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9929|回复: 4

强酸泡荔枝泡出白筷子 黑心商家心太黑

[复制链接]

76

主题

1684

回帖

5万

积分

天使

天下汪氏一家亲

积分
53899
QQ
发表于 2011-6-26 20: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强酸泡荔枝泡出白筷子 黑心商家心太黑





  保鲜剂用了咋脱皮?

  眼下正是荔枝旺销季节,可刘老板就是犯愁,他所卖的荔枝就是不吸引路人的目光。看着别人的荔枝卖得欢,他心里急啊!哎,别人的荔枝怎么就这么红润嫩气?而自己的荔枝只要水分一干,时间稍长,荔枝壳就成了黑色的了,简直没得“卖相”。


  心急火燎的刘老板在同行的指点下,买到了一种专门用于保鲜荔枝的“药”,果真,用这种“药”喷洒在荔枝上,很快就会变得鲜亮,就算是隔夜的荔枝,用“药液”泡上20来分钟,也会立马变得红艳起来。

  就在刘老板使用荔枝“药”后几天,他的手开始一层又一层脱皮的同时,刘老板的熟客也向他反映,买他的荔枝吃了以后,出现手上脱皮、嘴上起泡的情况,刘老板这才把注意力放到给荔枝“美容”的药液上。他将没有兑水稀释“药”滴在水泥地上,立刻冒起了泡泡,再滴在瓷砖上,瓷砖被“咬”得变了色。“嗯,这‘药’有点凶!”可“药”瓶上明明写着“国家星火计划产品”,又咋会伤人呢?刘老板有些想不通。

  神秘人买走保鲜剂

  6月15日下午4时,成都驷马桥水果批发市场,在市场的荔枝销售区,10多名装卸工正在几辆大型卡车前搬运荔枝。果贩中,一名穿着红色衬衣的中年妇女嘀嘀咕咕开了:“这箩筐装的(荔枝),没有冰块,这么热的天,不用点‘药水’,还没有运拢屋怕就坏了!”

  随即,她很自然地走到附近一家销售水果包装袋的店铺,从店铺中拿了两瓶黄色标签的塑料瓶。

  红衣妇女走后,在荔枝销售点观察了很长时间的一男两女3名青年也走进了这家销售水果包装袋的店铺,3人花了8元钱从该店铺也买了同样的药水。

  保鲜剂中含有强酸成分

  6月16日上午11时,从驷马桥水果市场出来的3人将三种塑料瓶装产品带到了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理化检验科化验室。检验人员黄志拧开一瓶黄色标签塑料瓶的瓶盖,将瓶中粉红色的溶液轻轻地点滴在PH试纸上,立刻,试纸呈现出紫红色。

  “你看,变色了,参照标准,PH值为1,很显然,这是强酸性溶液,滴到衣服上很快就会灼烧出一个洞,如果不慎食入口中,能灼伤人体的消化道及黏膜。”

  黄志翻看了三种黄色标签的物品,其中一瓶标识为“水仙花荔枝保鲜灵”,是没有厂名厂址的“三无”产品,包装上标着“国家九五星火计划公关产品”字样,这正是果贩刘老板所使用的给荔枝“美容”的“药”。另外两瓶标识为“奥博林荔枝保鲜剂”,标示是同一个厂家的产品,产品上标识了产品采用的标准号,有国家标准GB2760-1996和一个企业标准。

  黄志立刻找来国家标准GB2760-1996书本,仔细翻看后十分肯定地说:“标准根本没有‘保鲜剂’这一项,厂家在滥引用标准嘛!”

  随后,3人又行色匆匆地来到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取样室,委托对标示为“奥博林荔枝保鲜剂”进行氯离子、硫酸根和酸度的检测,并填写了送检委托书,在送检单位一栏写下了“四川质量报社”。而这神秘的3人,正是本报记者。

  17日下午5时,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验报告显示,本报送检的标示为奥博林荔枝保鲜剂产品的氯离子含量为82380mg/L,硫酸根含量为7480mg/L,酸度(以H计)含量为2827mg/L。黄志和成都大学生物系教授王大杰从报告数据推断,该产品中含有盐酸、硫酸以及其他硫酸物质。PH值为1,是强酸性物质,对人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厂家说法雾里看花

  记者在拨打标识为“奥博林牌”荔枝保鲜剂的生产厂家—昆明新利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电话和传真号码时,语音提示是空号。热线电话是一个移动号码,接电话的陈先生告诉记者,因为荔枝保鲜剂属于季节产品,现在厂里已经没有生产。而对包装上的电话号码是空号,他表示不清楚。

  随后,记者从昆明市工商局了解到,该市有昆明新利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荔枝保鲜剂也在其登记的经营范围内。

  正当记者放下电话,一位王姓女士自称是奥博林荔枝保鲜剂的负责人来电话了。她告诉记者,该产品是国家专利产品,本身绝对不会有硫酸,它的主要成分是盐和柠檬酸。对于标示上的不适用于保鲜剂的国家标准以及企业标准的不完整,王女士都不予正面作答,她只是强调,市场上仿冒该产品的商品很多。

  昨日,记者收到了王女士的传真,传真表明,企业标准Q/DXXLF001-2004是在当地质监部门备案登记的。但是,产品的送检检验报告的检验依据却是GB/T5009.11-2003和GB/T5009.12-2003,与产品包装上的标准不符合。王女士解释说,由于产品在送检时检验的主要指标是重金属,所以他们也不清楚,为何检验单位未按照企业标准进行检验,而采用了检验报告上的标准。对于包装上标示的GB2760-1996《食用添加剂》标准,是因为其产品的原料均属于食用添加剂,所以就将其印刷在了包装上。又由于保鲜剂没有国家标准,它既不属于食用添加剂,更不属于农产品药品,所以就没有向卫生部门申请食准字号和向农业部门申请农药准字号。

  呼吁制定相关标准

  “没有标准就不能衡量产品质量,无法对产品进行定性。”记者拨通了成都几个大型的产品检验中心(站)的电话联系送检保鲜剂,都得到了同样的回答。而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在对其进行检验时,也只是检测了其中的某项理化指标的定量,无法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分析。可以肯定一点,即使是使用在荔枝的外表,也不能含有伤害人体的物质。专家指出,荔枝保鲜剂是一种新兴产品,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明显滞后,使得产品处于“真空”状态,造成了隐患。

  □相关链接

  强酸的作用

  化学专家指出,在荔枝上喷洒含有大量强酸的保鲜剂,可以使荔枝表皮变红,增加其感官“新鲜度”;同时可以防腐。如果强酸浓度很小,不会对人体产生大的危害。但在不清洗的情况下食荔枝,很可能将手“烧伤”,导致脱皮。

  □小资料

  如何辨别“鲜”荔枝

  经过强酸溶液浸泡处理的荔枝,会严重脱色,味道不新鲜,发酸。未使用保鲜剂的荔枝的颜色有点红并带点绿,由于经过保鲜剂保鲜过的荔枝在外观上不好辨别,消费者购买荔枝回家后最好用清水多冲洗几遍。

  硫磺熏筷子 制假目的:让筷子雪白保亮

  如今,一次性“卫生筷”已成为外出就餐者或吃工作餐者的常用餐具。记者发现,许多一次性筷子的包装上都印有“高温消毒”、“清洁卫生”的字样。这样的“卫生筷”真的卫生吗?它们是怎样生产出来的?6月16日,记者根据读者提供的线索,暗访了成都市金牛区洞子口乡几个生产“卫生筷”的加工作坊。

  “雪白”卫生筷卖相好

  在成都市金牛区洞子口乡陆家村工业园区记者发现,有好几家生产一次性筷子的作坊均没有厂名,厂区就在公路两旁,四面通风的切割车间,机声轰鸣,尘土飞扬,机器把一个个锯好的竹筒分成数片,然后把竹片分细,形成筷子毛坯。

  在一个黄姓老板的筷子加工作坊里记者看到,有一大一小两间没有窗户的房屋。听一个工人说,小间的是熏房,大间的是烘房。记者问:“熏房是干什么用的?”黄老板说:“就是在墙壁四周堆上一捆捆的筷骨,中间留出空隙,下燃柴火,上盖硫磺。”随后记者走进熏房,一股刺鼻气味扑面而来。记者问:“为什么要用硫磺熏?”黄说:“不熏哪有这么白!不这样做卖都卖不脱。”

  工人指指路旁白白的筷骨垛说:“熏完之后直接进烘房。”记者问:“二氧化硫去不掉怎么办?”黄说:“这没什么,不会吃死人,二氧化硫在筷子上根本残留不了多少。”

  干燥滑石粉是“功臣”

  随后,记者走进简陋的包装车间,一个女工不戴任何防护用具,直接用手将筷子点数后一捆捆地塞进塑料袋。包装台旁有台机器,机器旁放着一袋滑石粉。“这是什么机器?”女工说:“抛光机,机器开动前,加入滑石粉,让它和筷子一起搅拌,起到干燥、抛光的作用,这样出来的筷子就会变得很光滑。”

  望着一只只用纺织袋装起来的一次性筷子,记者问:“需不需要再消毒?”这里的几个筷子作坊的答案几乎都是“不需要”。他们介绍,这里的几家作坊平均每天生产在10万双以上。批发商还会再做一次简单包装,把这些未经消毒的竹筷套进塑料包装袋中,包装袋上一般都标着“高温消毒”、“自动包装”、“清洁卫生”、“高级竹筷”等字样,然后这些所谓的卫生筷就流进成都市大大小小的餐馆、饭店,放到餐桌上。

  □消费必读

  一次性卫生筷子不卫生

  使用一次性筷子真的卫生吗?不法加工厂生产的一次性筷子有什么危害?记者为此走访了国家轻工业食品检验成都站高级工程师、站长黄明刚。黄站长告诉记者,硫磺燃烧后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二氧化硫,在熏制过程中残留在筷子上。只有通过水煮或水洗才能把包裹在筷子上的二氧化硫清除掉。黄站长说,如果放在水池里,需要浸泡一个星期。目前,一些小厂为降低成本,显然把清洗硫磺这道工序省略掉了。

  黄站长指出,目前“卫生筷”不卫生现象普遍存在。对一次性筷子,一是要消毒,通过消毒把大肠杆菌等对人体有害的菌种杀死。二是生产过程中不能将有害的化学物质带到筷子上。

  黄站长说:“现在食品用与工业用添加剂的区分不是十分明显,这应该引起国家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工业用硫磺、工业用硫酸钠,在‘卫生筷’生产中是绝对禁用的,因为毒副作用很大。”

  □小资料

  硫磺的危害

  硫磺是一种化工原料,硫磺燃烧能起漂白、保鲜作用,使物品颜色显得白亮、鲜艳,所以造假者在熏制卫生筷时用上了硫磺。熏制过程中残留的硫遇高温会生成亚硫酸盐,亚硫酸盐可是杀伤力巨大的致癌物质。

  工业硫磺里有重金属,像铅或砷会对人的肝脏或肾脏造成严重的破坏。硫磺燃烧后能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是一种致癌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加入后,好多残留在筷子的表面、渗透到筷子里面,会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危害。二氧化硫容易被湿润的黏膜吸收,进而对眼及呼吸道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导致人头昏、腹痛和腹泻,严重的会造成中毒。

  □时评

  造假者,你还有什么花招?

  身体健康,已放在人们生活中的首位,食品安全性更受到消费者的高度关注。近段时间,频繁曝光的“毒奶粉”、“毒泡菜”、“毒毛肚”事件,已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从生产源头、销售领域严查严防。

  然而,这些留下的阴影在短时间内难以从人们心里深处抹去。而对种种劣质食品,善良的消费者防不胜防,于是,就有“胆大”的消费者诙谐的说:“不怕,遭了只当运气不好。”

  在当今社会中,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他们无法从外观辨别食品的好坏优劣;而造假者使用的各种新鲜花样令人防不胜防,这不,在送走“毒泡菜”、“毒奶粉”、“毒毛肚”之后,又冒出了强酸漂红荔枝、硫磺熏筷子事件。消费者就纳闷,这些人的智商咋就这么高,难道他们的行为可以跳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法则吗?

  这种利令智昏的玩火行为,为什么在一段时间能盛行。我们不缺管理这些丑恶现象的法律、法规,也不缺乏管理人手,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各司其职,维护着正常的生活秩序,但为什么这些现象还能畅销于市呢?

  我们也一直深信,管理部门为此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检测手段落后和处罚力度相对较轻是一个不真的事实。由于检测手段的落后,食品中究竟有多少有害物质超标,从市场中当场检测很难得到结果,即使查出问题,大都以罚款了之。而其它部门也只能采用停业整顿、吊销执照等方式处理。而狡猾的造假者往往是又换一个地方,干着同样的勾当。

  正是鉴于当下诸多行业存在的“隔靴搔痒”的管理方式,使他们逐渐独自妄为,造假贩假成为常事,无法避免的现实是,只要有利益驱动,不管政府打假力度如何,问题食品在相当长的时间无法避免。俗话说:“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在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管理体系应尽快完善长效的机制,但愿这一天不会太远。
汪明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2592

回帖

7万

积分

版主

淮南洛河汪氏[潜口金紫分支]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819
QQ
发表于 2011-6-26 20: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市场没有一样让人放心的东西,商家太黑,监管缺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3512

回帖

10万

积分

天使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

积分
106455
发表于 2011-6-27 07: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市场实在是让人担心,最好的还是原生态。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3544

回帖

11万

积分

纪念会员

不管成功与否,曾参与了,就不至

积分
113034
发表于 2011-6-27 10: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全党全民向钱看的当今世界,监管体系再完整也禁不住“小姐攻关、金砖砸门”的“时髦”攻击!以至屡屡造成有关部门“监而不管”、不法黑心商贩照常我行我素的局面,毕竟“包公”;“强项令”等,已成为历史评话!布衣氓民,徒唤奈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6

回帖

2437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437
QQ
发表于 2011-6-27 15: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商家太黑。我们确有必要学习相关知识,保护自己。

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