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7704|回复: 6

灵 山 揽 胜 回 眸

[复制链接]

108

主题

69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93世 汪鸿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94

贡献奖

发表于 2013-12-23 20: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登大畈灵山

大畈村西有一座婺源东部风景最美的名山,因形似芙蓉,所以原名芙蓉山。
芙蓉山总面积十六平方公里,主峰海拔997米。距县城52公里,距江湾10公里,距大畈5公里。
芙蓉山,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很有灵气,是修真学道的好地方,早在唐开宝乙亥年就有昭禅由南泉来到芙蓉山,静心潜修,弘扬佛法。
南唐国师何溥,字令通,因牛首山陵事与帝意见不合,被谪贬休宁,后潜入芙蓉山,拜昭禅为师,潜心修道,法名慕真。
何令通结识乡人萧江六世祖江广汉(又名文寀)成为好友,何为之择地云湾江才由旃坑马槽坞迁至江湾。江广汉答谢老友,为何在芙蓉山建造碧云庵,并捐田六十亩,助庵资用。
何令通在灵山修道四十年,圆寂坐化,人们尊称为“何大真仙”,塑像供奉在碧云庵,远近善男信女多来参拜,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碧云庵一时香火鼎盛,凡有祈求祷告,多很灵验,因此芙蓉山就得名灵山了,一直延续至今。
元、明以来,灵山上有两处寺院,山南为碧云庵又称老寺,山北为钟灵庵又称新寺。相传自古以来灵山产权完全归属大畈,后来大畈有女出嫁江湾,从家中盗了山契,引发了一场争山权的官司,结果判定山南归江湾,山北归大畈。从这时起大畈人才在北山建造钟灵庵。
从大畈登灵山最为便捷,不足十华里,一小时即可到达。
登山路线,由大畈后村中元公墓之西南上后村岭,到岭头,有分叉路口,西北方向登灵山子峰金竹峰。西南方向即直上灵山新寺。途经白沙至八坑凹。
从八坑凹转向篷箕坦,这里是一个观景的好站点。北面竹坑坞,南方八坑坞,大畈山田中的四大粮仓,就看到了一半,层层梯田,尽收眼底,有葫芦凸,鲤鱼坵,石印田,包肚坵等等,诸多造型。东面是登屏障山顶尖之路,屏障山在此观形,更加显示出屏障之象了,真如一座天然盆景。继续往上走,登百步岭,这一带山上都长满不甚高大的栎子树,每年秋季,村民收采栎子,山上遍布人群。大畈古来“有东边茅栗西边栎”的说法。即东边山上如大小仙人桥降,桌壁培一带到处盛产茅栗,而西边一带包括栈培山都是栎子树。栎子制成淀粉是做菜的好原料。茅栗又是大畈盛产的传统坚果,味美可口,人人喜食。
再向上登就是教杯岭,岭边有一巨石,两瓣合成,如佛殿供桌上的教杯而得名。岭头有一段平路,路边原有一座石亭,现只存基址。这一带还有几亩山田,土名上猪麻垅和下猪麻垅,虽然水旱无忧,但山高水冷,产量不高,很早由于耕作不便,已成荒田,现在名为退耕还林,都自然长出树木了。最高的一处山田,土名度孤田,坵数不少 ,而面积只有一亩零。它之所得名度孤田,是因为大畈村民的各派社头,如正社、义兴社、茶潭社、上新社、下新社、崇义社等每年都要组织团体陪同道士上山,各派捐出物资由灵山主持在新老寺办斋饭。时间定在七月十九上山,二十日在老寺、新寺设醮。上山当天一路上定点要在度孤田处设道场、祭醮。因而由此得名。第二天灵山祭醮完毕,再折五谷树迎下山,来到大畈村头的江左世家亭,其时村中各社执事者早就准备香亭(类似菩萨轿)等候,将五谷树插进香亭,当街直下迎进社庙,再安坛设醮。
在度孤田处,有两条路可以到新寺,一条便道随山直上经冷水湾,到钟鼓楼,再到钟灵庵。另一条古道是过度孤田,进入竹园脚,在苍松,翠竹,红山茶的环簇之中登石岭直到观音楼前。来到观音楼的小雅座,饮用灵山清泉泡制的灵山绿茶,舒适小憇,就可随处观景了。
由新寺转向山南,约2里许,就是老寺,这里没有新寺宽敞向阳,但胜迹比新寺为多,值得细心观览。

二、灵山胜景略述

灵山寺始建于唐,据县志记载婺源包括灵山寺在内的十五座寺院为唐末建造。碧云庵是宋代太平兴国四年江广汉建造。
明清以来灵山上有新寺,老寺、金竹峰庵等三处寺院。老寺为碧云庵产权属江湾。新寺鐘灵庵和金竹峰庵,产权都属大畈。
新寺开朗宽阔,正殿之下建有一座观音楼,楼上供奉铜铸观音大士立像。楼下三间雅室,古时为学童攻读经典之所在,聘有名儒为塾师,学童进山求教。
从大畈登灵山,先后目睹的胜景有:
(1)屏障山 俗名杨梅山,灵山迢递而下,一山突起,如树屏,面向大畈全村,背向作八坑坞,陡坡直削,底座梯田环绕衬托,美似画中的天然盆景堪称奇绝。山上森森绿荫,时而烟光缭绕,古来为大畈八景之一的《屏障凝烟》。
畈人明大理寺评事汪仲昭诗曰:

寰山烟雾有无中,
翠碧青屏面面同。
草树云联春冉冉,
峰峦影透雨濛濛。
高楼正合沧茫岸,
细路深愁窈窕通。
醉眼忽惊无定所,
乱霞残照望西东。
(2)教杯石  登上了百步岭,所谓百步岭,因为当年建造登山石岭,是按每一步计价金额付给建造工人。各处有多少步一直相传后世。这段石岺有百步,故而叫百步岭。接连登教杯岭,岭旁边有一巨石,尖形如牛角,因有两瓣组合一起象佛前供桌上的教杯,故而称之为教杯石,这段岭就名为教杯岭。
传说这件教杯,原来是在寺中供桌上,不知何时有位香客在抽签之时,污染了它,于是被佛爷摔出门外,飞落在此,变成巨石。
(3)石仙椅  在观音楼前的石岭旁边,为一呈椅形石崖。传说明代有一王姓老者,闻知在朝做官的儿子被奸臣陷害,夫妇俩避难潜入灵山,在仙人椅石附近的一株大梧桐树下结庐隐居,与灵山主持结为好友。夫妇劳动之余总爱坐在石上休息,常有一对凤凰飞来为之作伴。后来他的两个孙子都取得了功名。为此缘故,入山香客也爱在仙椅石上坐坐。
(4)钟鼓楼址  在新寺北首另一条进山之路的口,有一小平坦,向下可远眺济溪村全景,原建有一座鐘楼,鐘声敲响,传说有碍济溪村人的安宁,为睦邻起见,不轻易敲钟,长此以来,只见一座钟伏罩在地,钟楼无存。
钟楼近山,名钟鼓楼降,边有小路沿山曲折过如来柱可到达金竹峰庵,古时这边的僧人去金竹峰庵焚香点灯,就走这一通道。降顶直达灵山正尖,名青尖顶,也称芙蓉主峰。
(5)金鸡洞  新寺南向山腰约走200米可见,一座由几块大石搭叠成的山洞,有进出口,中有小天窗,洞内人可直立,空间约几个平米,洞中多蝙蝠,据传地上或者近处曾有人找到过一种石英石,称之为“金鸡蛋”故而得名为金鸡洞。
(6)五谷树  新寺背山上的古和尚墓葬处,长有珍稀树种五谷树(老寺屋边也有),以住每年七月二十日大畈人在灵山设醮,都要折五谷树迎下山,供在社庙中,此时的五谷树上已生长出稻、黍、粟、麦、豆五种农作物,可认出哪一种长得茂盛,就象征当年那种作物会丰收。
(7 )仙人桥头  从新寺过老寺的路外边,离新寺约300米处的山嘴上伸出一平面大石崖,长三米余,宽一米余,正对着石耳山峰。相传古时灵山与石耳山寺院的僧人常有往来,两处主持祈祷上苍在此驾一座仙桥以通方便。一日,有一樵夫进山砍柴,听到嘈杂吆喝之声,定神一看,见沿山脚而上有人驱赶羊群往山上走,其中走出一位长者,向樵夫作揖问道“从这山向石耳山架一座桥,你看如何!”樵夫回话说:“就是神仙也别想架成,”语音刚落,长者不见踪影,全山上下一片肃静,人群羊群都没有了,只留下满山的乱石和这块仙人桥头石。据传石耳山上也有一块仙人桥头石。
(8)和尚坟  从仙人桥头再往前行约百米,有一座古墓,人称和尚坟,即海涵墓。临济宗为我国两大佛教之一,主要分布在普陀山,五台山,九华山和四川峨嵋山四处,支派遍及全国,海涵法师来自九华山,在灵山寺自创博山派,广收门徒,弘扬佛法,传播佛教数十年,直至终老,墓葬于此,为灵山留下一段辉煌的佛教史迹。
墓碑记载:
山坤向
天運戊子仲秋吉旦
圓寂先師臨濟比丘海涵受博山菩薩戒
道廣和尚舍利塔
孝徒寂傳寂度 徒孫照高
徒曾孫普心 玄孫 逋義 等百拜立
(9)石笋  位于老寺旁边山上,也有人称之为“真公塔”。高约4米余,一孤石傲立耸天,巍然独立,甚为壮观,此石与底座的接触点不大,但很稳实堪为奇绝。石笋底有似石窟,原有和尚瓶藏于此处,一说是何公仙的舍利子;一说是伙头仙的骨灰。瓶配有盖,不能移动,若有人触动霎时会变天,狂风大作,雷雨交加,人们无法停身。所谓伙头仙,传说是一位黟县人士,未出家前是衙门的捕快,厌俗看破红尘,潜入山中,在碧云庵拜慕真为师。苦修二十多年,平常见人一言不发,名照通,众僧都叫他 “哑照”。一日薰沐之后,突然坐化。由于他勤劳苦干,挑水烧饭样样都做,故圆寂之后尊称他为“伙头仙”。
石笋周边,还有看经台、莲花石、半月岩、磨针石等胜迹。
(10)龙潭圣岩  位于芙蓉山西麓。崖壁高耸,两块巨石相合处有缝隙,称“一线天”。一道清泉从岩底洞中涓涓冒出,称之为“龙泉”。龙泉水喝之能清脑健身。岩旁传说原有一“石龟”,“龙泉水”的守护神,因其不守清规,常爬上大路看热闹,被上界发觉,贬作了一块路边顽石。
(11)九龙戏珠  距老寺约一华里许,从芙蓉主峰而下,有九条山脉同归一涧,涧口正对一个小山包,风水先生勘地定名为“九龙戏珠”。明代万历年间大畈人,南京太仆寺卿汪以时公之墓就在此处,墓前有石狮,石马等,墓地雄伟开阔。大畈式古堂的汪氏裔孙原来每年清明节都要到灵山上祭拜祖墓,灵山新寺主持招待斋饭,还要送给领队人三十斤剥去壳的鲜笋。
传说葬此墓穴,后裔要出九位大官员。但在下葬时,东家得罪了风水先生,于是指使了土夫将挖土时发现的九条小蛇,打死了八条,一条致残。后来只考中了一名独眼翰林。
涧水清沏甘甜,历来碧云庵举行法事,都要到这里取净水。
(12)芙蓉岭  江湾人上灵山,由中平登芙蓉岭,直达碧云庵。芙蓉岭是宋代大畈人汪绍捐资开发,联接对镜岭再上羊斗岭、塔岭、新岭,所谓过五岭对休宁的一条古驿道。元代畈人院判汪同复拓宽平夷,使驿道通畅。
芙蓉岭,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直到现在,中平通往芙蓉岭的途中依旧完好保存有明代的城墙关口古建,关口恰好是现在婺源县江湾镇与溪头乡交界处。城墙关口高约6米,宽12米,通用巨大的条石砌成。东北面正方有石额“宝婺天关”。出关门北下就可到砚山。南门前有石亭遗址,有阳文“新安”字样的断碑署“万历二十七年”。
城关南面石额为“玉京之路”,右方直书“万历甲申”。玉京的京字口中加一横,而且两旁出头。过去婺源的读书人赴徽洲参加乡试以及赴京参加会试,都要经过这里,京字加一横取“一举成名”之兆。
(13)送客亭  现在称之为“聚缘亭”。在芙蓉岭之中段的平坦处,何令通建“送客亭”。是当年迎客、送客到此为界。
(14)棋盘石  距碧云庵约一里许,在送客亭附近的路边,有平躺巨石,就是“棋盘石”。为何公仙与众仙奕棋之处。传说有一次岭脚村一牧童在岭边放牛,见到两位老翁在棋盘石上下棋,觉得好奇,便站立一旁观看,竟记忘了回家,直至太阳西斜,一局棋才走完。长者见他喜爱看棋,特赠送他一本《何氏棋谱》。这孩子长大后,棋艺大增,竟成了朝廷象棋院的主事,“棋盘石”也因此而出名。
(15)芙蓉峰  俗称青尖顶,海拔997米。老寺新寺都有山路可以登上,约1里距离。由新寺上青尖顶,走钟鼓楼降直上最为便捷。顶头平坦,长满矮矮的松树,露出土面上是一层白石的石英碎石。远眺一片雾茫茫,正南方有鱼肚白色,人们传说是鄱阳湖。另有一说,在正尖顶有一奇观,是凌晨看日出,不过从来也没人亲自去领略过。
  (16)金竹峰  在新寺钟鼓楼降边,向北沿山有一条小路可以到达灵山子峰的金竹峰庵,途间要经过如来柱。庵四周都有金竹,故而得名。金竹峰的高山云雾茶,在明代由大畈人吏部兼兵部尚书汪鋐上贡明皇,列为贡品,并钦敕御书“金竹峰”三字金匾给赐。这块金匾就悬挂在金竹峰庵的门前。一时远近僧人慕名而至,香火兴盛。寺庵后山遗留下一处较大的和尚瓶窖窟,可证实当年的旺况。金竹峰的茶叶近代也曾作过开发,但未形成规模,无人管理而日渐荒芜,沦落成无主之野茶,每年也有人采摘少许,算是稀品,更加珍贵了。

二、    古今诗赞灵山

龙 潭 圣 岩
何令通

碧山太清修善坊,有祷多是益梓桑。
灵山灵水终不改,龙潭圣岩地脉坎。

灵山四景诗
何令通
半月岩
怪石悬山腰,天然景色绝。
浑如月半轮,万古无圆缺。
金鸡石
山中多乱石,此石独奇峭,
金鸡鸣为何,为我啣丹诏。
送客亭
有客山中来,只迎山道左。
送至峰前亭,相对忘尔我。
望家墩
几回墩上行,墩上白云护。
跌坐望东山,心若有所触。
何令通,名何溥(922-1019)号潜斋,又号紫霞老人,法名慕真。

夫容四景诗
江广汉
半月岩
山石平如壁,经今几万秋。
晦明无自定,园缺不须修。

金鸡石
峭山凌霄汉,经年锁白云。
输音犹在耳,治乱未曾闻。
送客亭
执手亭前路,山寒红中稀。
我随流水去,子拱白云归。
望家墩
翘首家何在,浮云在眼前。
或四游望处,究在画图间。
江广汉,江湾人,萧江六世祖,又名文寀。生于宋太子祖开宝元年。
      
登 灵 山
                       汪玺
策杖灵山去,行行路欲迷。
钟鸣知寺近,云暗觉天低。
谷口流泉滑,簷端古木齐。
何当谢尘鞅,向此卜幽棲。
汪玺,婺源大畈人,字廷伩,号仁一,明湖广武昌知县。以子玄锡贵,赠户部侍郞。
度芙蓉岺
         朱松
幽泉端为谁,放溜襍琴筑。
山深春不老,泛泛浪蕊馥。
娟娟菖蒲花,可玩不可触。
灵根盘翠崖,老作蛇蚓蹙。
褰裳踏下流,濯此尘上足。
何当饵香节,净洗心眼肉。
馀动到方书,万卷不再读。
岁晚穷名山,灵苗纵穿斸。
朱松,南宋文学家。字乔年,号韦斋,紫阳镇人。朱熹之父。

芙蓉孕秀
   汪仲昭
十二芙蓉紫翠斜,坐看高岫出云霞。
正当北斗文星地,更接西曹主事家。
楚国良田春种玉,燕山芳树晚多花。
白头剩得逃名叟,寂听天书下九华。
汪仲昭,大畈人,又名汪坚,字子贞。明代大理寺评事。

屏障山(即杨梅山)
汪进
芙蓉分脉峙平冈,
旦夕烟光掩画妆。
作镇一乡宜晚对,
兴来时自居筠床。
汪进,婺源大畈人,字希颜,明陕西左布政使。

       登 灵 山
                      汪德昭
   直上灵山绝顶头,
   碧云境界觉偏幽。
   云龙出洞将行雨,
   风竹敲窗欲釀秋。

                   权邦彦
山深多乱流,水石富殊状。
转为空谷声,昼夜响无量。
初疑势奔冲,渐恐力佻荡。
蜩塘沸喧呶,鼓吹浑三壮。
震声雷百里,轰磕车万两。
首闻洞庭野,乐奏太始上。
太音乃希声,妙理由虚旷。
世人迷根本,滛声志流宕。
豈知渊静中,蛙黾固已放。
潮音亦寂寥,聒聒击盆盎。

                 登杨梅山怀古
                   汪铭阀
序云:杨梅山原名屏障山,其下为予汪氏所居,以远祖孝子用耕公易今名,偶因登览,以诗怀之。
  巍然一座起蓉麓,端展如屏障予族。
  祖有孝子字用耕,呱呱失怙怅无禄。
  能言便问父安在,稍长随人访前躅。
  温清晨昏事北堂,一时竟有孝童目。
  母病忍思噉杨梅,登山偏求争未熟。
  孝子长号山鬼警,突献数株红蔟蔟。
  山果跪供母遂痊,山名因改长不复。
  冰为祥解双鲤来,笋忽冬生缘哭竹。
  泉出舍旁江水清,异蹟无殊堪并续。
况兼孺慕等终身,春露秋霜时痛哭。
如斯孝行真可师,腼予后之羞碌碌。
生三事一竟何如,云倚青山风倚谷。
汪铭阀,婺源人。
           大畈灵山
            俞星拱
滞雾分云皖赣边,千秋入遁有何仙。
蒼山独構回头岺,庵室潜修悟道禅。
邃秘幽居尘外隐,自然生态幻中看。
人间何处觅仙境,不妨通灵入此山。
俞星拱,婺源汪口人,1926年出生,中华诗词研究所研究员。
                 鹧鸪天 登大畈灵山
                      方振川
兴至欣逢雪后晴,登临直上九天行;
层峦绝顶风光异,霄汉抬头丽日明。
云袅袅,雪莹莹,高瞻远瞩动豪情。
千峯辉映银蛇舞,万壑神驰玉海腾。
                          其二
一朵芙蓉插碧天,攀藤踏雪到峯巅。
四方风物盈霄九,八面山河壮大千。
新老寺,尽颓垣,茶丛草木遍荒田。
楼台已改天官里,春色犹来皖赣边。
方振川,笔名方鸣,祖藉婺源荷田人,1940年出生。婺源诗词学会理事。
               题灵山二首
                 方跃明
(一)
拔地凌空舞绿衣,奇峯秀壑眼迷离。
聚缘怡乐星辰羡,五谷莲花雨露滋。
半月岩高生妙韵,碧云寺古布虹霓。
棋盘残局今犹在,谁解何公几段疑。
            (二)
冬日灵山景色明,芙蓉岺峻客难行。
虬枝墨叶依风舞,碧水丹岩扑面迎。
起伏盘旋三百丈,兴衰经历一千龄。
不知神算今何在,独见高台对月溟。
方跃明.字静逸.又名江南杰,婺源人。1969年出生,婺源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四、灵山故事

(一)何令通灵山坐化
何溥,字令通(公元922-1019)号潜斋,晚号紫霞老人,是唐代益昌县令何易于的第五代孙,祖上从庐江迁居河南颖阴县。令通先任南唐史院编修后为副国师。何与正国师余鸿同朝为官,为李家王朝效力。在选择陵园时,何令通确定牛首山有天子穴,而余鸿却认为牛首山没有天子穴。于是两人同时在皇帝面前立下“生死状”。牛首山挖不出五色土,治何令通死罪,挖得出色土,将余鸿砍头。结果无论民工挖到哪处,牛首山都挖不出五色土。何令通死到临头,余鸿又出面尽力在皇帝面前求情,说他看准了地脉,却不知道天时,天子穴是有的,但时候未到,还没有形成。何令通终于免了一死,被贬谪到休宁当了县令。南唐被宋所灭,何也得到解脱,见芙蓉峰风光秀丽,即挂印进山,结庐隐居。又发现对面山的何田坑,是迁居的风水宝地,于是将家属安顿在何田坑,自己在芙蓉山拜昭禅为师,改名慕真,潜心修道。
何令通在山修道四十年。天禧三年(1019)一日友人江广审、叶文义来到碧云庵拜访何令通,见他正席跌坐,忽然火从心出,倾刻焚化。令通圆寂后,人们尊称他为何公“得道真仙”,简称“何公仙”,塑像供奉在碧云庵。民国中期江湾人佛学家阳复斋居士江谦作慕真禅师圣诞颂:
良月吉日 诞生真人 如山之高 如月之新 为唐国师 为佛化身 
四十五年 乃空于尘 公去非去 真亦非真 虚空褊在 为公之体
日月灿烂 公之精神 怀而慕之 传之其人 懿为我祖 公之德邻
赖公卜葬 衍世诜诜 瞻拜供养 区区之心 公尚享之 福彼无垠
(二)玄锡公灵山缚虎
汪玄锡,大畈人,字天启,号蓉峰,汪氏七十八代传人,明正德六年(1511)登进士。历官兵科给事中,三任都给事中,屡疏陈谏时弊,忤张璁,廷杖罢官,居家十四年。世宗即位,复起用,为都御史,巡抚江西。回京后为户部左侍郎,致仕赠三世尚书(祖汪煓,父汪玺)赠祭葬,谥号贞敏。
玄锡幼年在灵山攻读经书,每月逢初一和十五下山回家一次,更换衣服和取物,以为惯例,一般都在晚饭之后回山,拾级而上走了半个多小时到石亭前稍事休息,时近黄昏,夜色朦胧,继续往前走,行不多远,发现路当中有一庞然大物拦住去路,定睛细看,似是一头农家走失的“耕牛”,。玄锡想,耕牛是农民之宝,失主必定心焦,他毫不犹豫,当即解下腰带,缚住耕牛的颈项,慢慢牵到灵山寺,寺旁有一棵柳树,正好栓上。待明日有失主寻牛,以便交还。玄锡回寺后想到今日所做的事倒也心安理得。第二天清早,天还没有大亮,玄锡醒来,马上披衣起床,去开寺门,就在这时忽然听到一声长啸,顿觉毛发悚然,见一只白额猛虎扬长飞奔山巅而去,再看昨夜拴在树下的的“耕牛”已无踪影,只剩半截扯断了的腰带。玄锡不禁咋舌大惊,自言自语,好险!好险!原来昨夜误将猛虎当成耕牛牵上山来,真不可思议。
回到寺中,半天来心神不定,并将此事写了一篇日记:《灵山缚虎记》。
灵山有虎,消息一传开,人们登山,特别是学童们都采取结伴同行,以保安宁。
(三)杵棒开花
大畈东湖公祠汪氏七十六世裔孙汪魁,字士魁,号抑斋。生有五子,即舜民、天民、济民、生民、世民。舜民当长、父亲有所偏爱,初时延师家教,稍长,即送到灵山钟灵庵潜心攻读诗书,而天民、济民闲时都得上山砍柴。
一日,正当月半,午后天民、济民砍柴回家,准备吃饭,走到院中,即听到母亲与父亲 在厅堂对话:“厨房中有三碗饭,一碗饭底藏有块肉,是留给舜民今天要下山回家吃的,其余两碗饭只有蔬菜,让天民、济民砍柴回来食用。”兄弟两听到后,心中很不好受,觉得太委屈了,同胞兄弟为何读书与砍柴所受待遇这样悬殊,太不公平了。一气之下丢卸柴担,饭也不吃,提着杵棒,走出院门,经过菜园时两人将杵棒插入土中,发誓祷告,我俩日后能有发迹,杵棒就成活,生枝发叶。然后直奔灵山,拜师求学。教书先生听他们自报门户和苦苦诉求,深受感动,也就收下了他们。兄弟俩人半个多月来,用功苦读,饥餐野果,荷衣靠睡,讯息传到汪魁家中夫妻得知实情,深感愧疚,对他俩人的意志和抱负非常敬佩,也十分痛惜,于是倾尽家财支持他们兄弟三人认真求学。
数年之后兄弟三人先后都中榜。舜民历官副都御史;天民任惠州通判,济民任安仁知县。
明皇为旌表他们,敕建“三凤坊”于大畈天灯坦,上书《椿桂同荣》。
天灯坦旁边的菜园中,天民济民当年插下的杵棒已成活长成两株并立的大树,枝叶茂盛,村民们赞赏地说真正的“杵棒开花”了。
(四)一品夫人夸灵山
大畈人汪鋐,于明嘉靖年间官至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敕同经理。一日世宗皇帝诏汪鋐和夫人程氏进宫叙谈求嗣之事,程夫人心直口快,尊称嘉靖伯,夸说大畈灵山非常秀丽,而且有祷必灵,欲求后嗣,求男得男,求女得女,世宗闻知大喜,就委汪鋐到大畈灵山求嗣。汪鋐听后很震惊,心想灵山怎比得国内五岳名山,过份吹捧家乡,必受同僚所忌,急忙奏道,臣妾所言的是齐云名山,而非大畈灵山。帝曰:朕不问哪一座山,这求嗣之事就由你承担。因此也就内定了后来汪鋐代主齐云山求嗣之事。程氏夫人接着又说,灵山上有座金竹峰,长出的竹子特别长大,高得触上天再折回到地上,还要绕三个圈。皇帝说如此大的竹,联亦少见,要汪鋐送一支进京来见识见识。汪鋐回奏,我闻所未见,这样大的竹子运输也艰难,我只能收集些竹叶进京,即可见一斑。不过金竹峰处生产的云雾茶,却是稀世珍品,我愿献给皇上品尝。
第二年江鋐进京送上箬叶,以充竹叶,圆了程氏夫人的夸口大话,并将特制的金竹峰茶叶呈献给世宗皇帝,得到奖赏,并御书“金竹峰”三字金匾赐敕。金竹峰茶叶因此列入了贡品,声价特高。


汪 禄 生
2013年5月
FIL593.JPG
寒山艺术馆 http://blog.sina.com.cn/u/23102337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3290

回帖

9万

积分

版主

崇尚自然 珍爱生命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974
发表于 2013-12-23 20: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798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用平常心看不平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150
发表于 2013-12-23 22: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禄生公大作,先生真我汪氏文学大家,2012年与家兄太理婺源寻根拜祖,荣幸昤听先生教诲和恵赠大作,受益匪浅。
    敬请鸿欣本家转达对禄生公敬意,祝禄生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祝鸿欣本家: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922

回帖

7万

积分

版主

我是汪洋大海一滴水。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227
发表于 2013-12-24 10: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幸拜读到禄生公的大作,也谢鸿欣本家的转载之功。
祝汪氏家族枝繁叶茂与日月同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4033

回帖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6086
QQ
发表于 2013-12-24 21: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固始汪德进于2013-12-24 10:04发表的 :
有幸拜读到禄生公的大作,也谢鸿欣本家的转载之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1393

回帖

4万

积分

光明使者

http://www.iwangs.com/bbs/thre

积分
41514
QQ
发表于 2013-12-25 14: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固始汪德进于2013-12-24 10:04发表的 :
有幸拜读到禄生公的大作,也谢鸿欣本家的转载之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69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93世 汪鸿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94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14-1-9 19: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楼(汪大雷) 的帖子

谢谢!
寒山艺术馆 http://blog.sina.com.cn/u/23102337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