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世显画像识略 汪 楷
近年,我在考证陇西汪氏世系之后,有幸又获得成县汪明智先生馈赠的元代开国勋臣、陇右王汪世显画像,此件原载《成县汪氏族谱》内,今特拣出,公诸于世,以供有关学者研究。 据汪明智先生的介绍,现存祖先画像七帧、旧家谱一部,本由其族中前辈、上城乡汪行均营护秘藏。1990年续修家谱时,特选世华、世显、直臣、惟正、宗贤诸公遗像共计五幅,经拍照、复印,冠于新谱之前,其意在取信当代而昭告后裔。我想,今天能目睹六百年前显赫历史人物之真容丰采,也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幸事,真是一帧在手,如获至宝。 查阅新修成县《汪氏族谱》,并参照漳县《汪氏族谱》,以及汪家坟出土的汪氏诸墓志,综合考证,可知成县汪氏的来历是这样的:元代汪世显为巩昌各派汪氏始祖。世显生有七子,第三子名叫直臣,自小随从兄长征战,1246年罹难运山战役。直臣生惟庆、惟孝二人,惟庆官阶至龙虎卫上将军、陕西行省左丞,追封平阳公、谥忠康。惟庆生有十子,第七子名叫晋昌,官至“江南行[台]御(使)[史]、光禄大夫”。①晋昌生有才,系陇右王世显四代孙,“携眷定居成县上店里(汪家川),为成县汪氏之始祖。”其事当在元末至正(1341——1368)年间。有才生德忠,值大明鼎兴,洪武间举为茂才(秀才),擢任赵州判官。②德忠生宗贤,永乐(1403——1424)间以明经(贡士)身份选入太学,后授松江府通判,治绩实在。宗贤生有六子,第四子名叫浒,登正统已未科(1439)进士第,景泰(1450——1456)年间,曾组织陇右民团抵御吐蕃有功,擢授苏州知府。在任三年期间,励精图治,“政绩著闻”。汪浒后裔诗礼传家,支派繁衍,蔚为衣冠望族,族人散居全县及周边各县。 现今的成县汪氏,可分为汪川系、上城系、峁上堡系、东街系、汪台系、猫儿川系、东贺沟系、梁旗系等八个支系。汪氏先祖遗像的珍藏者汪行均先生,毕业于兰州工校,长期从事教育事业,为上城系传人。先生博闻强识,心存瓣香,为保护遗像付出了艰苦的心力。考察汪直臣画像,画面有明初汪浒(宗贤子)的题款,说明他曾是这些画像的珍藏者,汪行均系汪浒十三代裔孙,说明上城系属成县汪氏大宗系统。由此可见,画像的传承脉络清晰,渊源有自,可资信赖。 因汪明智先生行色匆匆,关于汪世显等人画像原本的大小、质地、色彩等情况未能详细询问。这幅系黑白复印件,款式长方形,宽9.5cm,高13 6cmo下端横题“汪氏六十六世先祖陇右王世显遗像”十六字,自左至右,分两行排列,隶书,字体秀劲雅正。 画中人头戴高冠,身着圆领官袍。其人广颡丰颐,隆鼻秀目。上唇髭须浓浓,自然弯垂;下腭美髯盈握,悬垂胸前。尤其是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充满睿智机警,俨然胸罗韬略,“器局宏远”。画主神采与正史所载指挥千军万马、纵横捭阖的一代雄豪气质颇为吻合。 肖像右肩上方竖一长条木质榜题,自上而下书“敕封陇右王便宜都总帅汪公□像”十四字,墨色较浓,打“□”处疑为“遗”或“画”字。 肖像上端为像赞,计十四行,竖排。前三行当是题款,字迹隐约难辩,总字数不明。经辨认: (第一行)□□□□□□□□□□□□ (第二行)□封陇右王讳世显中山谥③ (第三行)□□□(以下字数不明) 中间十行(前九行每行六字,第十行二字共五十六字)赞辞为:“乾坤正气,文武精英。藩翼王室,保障生民。王号宠锡,胤子三封。诸孙奇伟,十列国公。勋高当代,德裕后昆。父子兄弟,世代恩荣。秦蜀总制,万里长城”。 像赞概括了汪世显及其子孙三代的赫赫功绩,总体看是符合史实的。 末二行为落款,字迹不清,从略。 从绘画的角度看,这幅画像取法工笔精描,笔法工整,技巧娴熟。画五官,比例恰切,突出了一双炯炯有神胸怀韬略的眼睛。衡以当时汪氏在元朝的地位,可以判断此画像出自一流名画师之手。 肖像画原为汪行均珍藏本,今天公诸于世,意义重大。首先,为热心汪氏文化研究的人们提供汪世显等人最直观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其次,通过研究画像题款文字,可以考察前对汪世显及其家族的评价,从而加深我们对汪氏家族历史地位的认识。 一九九二年 注释: ①《成县汪氏族谱·世系图》(1990年编)。括号文字为笔者校勘。 ②民国《甘肃民族志·姓氏》汪氏条作“汪德”,据本谱应更正为“汪德忠”。 ③按“中山”系元太宗窝阔台赐予汪世显的名讳,像赞将二名并列,这段文字或者出自元人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