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汪氏文渊源化及修谱情况介绍 汪杰 各位宗亲,大家好!我叫汪杰,砀山城西汪林人,是徐砀支系六修族谱的编譔者之一,也是这次宗亲联谊会的倡议人之一。很高兴与各位宗亲欢聚在一起,共叙亲谊。 我们姬汪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姓氏。我们源自于黄帝,根植于东鲁,发迹于颍川,辉煌于江南、兴盛于徐砀。一世祖汪侯,姓姬,名汪,系鲁襄公之弟,有功于周室,封汪侯,食邑颍川。传至三世诵公,食邑平阳,既今山东新泰。因守规制:“诸侯三代不得祖天子,百姓三代不得祖诸侯”,遂以祖父汪为姓,奉汪侯为始祖,实为汪姓鼻姓。传至三十一世祖文和公,汉封龙骧将军,后被孙权表为会稽令,迁居浙江淳安(现千岛湖),为江南始祖。后追剿黄巾军至浙西、皖南,迁居始新。传至三十六世道献公,迁居徽州歙县,为徽州始祖。四十世叔举公迁绩溪登源,为新安始祖。隋未,四十四世世华公,安保歙杭等六州,称吴王,后归唐,封越国公,为汪氏显祖。乱能保护一方,治能顺应潮流,免百姓于水火,汪华精神正是徽文化的象征,云岚山汪王墓也被列为省级保护文物。五十一世质公迁旌德新建。五十五世思立公迁居唐模,六十世德暹公迁居凤凰,六十六世叔度公迁居太平,六十八世维公迁桃林。
自明初七十三世景中公迁徐以来,我徐砀支系在此繁衍生息,渐为显族,文人武将,层出不穷。现存于国家图书馆的明崇祯年间的地方志孤本《砀山县志》,就是我支系八十一世用霖公主编的。尤其是清代,我们徐砀支系汪氏创造了整个砀山的辉煌,涌现出多位政治风云人物,如:广东按察使司按察司汪德馨,东昌府知府汪化龙,翰林汪皋鹤,汪汝弼父子等等,三到六品以上官员二十人,有功名的人员多达七十余人,当时在砀山有汪半城之称。近代则有政治家汪洋。书画大家汪易扬、汪百溪等。
我们的族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相对于其它姓氏的家谱,文化内涵要丰富许多。宋代文学家苏轼、范仲庵等,都为我们的族谱题了词。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对汪氏也给于了极高的评价:新安汪氏之贵,非他姓可比。我们的族谱之所以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是因为我们的族谱比他姓的家谱修的要早,修的也更好。东晋时,汪旭公修谱;东汉未年,文和公修谱;唐代,汪华公修谱;元代,松寿公修谱,等等,而他姓的家谱大多从宋代才开始建修。正是由于历朝历代的先贤智士不断的把我们的族谱充实、完善,才会使我们现在的族谱精采纷呈。
我们徐砀支系汪氏族谱,始建于康熙年间,由茂源公与小阮公建修,先后由林东公,硕炳公,学颜公及三座楼书斋公及洪良,留彬等宗亲的不断完善。这次在本强校长带领下,红星、全喜,天词等宗亲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第六次修谱,并在城西三座楼举行了圆谱典礼,使我们徐砀支系世序不乱,脉络更加清晰。特别是汪丽副县长,在六次修谱和筹备这次联谊会中,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积极帮助对外联系。她提出“翰林文化” 是砀山汪氏文化的特色和灵魂。
由于这次修谱的各支系联络人员多以年长为主,有些宗亲的名字采访有误,加上本人水平有限,多有误差,挂一漏万,另有个别支系资料涵待补充,希望各位宗亲还要多努力,争取在下次修谱时更加完善。
国史、地方志、族谱是历史的三大载体,国史记载国家大事,地方志记载地方风土、人文等,族谱记录者整个家族过去的辉煌与现代的真实状况。族谱作为历史的三大载体之一,与国史、地方志并重。盛世修谱,乱世藏金。修谱是时代兴盛的体现,是对国家历史的补充,是对宗族文化的传承。借此首届宗亲会召开良机,成立砀山汪氏翰林文化研究会,将使我们的宗族文化更上一个台阶。让我们以宗族文化为纽带,以宗亲联谊为平台,把我们经济与宗族文化发扬光大。希望年青宗亲在学习、立业的同时,多关心一些家族的历史、文化。 值春节临近,我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各位宗亲新年快乐。
谢谢大家! 2015年2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