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道诚:清嘉庆年间的“武状元”
【人文简介】
汪道诚(1783—1865年) ,字勉旃,号砺轩,乐平市乐港镇里汪村人。嘉庆十二年,他赴乡试武科,中榜首。十四年应京考,又中榜首,得一甲一名,成武状元。
【史料记载】
汪道诚历任乾清门头等侍卫、泉州城守营参将、福州城守副将、天津镇总兵、代理浙江提督、云南提督等官职。在云南任职期间,他以“威武将军”的形象维护西南边境的安宁。
在封建社会中,我国的政治史其实是一部“文治武功”频繁交替的历史。
汪道诚在乐平的历史名人中,可谓“独树一帜”,因为他是武状元。更值得一提的是,他这个武状元来之不易,在殿试中,除了拿出了超强的武艺外,更多靠得是智慧,他凭聪明才智战胜了徇私的主考官,最终步入“及第”。
多少年来,他维护朝廷安定、巩固朝廷政权,迄今为止,他那“威武将军”的形象仍为乐平百姓所吟咏。
一次“丢脸”弃农从武
汪道诚生下来就比一般的男婴大,成人后力大无比。每逢收割时到田里挑谷,别人用箩筐担,他却要用大粟篓担,一担足有好几百斤,这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那时,农村人习惯到城里买大粪用作施肥,将大粪买下后,一般人用尿桶挑,他却要用大推桶挑。
不过,在超重的负荷下,力气再大也难免会有闪失。有一次,因下雨路滑,他在挑大粪到村里的过程中不小心摔了一跤,不仅将大粪撒了一地,还扭伤了身子。
汪道诚自尊心很强,这种情形在当时的他看来,觉得是件很没面子的事。因此,从那一刻起,弃农思想便在他的内心慢慢滋生。
汪道诚的父亲是个习武之人。
自从有了弃农思想后,汪道诚便提出要随父亲一起习武,将来父子二人在村里开家武术教馆,为村里培养武术人才。然而,父亲的想法与其不谋,认为习武只是他个人的业余爱好,并不能作为事业去发展。因此,汪道诚的想法没得到父亲的认可。
汪道诚孝顺父母,对父母的一切做法从不抵触,于是,从那以后,他只有心无旁骛地干农活,不敢再有“非分之想”。
其实,汪父并非不赞成儿子习武,在他眼里,汪道诚身体健硕,本身就是一块学武的材料,只是他觉得要想有建树,必须考上朝廷的武状元。
汪道诚明白了父亲的想法后,农闲时,他便与父亲一道刻苦习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短短的几年间,他学有所成,十八般武器样样都会使。
由于武术学得好,23岁那年,汪道诚考中了武秀才。两年后他又进京赴试,高中武进士。不过,按照当时朝廷规定,凡是中了武进士的人,第二年还要进行殿试,殿试中榜首后便成为武状元。
“与虎为友”智夺“武状元”
汪道诚最终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考上了武状元。
但他在考武状元的过程中,除了拿出了超强的武艺外,更多靠得是智慧。因为,当时与他一并参加殿试的还有个来自山东名叫张举的人,这人很得势,舅父是殿试的主考官。殿试的主要内容是“打老虎”,为了徇私,这名主考官不禁使坏。他想,虎刚放出来,性情很凶,于是便利用职权叫汪道诚先打,如果汪道诚被虎吃了,那他外甥就能稳稳当当做状元。想到此,他立即派人去把汪道诚叫来,对他说:“七天之后,你先上场打虎,不得违误。”对主考官的坏心思,汪道诚其实看得一清二楚……
也许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第二天清晨,汪道诚来到关老虎的地方,只见一个兵士正没精打采地用一块一块的精肉喂着铁笼里的斑澜猛虎。汪道诚走上前说:“伙计,我来帮你喂怎样?”“好啊,我正不愿意服侍这只畜牲。”紧接着那兵士忙把篮里的肉往他手里一塞,扬长离去。汪道诚日日夜夜守在老虎笼旁边,喂肉给它吃,有时还帮它抓痒,使老虎过得很舒服。
七天后,皇帝老爷亲率文武百官来到斗虎场。“比武开始……”随着主考官一声令下,猛虎从铁笼中窜了出来,张着血盆大口。这时,汪道诚不慌不忙地走进场来,那虎一看汪道诚,立即摇头摆尾,它以为汪道诚又是喂它的肉抓它的痒来了。随后,汪道诚把虎搂在胸前,又是摸头,又是抚尾,时而还抱着虎在地上打几个滚。
主考官一看傻了眼,“这是怎么回事?这哪是打虎,分明是在戏猫啊!”万岁爷也看神了,心想:这人武艺可不是一般,连老虎都怕他。汪道诚和老虎玩了半个时辰,临走时突然把虎举了起来,往空中一扔,趁老虎“扑”的一声摔下地时,他迅速往老虎腰中猛揍了两下,随即退到场外。
老虎被汪道诚摔打后,虎威发作了。这时轮到张举上场斗虎,张举一看,心中暗暗叫苦,他一咬牙,走到场中,结果架势还未拿开,那虎就猛地扑了过去,他忙一闪身,“哗”的一声,衣服被撕下了一大块。万岁爷望着狼狈不堪的张举,皱着眉头说:“一只老虎都把你折腾成这样,今后如何统帅三军……”
就这样万岁爷钦点了汪道诚为武状元。当时为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
平叛乱维护西南边境
考上武状元,汪道诚就意味着成为朝廷命官。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嘉庆十六年(1811年),一贯身体健朗的父亲不幸患病去世。汪道诚对父亲感情很深,这一噩耗让他难以承受,在回乡奔丧的途中,泪水多次夺眶而出。
次年,汪道诚为父亲守完孝回京供职,在紫禁城担任侍卫官,四年后,经泉州城守营总督赵慎荐举,任福州城守中营副将,不久又授福建协副将。
据有关资料介绍,汪道城在任20多年,曾奉召三次回京向皇上汇报工作,皇上对他的忠贞和业绩备加赞杨。后来,他以母老为由,请求回乡为官侍奉老母。朝廷根据他的请求,于道光十四年(1834年)冬,十六年(1836年)春,两季任他为浙江提督,以便就近迎养老母。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云南边境有人叛乱,屡挫官军,皇上下旨改授汪道诚为云南提督。他接旨后,亲率精锐兵将,星夜赶到云南围剿擒首,解省正法,维护了我国西南边界的安定。
汪道诚任云南提督期间,不仅剿灭了贼寇,还亲自带领士兵认真操练,广置屯田,积聚钱粮。他对部下官士关怀备至,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如有士卒婚丧,发给赏恤,因而深得兵士和当地百姓的爱戴。
告老还乡建“状元府”
咸丰二年(1852年),汪道诚因年事已高,精神日见衰减,要求告老还乡。咸丰皇帝当即准奏,并发下圣旨:前云南提督汪道诚现在年近七旬,精神恐不能周著,以原品休致,加恩赏,给半俸以养余年。
汪道诚回到家乡后亲掌家政,并著书立说,有《六合长矛陈》、《抬抢演炮图说》等军事著作。同时,经朝廷批准,他在乐平城建造了一座状元府。府堂分前、中、后三个厅:第一个大厅悬挂“状元及第”金字匾,第二个大厅悬挂“威武将军”金字匾,第三个大厅悬挂“提督军门”金字匾。据文化界人士介绍,当年,汪道诚的状元府就建在如今的状元巷,状元巷正是因此而得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