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5413|回复: 1

中国新诗集印尼文版发行

[复制链接]

1652

主题

8673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45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6-9-30 13: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新诗集印尼文版发行  
2006年09月28日 22:00:11  来源:新华网  


【字号 大 中 小】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Email推荐:    】
【免费订手机版】

     新华网雅加达9月28日电(记者赵金川)汇集中国86位诗人199首诗作的中国新诗集印尼文版日前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省会万隆举行了发布会,标志着中印文化交流正朝着更加深入和广泛的方向发展。
    这本题为《竹帘》的诗集包括了胡适、鲁迅、冰心、郭沫若、李大钊、何其芳、刘半农、艾青、徐志摩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作品。全书258页,由笔名“新跃”的卜汝亮先生翻译。

    在发布会上,万隆国际外语学院院长薛璋霖和西爪哇华裔总会代表汪友山先后致辞说,翻译是一项很艰巨的工程,把中国名诗翻译成印尼文,让更多的印尼文化界人士了解中国文化,并为两族人民架起友谊的桥梁,是非常迫切的任务。他们说,印中在文学领域的交流还十分有限。随着两国关系的日益密切,印尼文化界对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学的渴望越来越迫切。因此,新诗集的出版具有重要的意义。

    印尼大学文化学院讲师马尼格·布迪曼在诗集的序言中写道:“对我们来说,白白错过学习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历史变迁的机会是一个不可饶恕的愚蠢。过去几十年来我们过分沉迷在西方翻译文字的洪水里,甚至过分地吸收他们的影响而得意忘形。所以,从这个特别的角度来看,“新跃”的翻译工作就显得十分有意义。它给我们可供选择的另一面镜子,让我们更了解自己。”

    “新跃”说,他用了5年的时间翻译这本诗集,希望能让更多的印尼朋友了解中国文化。

    印尼文学评论家希克马特引用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的话说,诗歌不单单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成为民族与民族之间沟通的桥梁。 (完)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2

主题

8673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45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9-30 13: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文化在印尼重放异彩(放眼亚洲)




  本报讯  由于今年1月份颁布的一项总统令,自1965年以来印尼华人第一次可以自由地庆祝公共节日,而不必像往年那样只能在寺庙和家里举行低调的集会了。该总统令是一项重要举措,它代表着瓦希德总统的一项新政策,就是要从法律上消除对华人的歧视。
    除了引人注目的狮子舞之外,许多华人正悄悄地,然而也是谨慎地开始恢复各种中国文化传统,包括音乐、文学、建筑、祭祀礼仪,甚至木偶剧。在当地的800万华人(占印尼人口4%)中,很多人在采取行动重申其民族特性。与此同时,许许多多的出版物和因特网站也为他们提供了新的表达渠道。课外中国国语辅导班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
    上述这些事态发展预示着一场深刻而长远的变化。几十年的歧视和反华暴力事件在许多华人心中留下的创伤还没有愈合,他们希望看到的是渐进的变革。许多人在重新“寻根”的时候强调,他们致力于印尼多民族社会的和谐。
    华裔诗人塞西利亚·肯萨纳瓦蒂说:“民族之间的疑心太重了。”她说,如果各个民族都通过文学与其它民族接触,彼此就会有更好的了解。
    对中国文化的攻击始于苏哈托的一次讲话,他在讲话中说共产党中国帮助策动了1965年的未遂政变。虽然学者们至今仍在就他这一说法进行辩论,但当时为了消除中国的影响并惩罚那些被说成是“不爱国”的华人社团,印尼下令禁止展示汉字,禁止进口中文出版物,并关闭了中文学校,而且除一所大学外,禁止所有大学开设中国国语课,当时甚至不鼓励人们在公开场合讲中文。
    一位非华裔印尼人说:“这对印尼来说是个很大的损失。我想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失去的中国文化。”
    但另一些人则比较乐观。印度尼西亚华裔总会会长汪友山说:“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很强,它就像竹子一样,暴风雨过后,它还会挺立起来。”印度尼西亚华裔总会成立于1999年4月,目前,它正在敦促政府容许国立学校开设中国国语课,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商业来往和社会交流。(据中新社)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年04月12日第七版)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