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汪高山兵官 于 2015-10-13 14:55 编辑
《资阳汪氏七修族谱》编后记 我与我们这次主持或参与七修家谱的全体人员深感自豪,並向全体同宗表示祝贺,因为我们胜利完成了七修族谱这项早就应做而迟迟未做的事。近年來全国各地诸多姓氏续修家谱,例如:《毛氏族谱》、《邓氏族谱》已问世多年,我们若不承担此任,就会不孝先祖,愧对后人。 七修族譜是在诸多条件局限下, 在重重困难中纂修的,虽不能説尽善尽美,但修缮时间之短,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这起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其一:全族大多数人对续修家谱有殷切期盼和迫切要求, 给我们以鞭策, 增强了我们的勇气和信心;其二:有族间开明之士欣然捐款鼎力资助,使续修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如:现居台湾大受裔子孙文明、文卓均捐款二仟元人民币,捐款一仟元的全族就有八户,犹有感人至深者,家境并非殷实之户,也尽力捐资,这充份体現了他们的尊宗敬祖之诚意;其三:有一个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族修班子。我和礼勋兄虽为正副主任,但我们的文化欠博,好在我们曾在九三,九四年主持修过房谱,对修谱作过一些摸索,为七修积累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经验。至于斟酌推敲批改,则主要靠继光叔,他老年逾古稀,做事一絲不苟,始终堅守工作岗位,认真审阅,不计名利。文源君也年近七旬亦尽了他应尽之责,凡给他安排的工作任务,总是乐意接受,为寻根査系,多次去差远地,不辞劳苦。冬生兄与晋贤君自高奋勇,负责印刷厂校正工作,坚持数月之久,在数九严寒中服务于谱局毫无怨言。晋贤君在一日春耕十日粮之黄金季节,将个人利益置之不顾,其行诚堪嘉许。各房的校对人员,隨喊隨到,从无抵触,真是万众一心为七修。犹令人感激的是政初贤契,他是中学在职教师,他利用业余时间为七修出了不少力,在文墨上费了心血,在汪氏源流内容上挤时间、查资料、问情况、找线索,翻阅摘录了六修谱的精华,挽救了我族部分将要失传的文化遗产,使我们的谱册增添了可读性和实用性。还有许许多多在七俢工作中作出了贡献的人,以礼勋兄全家为例,七修办公地点设在他家,历时一年半之久,他的夫人及兒子兒媳,不厌其烦、不怨其累、不计其酬,饥为备食,渴为煮茶,这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又如大覌房纯祥裔子贤兄,身为四川省第二党校的教授,去年赴川收支时,不顾跋涉艰难,陪同我等到巴县,爬山涉水,夜宿山村茅舍,这些人和事,余将念念难忘。 在七修中有幸同汉寿晋海公裔,浮丘历明公裔联宗,是可喜可庆的事。但最遗憾的是此次七修曾兩度派员赴川,竞无法查访到徙川先祖后裔,收支之念又徒托空言。还有个别外迁人口, 因世易时移,等多种原因,几经迁徙以致失去联系,无法査到, 这是又一遗憾; 尤为可叹的是有个别的同宗血系,竞然忍心离开了我们的大家庭,我汪氏必竞是一脉相承, 一根藤上的瓜他们没有源流之念竞尔背道而行呢? 我想他们是一时的误解, 将來一定会恍然大悟回到大家庭的怀抱.。 书写至此,思绪万千, 感慨殊深,怎奈幼年失读, 所学无几,笔拙才疏, 情多难尽,仅给后人留下点滴述,其如七修谱事, 留与后人去评说。 1997年[丁丑] 岁资陽裔二十代嗣孙礼杰欧飞氏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