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氏分姓之说没有可靠依据
——从分姓后的堂号说起
我们可以从关于翁氏六桂分姓的堂号,《六桂堂族志》中有原载于旅菲六桂堂宗亲总会所编《族志》、翁益强所撰之《六桂渊源》,相当于六桂简史概述,这是六姓联宗的基本依据。转引如下:
长处厚,字伯起。宋建隆元年进士,特授承议郎尚书礼部员外郎,兼殿中丞上柱国,赐绯鱼袋。分姓洪,号敦煌,居朱紫坊。
次处恭,字伯虔。宋雍熙二年梁灏榜进士,官泉州法曹。林氏,分姓江,号济阳,居淮阳。
三处易,字伯简。宋建隆元年与长兄通榜进士,官剑南少府。本姓翁,号盐官,居竹啸庄。
四处朴,字伯敦。宋开宝六年 进士,官泉州法曹。*陈氏,分姓方,号河南,居竹啸庄。
五处廉,字伯约。宋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官大理司有直监察御史。*陈氏,分姓龚,号武陵,居马栏。
六处休,字伯容。宋雍熙二年与次兄同榜进士,官朝散郎韶州通判。*陈氏,分姓汪,号平阳,居东林。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洪、江、方、龚、汪氏家族本身的堂号:
洪氏,公元前118年,洪氏远祖徙公(共工后代)迁居敦煌(你甘肃敦煌),子孙繁衍,成为望族,故洪氏后人以国“敦煌”为堂号,以洪徙公远祖第一世,直系三十世,洪玉公迁居江西。以洪玉公为江西近祖第一世,传至十一世洪皓公(宋文学家)生八子,长子洪适公任宋宰相。
江氏,1975年出版的《江氏大族谱》,编入1928年江蕴和所撰之《江姓缘起》一文,其中对福建地区的江姓来源有详细的说明,可资参考:江氏溯源,始于伯益;凡有谱系,罔不从同。……周惠王时,江灭于楚,(江)贞率族避居济南而家焉,吾姓济阳之号其始于此。济与淮相通,间有称为淮阳者。……洎晚宋,历百零四传至镐公,迁于江西南康府都昌县,簪缨相继,盛极一时。又传至晔公字八郎,生三子,长万里,次万载,三万顷。兄弟共事宋室,力扶帝昺,以维国祚。及元兵陷饶州,万里公死节,其弟侄辈由赣避闽,是为吾族入闽之始。凡散处于八闽各县属及台湾者,皆万里公兄弟之裔焉;自闽至粤暨西南各省,凡我亲族惟此血统之遗欤?只以年远代湮数典或忘,虽宗亲,恒莫往来,至以为憾。
方氏,方姓的始祖是雷公,系炎帝神农氏8世孙帝榆罔之长子,相传为黄帝大臣,精通医术,常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另据史书记载,他还是黄帝的雷神,专管风雨雷电之事的,因相黄帝伐蚩尤有功被封于方山(即今禹州市境内的方山),赐方姓。其后,方姓又分为两支,一支单姓雷、一支单姓方。南宋末年,因避祸有易方改邝者,所以,方、雷、邝三姓一脉同宗,实为一家。禹州属河南郡,因此, 其堂号为河南堂。
龚氏,早在2000年前后,自汉代至晋、南北朝中原地区、湖南、湖北一带就成为龚氏家族繁衍中心,堂号武陵。怎能说是由宋代处廉改为龚姓后逃亡到武陵山时,以武陵为堂号作为开基始祖呢?
汪氏,汪氏起源于平阳,繁衍于新安。其平阳堂号早已有之,怎能会到了宋代翁氏分姓时才有了汪氏平阳堂号?
通过相互比较,我们看出问题来:
第一,为什么所谓“分姓”后的堂号,要使用洪、江、方、龚、汪等家族的起源地堂号呢?也就是为什么要用人家的堂号作为自己分姓后的堂号?显然是没道理的。因此,从所谓的分姓后“堂号”来看, “分姓说”是不真实的,是不可靠的。
第二,翁氏家族并不承认改姓一事,翁氏“六桂”都有后代传人,并且都有家谱为证。而分姓后的所谓洪、江、方、龚、汪氏至今拿不出家谱等有力的证据来。
第三,异姓联宗只是在现有各姓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联宗所形成的社会网络不是血缘性的,而是地域性的。《六姓渊源》反复宣称之“吾族”,实际上并不存在。
第四,再查<<莆田县志>><<八闽掌故大全>>这些文献中, 也从未提及什么避乱改姓的事。在六桂堂产生之地没有这种记载和说法,而这种传说只出现在海外。其目的和意义大家应该是清楚的。
注:大家可以联系起来看看《关于“六桂”之说》和《翁、方等氏谈“六桂堂”》这两个帖子:
http://www.iwangs.com/bb ... id=1748&fpage=2
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