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6-24 11: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楼(汪济圣) 的帖子
“致政”不是字,也不是号,而是“致于政官”。我再次翻看了我谱,有很多做过官的祖先,均记载为“致政”,这一点不容怀疑。相对应的“孺人”有两种授予方式:一种是转赠,一种是赐赠。明清时期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致政”、“孺人”是对应的。 有“孺人”,则一定有官员。
“高祖考”与“高祖妣”,觉得能够解释得清楚,我是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称谓的碑文,也没有见过有类似称呼的文章。真是太奇怪了。是不是后人根据回忆重新立的呢? 把“高祖考”、“高祖妣”分别看成是一种称谓,大家研究一下,可以吗?
总体感觉,这不太像元代的碑文。水平实在太差,估计撰文人对碑文的掌握不是很熟悉。
楼主的这个帖子实在令人费解!
致政:(《汉典》)
犹致仕。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礼记·王制》:“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政。” 郑玄 注:“还君事。”《国语·晋语五》:“ 范武子 退自朝,曰:‘……余将致政焉。’” 韦昭 注:“致,归也。”《淮南子·氾论训》:“ 成王 既壮, 周公 属籍致政,北面委质而臣事之。” 高诱 注:“致,犹归也。”《金史·宣宗纪中》:“御 登贤门 ,召致政旧臣赐食。” 清 侯方域 《汤御史传论》:“余王父与 汤公 同朝为言官,既老致政。”《东周列国志》第三九回:“ 子文 復请致政, 楚王 许之。乃以 得臣 为令尹,掌中军元帅事。”参见“ 致仕 ”。
孺人:
古时称大夫的妻子,明清时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也用对妇人的尊称。迎接了孺人唐氏一同到任。——《喻世明言》
详细解释
1. 古代称大夫的妻子, 唐代称王的妾, 宋代用为通直郎等官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明清 则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亦通用为妇人的尊称。
《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旧唐书·后妃传下·睿宗肃明皇后刘氏》:“ 仪凤 中, 睿宗 居藩,纳后为孺人,寻立为妃。”《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一载》:“ 棣 王 琰 有二孺人,争宠。” 胡三省 注:“ 唐 制,县王有孺人二人,视正五品。”明 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神道碑》:“而于刑时劝公多宽恤,壬辰上积得上考,宋母先封孺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崔县尉 事查得十有七八了,不久当使他夫妻团圆,但只是 慧圆 还是个削发尼僧,他日如何相见,好去做孺人?” 清 冯桂芬 《陈君传》:“ 陈君 讳 瑒 字 子瑨 , 江宁 人……母 邹孺人 ,生母 汪孺人 。”
2. 旧时对妻的通称。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左对孺人,顾弄稚子。” 唐 储光羲 《田家杂兴》诗之八:“孺人喜逢迎,稚子解趋走。” 宋 梅尧臣 《岁日旅泊家人相与为寿》诗:“孺人相庆拜,共坐列杯盘。”《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 冯公 又问道:‘令孺人何姓?是结发还是再娶?’”
基本概念
妇女封号。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定,用以封赠通直郎以上至承议郎之妻。元命妇中无此封号。明用以封赠七品、清用以封赠九至七品官之妻。武职八旗八品以下、绿旗营七品以下妻无封。后改绿旗营正七品妻亦封孺人。如封赠官之母或祖母,则称太孺人。乾隆五十年(1785),规定八品官以下不得赠封祖母。
对一品至五品的官员称诰,六品至九品称勅。一般都用“锡之诰命”“锡之勅命”诰和勅用不同的玺印。
一品是夫人,二品也是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是孺人,八品是八品孺人,九品是九品孺人。
要是因为子孙的功绩而封夫人的,要前面加太字。
在古代,“夫人”有时也是对妇女的一种敬称。无论官职大小通称妻为"孺人"的情形不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