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8564|回复: 2

将民族的、大众的、传统的谱牒文化推向现代科学文化的殿堂 

[复制链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6-8-1 21: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谱牒文化有其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民族可能缺这少那,唯独不能忽缺的是本民族的文化。每个炎黄子孙,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继承民族文化的历史责任。
    谱牒文化既然是我们民族的文化,我们务必弘扬它。

二、

    谱牒文化是寻根的文化、百姓的文化、大众的文化,其大众化程度之高可以与任何文化现象相匹。
    在“以人为本”的当今时代,面对这大众的文化,我们既不应当阻碍其发展,更不应当扼杀其生命,正确的态度是积极引领它、推动它。

三、

    谱牒文化是传统文化,从结绳记谱,竹帛记谱到木活字谱,铅印谱以至彩色胶印谱、数码光牒谱…… 谱牒文化的发展史与中华文明史同步。
    传统文化不等于封建文化,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谱牒文化固然历经了封建时代,但它并不产生于封建时代,更不专属于封建时代,把谱牒文化定性为封建文化既不符合史实也不合符逻辑。
    封建时代的统治者曾将其面对着的打上了奴隶制时代烙印的谱牒文化继承了下来,并将它改造成了封建时代的文化瑰宝,那么,今天的人们就没有理由对民间修谱热现象讳莫如深,而应当理直气壮地将“打上了封建时代烙印的”谱牒文化继承下来,改造成我们这个时代的民族文化奇葩,这才叫传承文明,推陈出新!

四、

    以“和”为本“与时俱进”将民族的、大众的、传统的谱牒文化推向现代科学文化的殿堂,这是我们公司的宗旨。
    谱牒文化是“和”文化,它兴于“和”毁于“乱”,成于团结败于分裂。我们谱牒文化工作者必须深刻理解孙中山先生的话“族谱记载着中华民族由宗族的团结扩展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以“和”为本,把家族之和、民族之和、国家之和、以至世界之和作为我们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现代科学之殿堂是谱牒文化推进的方向,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传统谱牒文化既是历史赋予我们责任亦是时代给予我们的机遇,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遇“与时俱进”使谱牒文化内容上更丰富多彩(如谱志结合),形式上更绚丽多姿(如数字化、网络化),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沿着科学的道路将中华谱牒文化向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推进。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8-2 17: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s:1] 不错。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5523

回帖

13万

积分

天使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06-8-2 20: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得很好,全力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