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7-6 22: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余棐明朝婺源沱川人,自小天资聪颖、才思过人被誉为“神童“且心怀大志。嘉靖二年(1523)余棐赴京参加“春闱”科举,凭借真才实学一路“过关斩将”,并深受众考官的好评。在殿试时,以其滔滔的经世宏论、出众的才华而深爱嘉靖皇帝的喜爱,有意点其为状元。可当征询朝中重臣汪鋐的意思时,汪鋐却不置可否只说:此子虽才气过人但过于骄气,要成大器还需多加磨砺,而不可长其傲气。嘉靖闻后沉默良久终于点了点头。就这样可怜的余棐就与“状元”失之交臂而只被点为进士。汪鋐何许人也,为何如此受到嘉靖的信任要听取其意见呢?原来汪鋐也是婺源人这就是嘉靖征询其意见的原因之一。而此时的汪鋐由于在广东提刑按察史任上带领军民数次在澳门、深圳一带大败“佛朗机”(葡萄牙)侵略军而深爱嘉靖的宠信,并刚刚被调回京述职,这则是嘉靖证询其意见的原因之二。既然汪、余同为婺源人,汪鋐为何不帮反而对余棐有评议呢?这还需从头说起,其实余棐一进京城就马上谒见汪鋐并想拜其为师,向朝廷保荐自己(这是中国古代仕子仕途的必由之路,是谁也免不了的)。汪鋐最初对余棐也有提携之意,却因一件意外之事令其改变了初衷。汪在得知余棐的来意之后沉思片刻说:“你我同乡,保荐一事未必不可,但不知你是否有真才实学,今有一对,你若能对出我即收你为门生,否则请另附高门吧”。余棐闻之心中不由一阵窃喜,因为对“对”对他来说真是“小菜一碟”。汪鋐轻轻呷了口茶,缓缓吟出上联“婺源四水归大畈”,这真是一句妙语,从字面上看虽平淡无奇,实则内含深意。因为汪鋐是婺源大畈人,而婺有四条溪水在其家乡大畈合流而汇成婺江主流。“上联”的意思是说:万物有源、万事有宗,我如今保荐于你,你可知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日后你要为我所用,唯我马首是瞻。可此时涉世未深、年轻气盛而才思又太过敏捷的余棐哪及细思,脱口吟出下联“江南秀气镇沱川”。汪鋐一闻面色大变、手中的茶盏“啪”的一声落入地上摔个粉碎。汪鋐为何如此的失措呢?只因余棐的下联对得太绝了,无论文字、用词上还是有气势上都要盖过自己的上联多矣,心想:余棐啊余棐,你真会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如今你还未成气候就如此不知收敛,日后成器了还能为我所用、受我箝制吗?于是从这一刻起余辈也就注定与状元无缘了。这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余棐这一误不但误了自己的前途也给婺源千年的文化史留下遗憾的一页。以至于婺源民间至今还流传“余棐不元世不元”的感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