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汪文慧 于 2014-10-13 16:30 编辑
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与汪氏家族
黄山地区,属古徽州核心地区,古徽州,素来有“十姓九汪”之说,一直以为是汪氏家族最为集中的地区,同时有汪叔举、汪华等诸多汪氏显祖的墓葬,在汪姓人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为汪氏家族中兴之地。 2008年4月3日,在当地政府支持及当地宗亲努力下,以《汪氏宗亲网》会员为主体,联合北京、安徽、江西、湖北、浙江等民间汪氏宗亲组织及汪华文化爱好者,一个由黄山市社科联主管,在黄山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的学术性、非营利性的民间社团组织《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在黄山市成立。这是汪氏家族历史上一个重大事件,对汪氏家族宗亲事业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作为一个学术性、非营利性的民间社团组织,首先重提“古徽州第一伟人汪华”在古徽州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产生的重要作用,创造性地提出了“汪华(汪王)文化”的概念,并定义了“汪华(汪王)文化为徽文化之源”的命题,同时持续开展“修葺汪王墓”“汪王公祭”“寻根游”等活动,为“古徽州第一伟人汪华”回归其在徽州人心目中的历史地位,起到了积极、先锋、鼓动作用,得到了政府、文化等各界人士的好评。 相关具体活动有: (一)组织会员和专家学者及社会力量,开展汪华文化的挖掘、研究和宣传。先后举行各类研讨会8次,写出和收集有关汪华文化研究的有较高质量的论文近百篇,出版小说、诗词、科普、书法等书籍作品7部(含我会协助会员个人出版的作品,有《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暨清明祭祀汪王纪念文集》,《大唐越国公汪华颂歌》,《徽州魂之建吴称王》,《越国公汪华传奇》,《纪念越国公汪华文集》,《徽菜与营养》,《汪华颂歌书集》;还出版会刊《天下汪氏》7期,共发送 35000余册。 (二)大力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汪华墓是我市现存最古老的墓葬之一,地处歙县城郊云岚山,建于唐永徽2年(公元651年)。经历代不断修葺与增建,到明清及民国时期,逐渐成为有墓葬、忠烈庙、汪氏祖祠三位一体的大型建筑,庙内金龙盘柱,金碧辉煌,常年香火不断。解放以后,一度作为歙县民政部门的福利院。福利院搬至县城后,此处无人管理,加上文革期间的破坏,成为一片废墟。对此状况,由于新闻界及汪氏后人的呼吁,引起歙县县委、县政府及文物部门的重视,于2006年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县政府树碑保护。我会成立后,即于2008年4月4日清明节,首次在云岚山恢复大规模的祭祀汪王活动,并且每年清明都举行这类大规模祭祀。同时,我会积极提出建议,并配合歙县县委、县政府采取保护措施。在我会的协助下,于2013年升级为市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2013年7月18日举行的汪王文化高峰论坛上,我会与歙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对汪王墓同保同护的战略合作协议》,探索一条政府与民间组织共同保护文物资源的新路子。从2010年6月开始,我会利用网络,发动全国各地汪氏宗亲及热心人士为修葺汪华墓捐款,至目前共捐款60余万元。从2011年春季开始,经过文物部门规划设计,我会利用捐款开始修葺汪华墓,现已进行两期修复,使古墓开始焕发新姿。此项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中。 (三)积极推进汪华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为促进我市的旅游文化建设服务。我会于2011年清明,在歙县召开汪华文化保护利用专题座谈会,200多位专家学者和汪氏宗亲参加,发表了很多有价值的论文。倡议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汪华文化资源,为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服务。并且设计自屯溪徽州照壁,至歙县云岚山、徽州府衙、唐模、潜口金紫祠,并延伸至歙县渔梁坝、绵潭、绩溪汪村、黟县宏村等多处的汪氏寻根旅游线路,在2014年清明节试运行,取得初步效果。 2012年我会领导出席在合肥举行的黄山文化书院“2012年‘汪王文化’现象与徽州社会”研讨会,并与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写成《关于在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中打造“汪王文化”品牌的建议》,登载在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与咨询》刊物上,花建慧副省长于2013年4月26日作出批示:“从省政府发展中心研究的成果来看,‘汪王文化’当属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符合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内容。如何深入研究,凝聚合力,请黄山市政府牵头,省旅游局、文化厅协助,展开进一步的工作。”这个批示,肯定了‘汪王文化’当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汪王文化’在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中发挥品牌效应指出了路子。在此同时,我们积极开展汪华文化书画创作展示,大力扶持有关汪华文化的民风民俗展演,多角度、多层次宣传汪华,弘扬徽文化。 在汪氏家族宗亲联谊事业上,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与各地宗亲组织本着平等、友情、合作的原则,共同创建宗亲联谊的网络及现实平台暨《汪氏宗亲网》网站,并设立众多的汪氏联谊QQ群加强联系,另外办了“天下汪氏”期刊与各地宗亲多维度、多层面的交流与互动,为增强汪氏家族的凝聚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徽州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汪氏家族的谱牒整理与续修工作,也取得很大进展,通过会员捐赠、网上收集和借谱翻拍等方式,目前,我会已经收集到各种汪氏宗谱200余部(含纸质和电子版)。特别重要的是收集到世存极少的、被称为“汪氏谱牒航母”的《汪氏通宗世谱》的完整版本。在我会的支持下,武汉成立了《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机构,已经编辑出版首卷,为新时期修编新谱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全国各地汪氏续修新谱呈现出新高潮。 家族公益方面,安徽金寨汪宜杰救助公益活动是近年来比较大的一次公益求助活动,其由身边的祠堂发起、组织,整个过程感人,是个经典的家族公益组织案例,汪宜杰本家去世后,厦门汪伟蛟宗亲也主动提出承担汪宜杰两个孩子的学费。我们与各地宗亲组织一直在努力创建一个这样由身边的宗亲联谊会发起并组织,各地宗亲支持及互动的家族公益机制。今年我们又制定并实施《汪氏百家千年育才计划》。到目前止,各地已经推荐“汪氏之星”(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0日出生的汪氏儿童)60余人(拟选100人),确定了教导员10人,首批编辑传承教材《汪氏史话》2册(拟总共编 10 册),近期可以付印。 我们还大力宣传和激励汪氏企业,促进宗亲之间的合作与发展。这些年来,我们利用网络、媒体、刊物,努力宣传有成就的汪氏企业,如我市的皖南机床有限公司、黎阳房产有限公司、开开印务有限公司、胡开文墨厂、芳生茶叶有限公司、汪一挑馄饨、泽梅轩酒店、同乐生态农业园、诚意金属有限公司、百鸟亭古建构件有限公司、黄山市新安医药零售连锁有限公司等,还有一批市外企业,如广东君元药业有限公司、北京世纪黄山酒店、枞阳安徽兰洋制衣有限公司、金寨齐蝠有机茶厂、石台义华灵芝兔养殖总场等等。研究会领导每年都要走访企业,了解企业情况,尽力为企业排忧解难。2014年春节过后的农历正月十八,我会召开了汪氏企业家新春茶话会,来自各地30多位汪氏企业家们齐聚一堂,纪念越国公汪华1428周年诞辰,缅怀先祖的丰功伟绩,畅谈社会责任,激励拼搏精神,竭力无私奉献。会上通过了《马年新春汪氏企业家茶话会全体代表倡议书》,号召各地汪氏企业家,当好引领者,学习传承越国公汪华一心为国、顾全大局的精神,服从并服务于国家大局,努力把企业做实、做强、做大,为国争光,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本会还适时成立了黄山市汪华文化书画院和汪华武术队。它们更是从专业细化层次上丰富了研究会工作的内容,也大大增进了各地宗亲参与的热情。 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于2008年4月3日正式成立,2013年7月18日进行了换届,目前本会现有会员600余人,设有会长1人,名誉会长3 人,执行会长1人,副会长20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 27人,理事 405 人(其中常务理事105人)。顾问30余人。本会下设秘书处和办公室,有专职办公人员1人。固定办公地点在屯溪江南新城百鸟亭汪公会馆。有办公室3间(含汪华文化书画院1间),总面积约60平方米,由本会副会长、百鸟亭古建构件设计制造有限公司无偿提供使用。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在汪氏家族宗亲事业上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限于资金及人力等方面的因素,也有很多不足,对于这个家族千秋大业来说,只是刚迈出一小步,但我们有信心,也愿意努力,与各地宗亲组织及宗亲一起来创建一个更为美好的和谐家园。(秘书处办公室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