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3-23 21: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裔村汪氏崇本堂——中门厅屋2
裔村汪氏崇本堂——中门厅屋(2010-03-23 16:05:23)
标签:厅屋中门门楼正堂汪氏裔村崇本堂石雕木雕卧狮乾隆 分类:裔村
中门厅屋位于叶村上村。厅屋的正门楼早拆了。七十年代用段莘村的旧砖建了裔村小学。后堂也被拆除,建了校舍。如今小学也迁出,这里成了村委会。校舍也不见了,做了茶厂。前几年中堂门楼又改成幼儿园,但不久又搬走。留下一个空旷的享堂。由于前面的村委会遮住了厅屋,致使厅屋在裔村年轻人中非常陌生。外人就更加无门可入。
目前,厅屋只有中堂即享堂存世。不过两侧的廊道也塌了。还好前面的门楼及后面的正堂还在。门楼前有一旗杆石,上刻有“乾隆庚子”字样,乾隆庚子年即公元1780年。可见厅屋建造的年代应早于1780年。古代建祠堂有二种可能:一,村内出了大人物,有人中进士了,或者有人当大官了;二,村内商人多,且十分有钱。不过裔村可能两种兼有。旗杆石是有功名的读书人才有的。而且裔村外出到上海经商的特多,其中不乏富商。此厅屋很有可能造于1780年左右,也就是说厅屋距今已有230年的历史了。
厅屋处处有精致优美的木雕。先说前门楼,因为水檐飘出许多,所以加了三条扁方梁,雕有简单的兰花线条。扁方梁左右用两个满雕的牛腿支撑,中间用两个卧狮斜撑。两个狮子前腿抱彩球,后腿支梁拱,鬃毛倒垂,侧目相视,狮嘴微张,做河东狮吼状,非常可爱。两个狮子大小差不多,可见当时工匠技艺之精湛。左右两根副梁上各有一斗拱,副梁两端浅刻如意蝙蝠纹,中间浅刻绸缎纹。斗拱两侧附有卷草纹护净,上方透雕富贵牡丹纹,在上面雕有卷浪潮水纹。中间主梁上有两个斗拱,上面还雕有文王访贤图。即姜太公钓鱼图。可惜人物已被铲了。
再说正堂。正堂南北向的主副梁上均有莲台柱,两根莲台柱间还有木梁,两端做成卷象鼻状,取意太平有象,一共有二十个这样的卷象鼻撑。正堂正中间的积金梁上还有莲台柱,上撑屋脊。东西向的主柱有四排,前排四根,后三排六根,共存二十二根主柱。都是圆素柱。第一排与第二排之间为走道,上面的屋脊为圆脊,这种脊造价颇高。脊椽制作难度很大。所有梁柱上均有手写墨字,字迹工整,清晰可识。所有主柱上下都有两道铁筘。榫卯相咬,结构复杂。其余木构件制作均十分精良。雕刻十分美观。
砖雕大多修在正门的门楼上,不过此厅屋的正门已毁,无从参考了。不过现存的门楼二侧墙上有墨笔戏文图一帧,比较清晰。
石雕是三种徽雕中造价最昂贵的,有“地上一半,地下一半”之说。即地基和地面用的石板加上石础和其他石构件的造价和地面上的梁柱砖瓦等的用费差不多。中门厅屋的石础不是一般常见的莲瓣纹石础,而是有上下各有八个开光面的。每个开光面都雕有不同的薄意浅刻纹饰。特别好看。当然,造价就不用我说了。据我所知,目前婺源境内祠堂石础如此雕刻者,仅此一家。厅屋的天井四周均是大块石板,上刻花纹。中间承露台也是石头做成的,现在却被碎瓦断砖塞得满满的。
整个厅屋用了薄意雕,浅雕,透雕,镂雕,满雕等各种雕刻手法。所有线条都十分繁复,细木作部分,精雕细琢,纤巧柔美。大木作部分,大刀阔斧,刚猛有力。
如此高造价的祠堂,不是一般家族可以承建的。也只有在乾隆中期,婺源徽商最为发达的时候才有可能建造。同时该厅屋的建筑风格也符合乾隆时雍容华贵的作风。当然,祠堂是公共建筑,集资是肯定有的。这也说明当时裔村的物阜民丰。当地徽商非常富有。现在还保留一部分残余建筑,却也可以窥见当地工匠的技艺非常之高。只是后人没有重视,任其自生自灭。太可惜了。
希望县乡有关领导也要行动出来,共同来保护当地幸存的少量古迹。这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同时也希望裔村的有识之士,拿出实际行动来。村民出力出资,尽快的修复起来。近期公路硬化就要完工,届时交通更为便利。我希望外地游客来裔村,不仅可以看看油菜花,也可看看中门厅屋——崇本堂。裔村汪姓族人肯定会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上告慰祖宗,下展现给全中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