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0-10 21: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承前)
序3、朱文公徽州总谱序
新安汪氏,其族之贵盛,非他族可伦比。推其原所以出,盖自鲁成公积德殷厚,又得夫人姒氏仁孝慈惠佐之,是以仁恩之广,被及生民,天厚其报,特显灵异。故有游白兔岩之梦,遇虹绕身而生子焉。有汪字之文在其手,遂以名之。及长,相表奇异,志气超凡,仕于鲁为上大夫。建大功,食采邑,嗣爵位,拜将军,列于六卿、司马、郡守、县令者,自周至汉、晋、唐、宋,与国匹休。
逮其后,三十一世孙文和为龙骧将军,始渡江迁会稽令,遂家于歙。四十四世孙世华值隋末唐初,以讨贼有功,食邑三千户,进爵为英济王。五十七世孙曰质,避黄巢乱,迁旌德之新建。又三世孙震,因省王墓至歙,复命其子思立赘唐模之程氏焉。汪氏之族自此而益盛。子孙日繁,布满一郡,而非他族之所能及。其间累世明经,继居显要。有震登天禧三年进士,授司郎中赠少师;宗颜登庆历二年进士,任都官员外郎,赠中大夫;谷登皇佑五年进士,为奉议郎;藻登崇宁三年进士,为翰林学士,一时诰令皆出其手;凯登政和二年进士,仕至朝散大夫;鸿举登绍兴三十年进士,为奉议郎。一脉六世咸登进士第,古所未有也。其他,鼎为御史中丞,威震中外;世美兼制诰学士,贵幸倾朝;义荣、义端以同胞兄弟而同登甲弟;若容、若思以亲兄弟而并显当时。汪氏仕宦又盛于斯,蝉联簪缨,辉映先后。子孙虽多,而尊卑之分截然;宗族虽盛,而亲疏之分昭然。若春秋扫祭,吉凶庆吊,衣冠相聚,淳乎仁厚之风,蔼然雍穆之族。富贵虽有不敌,皆能崇重宗族之义,不以贵而凌贱。此汪氏族谱之作,所以大有光于世而视他族为无愧矣。
为后来者,维思先世忠孝勤俭,笃厚其庆,其则光显前烈,启迪后人,又岂不有补于世哉。
时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戊申秋九月甲戌
直秘阁修篡兼崇政殿设书新安朱熹序
注:选自武宁《 汪氏宗谱 * 丛盛堂 》、《 聚林堂 》1989年重修本。
汪氏家史序 | 族之有谱,所系甚重,故族谱不可不修也。苟能修之,后世子孙得所据,而知始祖之所从出矣。宗族长幼之序,分派亲疏之别。人伦日以明,风俗日以厚。苟或无谱,则不数世之后,子孙多贸贸焉。知有宗族,而不知其有长幼之序,知有分派而不知有亲疏之别,其余贫贱富贵者,相视如路人,不相维係,而大义乖矣。此族谱之作,大有关于世教,岂曰小补之哉,详观汪氏之谱,自侯受封之初,得姓之后,德泽洋溢,子孙众多,世之仕宦,无代或间,析圭分爵,分茅胙土,宠加三派,功盖百僚,声光赫赫,照耀古今,在人耳目,晦庵朱子,新安人也,其余汪氏之本源,世代之荣显,宗族之敦睦,偌知其由来,既而序之,发明详尽,岂待予言贅乎,为汪氏之子孙者,当珍惜而宝藏之,感激奋发,纘其丕緖,登庸显要,以光前裕后,余所愿也,其当勉之。 | | ——————朱熹撰赠 | | 注:这是“汪为成先生”于昨天(10月18日)在《汪氏家氏序》专题中发的。今引用到此,本家们可进行比较。而此序和我下面的“序4”相同,署名却截然不同。到底是谁写的?望行家赐教!!! |
序4 汪氏重修族谱旧序
族之有谱,所系甚重,故族谱不可以不修也。苟能修之,后世子孙得有所据而知始祖之所从出,宗族长幼之序,人伦日以明而风俗日以厚。苟或无谱,则数世人后,子孙率多贸贸焉。知有宗族而不知其有长幼之序,知有分派而不知其有亲疏之别,其于贫贱富贵,相视如途人,不相维系而大义乖矣。此族谱之作大有关于世教,岂曰小补之哉。
详观汪氏之谱,自颍川侯受封之初,得姓之后,德泽洋溢,子孙众多,世之仕宦,无代或间。析圭担爵,分茅胙土;宠加三孤,功盖百僚;声光灼灼,照耀古今,在人耳目。自晦庵朱子,新安人也,其于汪氏之本源,世代之荣显,宗族之敦睦,备知其由来。既而叙之,发明详尽,岂待予言之赘乎?为汪氏之子孙者,当珍爱而实宝藏之,感激奋发,缵其丕绪,登庸显要,以光前振后。予所愿也,其当勉之。
时宋淳熙十六年(即公元1189年)己酉春三月甲辰
平章军国参知政事左丞相益公周必大序
注:选录自高安筠阳《汪氏八修宗谱》卷首。武宁上久《汪氏宗谱•丛盛堂》民国二十二年癸酉重修本卷首亦有刊载。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