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爷爷
汪新文 在爷爷(著名陶瓷专家汪璠)的17个孙儿、孙女中,我出生在河南郑州,从小在爷爷身边长大。1977年以后,随着爸爸工作的调动,我离开郑州先后到陕西韩城和北京上学。爷爷晚年从郑州瓷厂领导岗位上离休后,在1983年至1990年的七年间,先后七次来北京,同我们朝夕相处,而且与我同住一室,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爷爷是位慈祥的老人,非常和蔼可亲。爷爷每次到北京,长则住半年,短则住一、两个月,每天高高兴兴,说话和和气气,从不发脾气,一点架子也没有,同晚辈没有“代沟”。我上中学时,有时为点小事同爸爸妈妈有争议顶嘴。爷爷便耐心讲道理开导,同我讲儒林汪家读书树人、孝敬长辈的传统,说爸爸妈妈不容易,有话慢慢讲,不要顶嘴,使我平静下来,心服口服,化解了矛盾。爷爷特别喜爱下围棋,听说我的一位同班同学围棋下得好,是业余三段,便让我把这位同学约到家中一起下棋。爷爷虽然输多赢少,但有不服输的劲头,兴致勃勃地与我的同学切磋棋艺。我的同学称赞爷爷可亲可敬。 爷爷生活很有规律,非常虚心好学。爷爷在北京期间,日常生活有计划,很充实。每天早早起来,步行到附近的日坛公园晨炼,坚持做操、打拳、学气功。每逢星期日,我就陪爷爷去公园,看见爷爷同一起晨炼的老人有说有笑,相处融洽。爷爷每天看书看报,记日记,经常写家书,练毛笔字,还学英语。有时考我英语单词,辅导我学习英语,有时帮助我学习数学。爷爷在1983年1月13日的日记中写道:“晚上因考虑新文的数学题,低压升高,服药降压。”在同年2月7日的日记中写道:“上午辅导新文补习英语。下午游览中山公园。”我常常想到,爷爷已是耄耋之年,不仅自己有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可贵精神,而且处处为孙辈学习操心费力,真让我肃然起敬。 爷爷是位意志非常坚强的长者。由于坚持身体锻炼,情绪乐观豁达,爷爷的身体一向很好,我总觉得活百岁没问题。但是,1990年年中,爷爷从北京回到郑州后,意外查出得了重病,住进了医院,动了大手术,全家非常焦急。爸爸他们十姐弟轮流从全国各地请假回郑州照料。但爷爷的病情日益加重。当时我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也请假回郑州照料。我在病房见到原本身体健康、精神矍铄的爷爷已经骨瘦如柴、站立不稳,心里特别难受。在随后的20多天里,我每天守在爷爷身边照料,按时服药输液,洗脸擦身,洗衣洗袜,喂水喂饭,蒸鸡蛋羹,动员爷爷多吃一点。爷爷身体非常虚弱,疼痛难忍,但从不呻吟。能自己做的事,尽量不麻烦家人。后来,重病的折磨使爷爷精神恍惚,有时看着我却呼唤着我爸爸的名字,把我认错了。1990年12月28日早晨,爷爷病危,抢救无效,停止呼吸。我扑在爷爷身上失声痛哭。敬爱的爷爷离开了我们,爷爷永远在我们心中,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2005年6月30日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