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山飘出来的那碗大陈面香
文/一汪清水
轻轻的在风中翻转,
香香的在碗中盘旋;
美美的和着我们欢笑,
那芳香诱人的大陈面。
遥远的从徽州迁来,
落户在大陈的山间。
祖宗殷殷的叮咛和嘱托,
就像这浓浓的大陈面。
妈妈的慈爱游子的祝愿,
浓缩进芳香可口的大陈面。
不管我们走得多么远,
故乡永远在我们的心间。
妈妈的那碗大陈面,
伴随着我们一年又一年;
不管我们走得多么远,
故乡永远在我们的心间。
这首歌在网上听了许多遍,被歌手的情和声感动了许多遍,皆因为唱这首歌的人与我一样都姓汪,他叫汪衍君。
2012年的1月7日,我有幸在北京汪氏宗亲新春联谊会上结识了他-我久仰了的这个来自于浙江大陈的乡村歌手、基层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汪衍君。
这一天我们在一起畅谈到将近到深夜两点。
夹裹着从大陈出行过来的一路仆仆风尘和北京进入新年的第一场瑞雪,汪衍君书记为我们带来了一碗意味深长的关于大陈由一个封闭落后的山村逐步变成为一个幸福安康和谐文明的文化山庄的故事,故事里散发出来的那份深情悠悠大陈面香让人回味无穷。
大陈村有着曾经的辉煌。相传大陈汪氏始祖第七十四代孙汪普贤,笃志经学,工于辞赋,襟怀旷达,精究方书,时以救人为心。经十几代汪氏先辈的努力,终于在江山这块“土田肥美,山川秀丽”的土地上,发展为“三衢阖郡之巨族”。 在诗礼传家的代代相传之中,汪氏后裔人材辈出,策名当时,烟居数百家,皆其一姓富饶之家,析居于外者,不可枚举。”经过近300年的艰苦创业、努力经营,汪氏后裔在大陈这块处女地上创建了一个具有徽派古建筑特色的古村落。
在一个家族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期间的离合悲欢,兴衰际遇是随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交替而跌宕起伏着的。沿着“其兴也勃焉,其衰也忽焉”的历史轨迹,我不知道在几百年的时间长河里,这一支蜗居在大陈村的汪氏家族是怎样在曲折中前行,负重中奋进,出演了多少幕辉煌与跌落的历史话剧,但是其中的“妈妈的那碗大陈面”与孟郊诗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游子吟一样是历史尘埃中最感人、最朴素的思念。
从汪衍君讲述的故事中走出来,我感受到了一个具有责任感的,有情有义的基层党支部书记的良知,他是一个把百姓当父母的,敢作敢当的的,认真做事和做事认真的人!
自打北京分手之后,一晃时间过去了半年有余。上周一的早晨,忽然接到汪衍君书记的电话,说是他要来河南出差。接到电话后我的心中万分高兴,没有想到只有一面之缘的我,还能够让这位远隔千里的本家挂记在心上。
于是,我约上在郑州几位经常交流的本家耐心地等待着汪衍君书记的到来,北京的本家汪子明听说汪衍君书记要来河南的消息后开着车也赶到了郑州。
和上次北京的匆匆之行一样,汪衍君书记的河南之行依然匆匆。
办完事情之后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六点钟了,我们相约在登封的少林寺,拥坐在山下的一个大排档把酒畅谈。
汪衍君书记给大家带来的那股精气神感染着大家,同为汪氏宗亲我们相互之间传递出来的那种亲情在禅宗圣地的少室山间弥漫着一种殷殷的和睦与欢快!
话题当然离不开大陈的环山碧水和其中的历史兴衰与人文发展。
汪衍君书记说,老祖宗当年在大陈村开拓的曾经的辉煌代表着前辈人给他们遗留下来的一笔精神财富,这笔财富需要有后代来传承和发扬光大。
说起发展,汪衍君书记又给我们讲诉了一个关于大陈汪氏先祖的传说,相传大陈汪氏先祖通过辛勤创业,逐步使整个村落发展成为“三衢阖郡之巨族”之后,以诗礼传家,轰轰烈烈建造了一座汪氏宗祠,在建造过程中,先祖在祠堂的某一个地方事先埋放了几公斤的黄金,以备流年或不济时重整家园。
时过境迁,岁月更迭,不知道大陈汪氏祖先在祠堂里埋下的那几斤黄金在什么时代,什么时候,做了什么用处,但是这种前瞻性的思维不能不让我们佩服大陈汪氏祖先的英明。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汪衍君从部队转业回到了大陈村,村里的汪氏祠堂已经是摇摇欲坠,穷山恶水的名声曾经引来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的高度曝光。
此时的汪衍君临危受命当上了村支书。我不知道汪衍君上任后的第一把火烧的是什么,但是修宗祠是他要做的一件事情。
汪衍君告诉我们说,从表面上看修宗祠带有一定的家族色彩,从整个大陈村的格局上来看,汪氏宗祠也是聚合村民中其它姓氏的一个场所,传承的是一种积极向上古朴民风与传统的礼仪之道。我想也不仅仅是如此,建立宗祠的意义所在应该是可以用来洗涤长久以来失落了的历史文明中最简单最质朴的精神场所。
在汪衍君书记的带领下,大陈村以汪氏宗祠为根基的一座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整修一新,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教育基地,成为村落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汪衍君做的另外一件事就是兴办企业。大陈村有着传统的饮食文化的传承,大陈面就是传承了几百年历史的一种,过去的作坊式的经营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生活的要求了。于是,应用机械化结合传统方法生产的大陈面生产企业应运而生,如今大陈面已经走出山村已经成为浙江省著名品牌产品。
还有一样就是养猪。汪衍君在工作中善于发现并善于挖掘。在一次和全国本家聚会的时候,他结识了汪家的一位农业专家—汪鲲博士,当他听说汪鲲博士发明了一种饲料,利用中草药养出来的猪肉品质没有污染而且鲜香滑嫩,于是马上与汪鲲博士商量合作事宜,在很短的时间里,建立起来现代化的养猪基地,一经上市受到了各方的好评。
老百姓的日子富裕了,精神上的追求也便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汪衍君书记作为一个真正的歌唱者,他找来文化部门的专业人士为大陈村谱写村歌,于是《妈妈的那碗大陈面》和《大陈,一个充满书香的地方》两首村歌应运而生,前者被评为全国村歌十大金曲,后者被评为十佳作词奖,村歌带动了广大村民热爱生活的激情,如今在汪氏宗祠前的广场上,村民们载歌载舞,自弹自唱,幸福地歌唱着大陈美好生活的场景已经成为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项娱乐活动。
大陈村在新农村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硕果吸引了八方宾客,尤其是在文化建设上名声在外,更赢得了国内专家学者们的青睐。前一些时,北京大学召开了一个文化论坛,汪衍君书记应邀来到北大讲坛上做了一个典型发言,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从北大毕业了的精英们做了一次精彩的讲座。
如今在汪衍君书记的生活里用一个字来总结就是忙,忙于思考,忙于做项目,忙于规划大陈的宏伟蓝图,忙的在家吃一顿饭都变成了一次奢侈。
这一次河南的匆匆之行,汪衍君书记同样是为了大陈村企业的事情而来的,他所考察的项目恰巧在我们河南的一个以少林禅宗名扬世界的登封,这才使得我们有了一次对话本家的机缘和相逢。虽然时间很短暂,却充满了祥和与亲情。
时间在仓促的故事里仓促地流去,点点繁星悄然爬上了天空,少室山上《禅宗少林》的钟声隐隐约约地也敲响起来,我们河南的汪氏本家只能用一种真诚的,敬佩的方式欢迎远方到来的本家汪衍君书记来亲自目睹和聆听一次佛音的阐述,以解一路上风尘仆仆的疲惫与乏劳。
其实,在这个远方本家的精神世界里,我们聆听到的是另一种同样地无言的歌声!
我们河南的本家包括我个人没有去过大陈,曾经到过大陈村亲眼目睹过大陈风貌的北京的本家汪子明在为我们介绍大陈美丽风景和精神面貌的场景时,每一句话都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河南的汪氏本家们被汪衍君书记的故事所感动,也被他的敬业而折服。当汪子明为我们打开他保存的由汪衍君书记演唱的那首《妈妈的那碗大陈面》的歌唱视频时,让大家彷佛闻到了从江山飘出来的那碗大陈面香,这碗面是那么的香醇而有味道……
2012年7月24日晚草写于河南新乡 汪乃涛 |
-
汪书记在河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