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8-21 13: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汪元量早期创作《居拟苏武》四首、《月夜拟李陵诗传三首》,立意、谋篇、遣辞都模仿古诗《李陵与苏武诗》、《苏武诗》,痕迹过于显露。元兵南逼,国势飘摇,他的诗融入了时代的内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师法杜甫,模仿杜甫的秦州体,自认为\\"篇篇妙入神\\"(《杭州杂诗和林石田》),颇有心得。他在颠沛困顿之中,进一步领悟到杜诗\\"句句好\\"(《草地寒甚毡帐中读杜诗》)。他在大都所作《黄金台和吴实堂韵》中写道:\\"君臣难再得,天地不重来\\",感到大势已去而又执著地眷恋故国;在《平原郡公赵福王挽章》中写\\"南冠流远路,北面幸全尸\\",声讨元统治者虐待宋宗室。这些诗作继承了杜甫的沉郁,而又有他自己那个时代所赋予的苍凉和悲愤。他为挽文天祥而作的《浮丘道人招魂歌》,则学杜甫的《同谷七歌》,深得其章法。南归后写的山水诗,偶有明快之笔,但大多数是抒写寂寞哀愁心情的,如\\"孤舟行客愁无那,十二峰前十二滩\\"(《夔门》)。还有一些诗则受江湖派的影响,意境幽窄。
以\\"德□之变\\"为界限,汪元量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的主要内容是描述宫廷生活。如〔莺啼序〕《宫中新进黄莺》写黄莺的伶俐,〔汉宫春〕《春苑赏牡丹》写牡丹的娇媚,曲尽物态,颇有情致。〔失调名〕《宫人鼓瑟奏霓裳曲》写宫人的哀怨。这些词辞采华美,结构缜密,虽然境界不高,但能做到典丽而不堆砌,工致而不晦涩。他的〔长相思〕中的\\"阿哥儿,阿姑儿,两个天生一对儿\\",则通俗活泼,充满欢乐情绪。
\\"德□之变\\"以后,汪元量的词作内容与风格都有了变化。至元十三年赴大都途中,他发出了\\"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的慨叹。在大都期间,在一组〔忆秦娥〕词中,他写南宋宫人\\"强将纤指按金徽,未成曲调心先悲。心先悲,更无言语,玉箸双垂\\",\\"天沉沉,香罗拭泪行穷阴。行穷阴,左霜右雪,冷气难禁\\",冲破了传统的\\"宫怨\\"作品中的幽愁暗恨,表达了被俘者的苦楚和眷恋故国的心情。其他如〔人月圆〕\\"不堪回首,离宫别馆,杨柳依依\\",〔满江红〕《和王昭仪韵》\\"更那堪杜宇,满山啼血\\",都感人至深。这些作品继承并发扬了陆游、辛弃疾、陈亮爱国词的传统,不事雕琢,直抒观感,言显意真。南归后,山河变色,\\"肠断江南倦客,歌未了,琼壶敲缺\\"(〔暗香〕),孤寂忧伤,眷怀故国,成为这一时期作品的主要内容,而且感情更趋深沉。代表作是〔莺啼序〕《重过金陵》。
清初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汪元量《湖山类稿》13卷,《汪水云诗》4卷,《水云词》2卷,已佚。清代乾隆间,鲍廷博刻刘辰翁选《湖山类稿》5卷(前4卷为诗,第5卷为词),《水云集》1卷。以流传系统不同,重见的诗很多。二者共收诗 300多首,词20多首,《四库全书》即以鲍氏二本著录。今人孔凡礼自明代抄本《诗渊》及《永乐大典》残卷中辑得汪森本未收诗约 100首,词20多首,与汪氏二本合为一编,题为《增订湖山类稿》,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