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8344|回复: 1

孩子劳动意识淡薄谁来“买单” (来源:中国教育报)

[复制链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6-9-11 20: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中生在家连扫帚都没摸过,大学生入校不会洗衣服叠被子——

  孩子劳动意识淡薄谁来“买单”

    一群小学生在操场进行钉纽扣比赛,现场不时发出尖叫声和埋怨声,原来不是这位小选手把针刺进手指,就是那位小选手线穿不进针眼。最后,不仅地上凌乱不堪,小选手们当中能让纽扣安家的少之又少……

    早餐结束后,同学们将碗筷一丢自顾走开,桌子上、地上残羹剩饭到处都是……

    这是记者暑期在武汉市某夏令营中见到的几组镜头。

    这样的场景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有媒体报道,少数大学生入校后不会自己洗衣服、叠被子;许多中小学生在家连扫帚都没摸过……

    当前我们的学校,一些孩子的劳动意识淡薄,许多中小学生不能吃苦耐劳。“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许多社会有识之士为此提出了疑问。

  家长一“勤”孩子就“懒”?

    近日,湖北某中学一份“中小学生劳动现状与教育对策的调查报告”显示:多数小学生在家一周仅劳动一次,时间为10分钟至40分钟,中学生在家的劳动时间更少,会做简单家务的只有一半。一位学生直截了当地说:“我们的任务是学习,不是劳动。劳动会使人分心、耽误时间,影响学习。”还有些学生则说:“家务劳动有父母和爷爷、奶奶干,不用我操心。”

    家住武汉南湖的应女士,最近常常为20岁的大学生儿子阿信的暑期吃饭问题烦恼。每天不管工作多忙,她都要跑回家为儿子做饭,一天不回去,儿子肯定就饿着。应女士从小只要求儿子学习,很少让他碰家务活,结果儿子长这么大什么家务活都不会。要是夫妇俩一起出差,儿子就只好到邻居家吃饭。

    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很明显,家长在孩子劳动意识淡薄中,扮演了“助推器”的角色——

    第一,让孩子劳动越帮越忙,觉得让孩子干还不如自己干省心,无意间挫伤了孩子对劳动的兴趣。第二,把劳动当负担,怕影响孩子学习。第三,鄙视普通劳动者。导致在孩子的心目中,普通的体力劳动就成了不体面的下等事情。躲避劳动、轻视劳动成为必然。第四,“现在条件好了,没必要让孩子劳动了。”不少条件好的家长认为过去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如今生活好了,当然得让孩子多享几天福。第五,用劳动惩罚孩子。有些家长把做家务活当作惩罚手段,这样使孩子从小就对劳动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定势,即使家长有心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也很难调动起孩子对劳动的热情。

  天天忙迎考,少把劳动搞

    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湖北省教育厅基教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长期以来,不少中小学校忽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一些学校一味抓升学率,重文化课轻劳动课,“天天忙迎考,很少把劳动搞”。课程表上即使有劳动课也只是为应付检查,还经常被一些考试科目挤占,有的学校干脆就不设劳动课。

    还有的老师把劳动扭曲异化成惩罚“问题”学生的手段,学生稍有过错就罚去扫地、擦黑板、做值日生,致使更多学生对正常劳动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进而躲避、厌恶劳动。假期中额外增加的课外作业需要学生花时间来完成,一定程度上给了孩子不参加劳动的理由。

    “在学校我很少有机会上劳动课,总是被主课老师挤占了,即使上劳动课,老师也是让我们随便玩玩。”今年念小学四年级的阳阳告诉记者。采访中很多学生都表示,其实他们是很渴望上劳动课的,盼望着老师把劳动课还给他们。

  劳动教育不可缺失

    劳动教育是人生必修课。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体力劳动对孩子来说,其意义不仅在于获得一定的实践技能、技巧,也不仅在于进行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能给孩子们一个广阔无垠的、丰富多彩的、积极健康的精神世界,激发孩子的道德、智力、审美情感的培养。如果缺失这样一片天地,那么对孩子们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完整的。

    湖北省青少年健康中心副教授汪海燕告诉记者,忽视孩子的劳动教育,就谈不上孩子的全面发展。学校、家长应该让孩子适当补补“劳动课”,通过劳动实践对孩子进行劳动技能培养,增强他们的劳动观念,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独立自主、勤劳俭朴、吃苦耐劳的品质。让“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在孩子们的心灵扎根!(程墨 李白莲 )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9-12 08: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们是需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