不同版本的谱牒之中,不便于专题整理、阅读、比较和研讨,现拟议将分散于各版的序言收归一处,以利于研读和探讨,为今后整理、出版专集打下基础。考虑到此项工作比较庞杂,非一人一地所能完成,所以特推出本主题,希望各位宗亲大力支持,把手头能搜集到的序言,都发上来,积少成多,积腋成裘,并同步开展研讨活动,把各人研读后的心得体会、肺腑感言,发上来与大家交流,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岂不快哉!
================================================================
桐城务本堂汪氏宗谱
始祖成二公自序
尝谓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我汪氏出三代以后,延绵世代,岂无传人?但世远年深,难获真的,所可考者,唯鲁成公黑肱之子汪,有功王室,食采颍川,子孙以名为氏,故号曰:颍川侯汪氏焉。
鲁哀公有童子汪锜,即颍川侯元孙也。厥后,在秦有汪考汪童,在汉有汪胜汪晃,至汉建安二年,有文和者,乃汪侯三十一代孙也,以龙骧将军迁会稽郡令,遂家于新安,于是颍川之汪,派流江左矣。及至唐初歙州刺史越国公华,乃文和之十二代孙,黟歙十姓九汪。皆华之后也。
吾家本居颍川,时值五季之初,厘而为四,一徙喝田,一徙方塘,一徙唐模,我先人由唐模而徙于婺,延及于余,偕二子由婺迁皖,屡迁屡世,愈远愈散,恐久而
此文选自汪兴吾《桐城务本堂汪氏宗谱》图片
(未见拍全,后续部分,有请兴吾本家帮忙拍全发上来,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