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白桦 于 2015-3-19 15:51 编辑
各位本家宗亲: 我抱着向各位真诚学习的态度,来到汪氏宗亲网,被你们多年来一直坚持认真研究汪华文化务实的态度所感动!作为汪氏后人,想通过搜集传说故事的方式,缅怀先祖和叔祖,更多的是和各位联谊交流,希望得到大家的关心和帮助! 宣城和徽州两地相连有很多相似,有人提出了这是“宣徽文化”,但我也发现他们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对于有的本家提出的《双溪绝句70首》,早在2002年安徽大学桑良至教授就做过专题研究。我们都知道,古代的乡村是一片荒漠,愚昧野蛮,但诗人在描写双溪文化时,有些是当今所不能及的,这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还有诗中描写的花草兽鱼今天或有或无,如燕麦兔葵今天也未必长了,野鸡跑入家鸡中的事未必见了,乌密细鲮红唇长嘴鱼未必买到,春不老尚在否?巧相逢鸟儿是否被人捕捉一空?休宁的木瓜是否可满载运? 所以我觉得《双溪绝句》不一定描写的全是双溪村的景象,以诗考史不可证!在诗人眼中的故乡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村,亦或是整个徽州乃至整个宣徽地区!人家大教授不姓汪,有些话不好明说,只说了一句诗的描写是在双溪,但打了个括号,不见得正确,欢迎讨论! 汪由敦十岁时随父母回乡,多半是祭祀很累,途中听父亲讲一些周边的风景,以后每隔一年,连同1716年也不过是七次吧,而家乡不在宣城的李白到宣城也有七次!久玲本家,我无意与你争论汪由敦的祖居地是在何方,对于现在没有任何意义,但我只想说,唐朝宣城汪姓也是大姓,宣城长史铁佛公在这也留下了很多后代,而有些族谱上迁移了,但还有很多却留下来繁衍生息,甚至迁到别处散落全国而找不到家谱的大有人在,但我们确定一点“天下汪姓是一家”,筋连着骨,股连着筋。我们只有心胸和眼光更大一些,才能容纳各地汪姓,振兴汪氏家族! 各位宗亲,由于本人才疏学浅,言辞不当之处敬请宽容和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