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4996|回复: 2

浅 谈 徽 州 祖 容 像

[复制链接]

1652

主题

7021

回帖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55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9-9-20 15: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 谈 徽 州 祖 容 像

时间:2009-03-22 14:37:41 来源: 作者:张小平

浅 谈 徽 州 祖 容 像

                                                             张小平


内容提要: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贴春联,这是中国各地共同的年俗。而在明清时代徽州,除了要在大门两侧贴上红红的对联之外,还有要在厅堂悬挂祖先容像的习俗。所谓容像,又称祖容、祖宗像,通俗地说,是指后辈为在世的祖先或祖辈留影存照,留作将来纪念、瞻仰之用。


关键词:徽州;明清;祖容像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贴春联,这是中国各地共同的年俗。而在明清时代徽州,除了要在大门两侧贴上红红的对联之外,还有要在厅堂悬挂祖先容像的习俗。今天去徽州一些村子旅游,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容像悬挂于厅堂,他们正襟危坐,神色庄严地接受着那些陌生游客的匆匆瞻仰。


所谓容像,又称祖容、祖宗像,通俗地说,是指后辈为在世的祖先或祖辈留影存照,留作将来纪念、瞻仰之用。明清以来的徽州大多数人家,都要延请当地或外地的画师为自己的长辈绘制容像。如果过世的先人没有留下容像,有的家族就依据家中谱牒记载或口耳相传,通过向画师描述先人的遗容来完成容像的绘制。


年纪大的人对容像更是在意,也有主动提出延请画家为自己画像的,如歙县《鲍氏诵先录》下卷记载:“廿三年冬,镳以大挑选舒城训导。将之官,太君谓镳曰:‘余自六十年至今,亲见汝等继书香、露头角,诸孙亦方兴未艾。今以七十衰且老,汝行将赴学官任,勿为我寿,愿请高手画一像,以留纪念’。”大选,是乾隆十七年定下的制度,指在会试后挑选应考三次而不中的举人到地方任用。任用分为二等:一等以知县试用,二等以教职铨补。鲍镳被铨补为舒城县的学官,临行前,母亲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儿子请个好画师给自己画一张容像,留作将来的纪念。


容像悬挂的时间,徽州各县略有差异,但大多数地方只是在正月的过年期间悬挂。《徽州地区简志》(黄山书社1989年版)“风俗民情”是这样介绍徽州年俗的:过年,一般从“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开始,家家户户扫除,吃“腊八粥”。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小年”,是夜,各家烧香点烛,拜送“灶神”上天呈善事。同日,张挂祖宗画像,迎祖过年。农历除夕“三十晚”,各家张贴春联,接“灶神”下界保平安。全家团聚“吃年饭”,然后守岁至夜十二点,鸣放爆竹迎接新年。正月初一为春节,清早,全家老小依长幼次序先向祖宗画像“拜年”,接着吃“利市茶”、“长寿面”,男子出行拜谒宗祠。当天,人们见面互祝吉利,恭贺新年。初二,开始互相上门拜年,走亲访友。十五为元宵节,家家吃汤圆(元宵),晚间举行灯会,开展民间游艺活动。到正月十八日,“过年”基本结束。


歙县悬挂容像的风俗,据民国《歙县志》卷一“风土”记载:


岁时礼俗:正月悬祖容于庭,张灯设饮,至元宵后三日撤,谓之十八朝。


这里的“朝”,也就是“天”的意思。绩溪县的风俗和歙县一样:“元旦吉时启门,燃爆竹,迎喜神,谓之行方。中堂供祖容,庭除供香案。”又:“自元旦至十八日,祖像前每夜焚香燃烛,谓之照容。”又:“十八日落灯前夕……是日年事告毕,撤祖像,人各就业。”(清嘉庆《绩溪县志》卷一“风俗”)


而在黟县,悬挂容像的时间要比歙县、绩溪长八天左右,从腊月二十四日过小年的那天夜里开始,一直要悬挂到正月二十才撤下,民国《黟县四志》卷三“风俗”记载:“邑俗:腊月二十四日夜,在祠祭祖并于是日悬挂先人容像,至明年正月十五或二十日,始拜而收之。”


祁门县“收祖容”的时间有些不一样,不是在正月十五或十八,而是在初七那天。2005年春节,陈琪在对祁门马山村叶氏叙伦堂春祭活动做考察时发现,叶氏宗族仍然保持了过去的风俗习惯:“马山村虽地处深山僻壤,民风纯朴,民俗悠久。每年腊月二十四日要挂祖容像,进行冬祭。三十夜要到宗祠拜祖先,然后再回到各支祠拜祖容。春祭时间为正月初二、初四,三个祠堂轮流,祭后每人发一杯米酒。初七为人日,收祖容,耍舞狮。”(《徽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祁门县马山村叶氏叙伦堂乙酉年(2005)春祭活动考察报告》)


传说女蜗创世之初,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这一天就成了人类的生日。唐代之后,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民间百姓相与玩耍游戏,饮酒作乐。祁门民俗在这一天“收祖容”,大约是向祖宗表示,从这天开始,我们就要舞狮玩耍了。


在歙县,有些村子把悬挂容像的时间放在了除夕,譬如郑村镇的西溪村就是其中的一例。西溪《汪氏支谱》记载的祭祖礼仪中,就有对悬挂容像时间的规定:


腊月二十四日  送灶供献与中秋同


谢神  备五福盔甲五身  老郎衣一身  门神衣二身  红长钱二挂  大炉一个  纸箔火炮  宰鸡  设香炉  供净水一樽  净茶五樽  素菜五盂  酒十二樽闰月十三樽  三十六铲每肉一片腐干一片用盂盛  福首一元  三牲一副  糕面寿桃


祀祖用谢神供献撤去素菜净水净茶铲肉不用  老郎前供腐一盘  饭一盘  酒一樽


除夕  挂容像  每案设香烛  供果子五盘  每案杯箸一副  夜备酒馔请  封大门用炮三响


每逢祖宗生、忌日  设香烛纸箔备酒馔请不可失记 过百岁者祗请忌日


元旦  天地前设香烛  供净水一樽碟三献每茶叶少许红橘一枚  四格攒盒一个面寿桃 腐 年饭 糕  备纸箔火炮


拜坟年  备纸箔火炮


十三夜  暖容  备酒馔请


元宵  早请香火  晚接灶  供净水一樽  净茶五樽  碟五献二白糖 三茶叶  青菜五棵  研米做餜  夜备酒馔请容


十八日  收容  备三牲请或馔亦可


(见汪懋炎编《西溪“四堂”》未刊本)


所谓“暖容”,即前面提到的“照容”,指的是夜里在容像前焚香燃烛,让祖宗不至于感到冷清孤寂。今年73岁的汪懋炎先生说,他小时候就曾见自家“善继堂”还挂有十个人物画像的五代人在一起的容像,幅面很大,画工精细考究,人物栩栩如生。这样好的大容像,他在棠樾鲍家祠堂、西递、宏村都没有看到过。这一杰作是汪思桐在乾隆年间延请名师画的,距今已有150年左右的历史。


“善继堂”的正面有三个大门,从中门进去,是一门房,再过一道门就是大厅,也是三开间的楼房,是平时接待客人的地方;大厅的后面又有两进三开间的楼房,西侧是坐西朝东的三开间楼房,楼房北面是大厨房。大厅的东侧是长长的防火墙。从东西大门进去,同样也是有许多道门,犹如迷宫一般。据汪懋炎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时,土改工作组看到这么大的房子,不敢住;后来,“四清”工作对进入村子,也不敢住,在了解到里面住的是贫下中农,才敢搬进去住。


实际上,到了清朝末期,悬挂容像的时间很少放在春节那一天,大多数宗族选择在除夕的晚上悬挂容像,有的地方称之为向祖先行“封岁礼”。绩溪人汪琴鹤在《略谈徽州的祖容、祖像和祖坟》一文中就说:“各族祖容均由宗祠保管,逢年一展拜。每年除夕,张挂遗容于族祠中堂,行封岁礼。此后朝夕荐享,瞻仰祭拜。每夜必焚香燃烛,谓之照容。正月十八朝,行礼谢出。支派与私家之祖容仿此礼仪。”(杭州徽学会编《徽学论文集》)


除了常规性的年节之外,宗族遇到祭祀大典、修谱等重大活动,祠堂和各家厅堂也要挂出祖宗的容像,供人朝拜和瞻仰。


徽州宗祠里保管和悬挂的容像,多数是最早迁到徽州的祖先,有男性的祖先容像,也有女性的祖先容像。譬如绩溪鱼川耿氏宗祠所藏的真容,就是迁绩溪的始祖、南朝梁大同五年(538)升授工部尚书的耿源进,此幅容像民国八年(1919)时仍存于祠,后不知去向。有的容像的主人虽然不是徽州的始迁祖,但在宗族繁衍壮大方面起了关键作用,也会受到后人的朝拜和祭祀,譬如,徽州汪姓的祖先汪华,后封为越国公,徽州各地的汪氏宗祠在年祭的时候,都会悬挂汪华的容像进行朝拜,西溪的汪氏祠堂也不例外,邵宝《歙县西溪汪氏先祠记》就有这样的记载:


西溪汪氏先祠者,其族孙灿等即故基而建焉者也。西溪之始迁,实自元宣教府君,以宣教为大宗,而诸宗从焉,礼也。……祠之制,中为堂三间,奉越国像,冕笏命服,南面俨临,盖犹神之也。


(邵宝《容春堂后集》卷2《歙县西溪汪氏先祠记》,四库全书第1258册第237页)


民国《歙县志》说:“邑中各姓以程、汪最古,族亦最繁,忠壮、越国公之遗泽长矣。” 据记载,徽州汪姓传到十四世孙绩溪汪村人汪华(586年—649年)时,由于汪华幼年失去双亲,于是寄居歙县郑村舅父家中。后来,汪华又拜南山和尚为师,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时值隋末兵燹,他被众人推举做了吴王,带甲十万,身先士卒,攻取了歙、宣、杭、睦、婺、饶六州,总管六州军事,六州不见兵戈,百姓得以安宁。唐武德四年(621年),汪华上表归顺大唐,被唐高祖授予歙州刺史,位上柱国,封越国公,最后卒于长安。汪华生有九子。九子长大以后,汪华做出决定,让儿子们在徽州境内迁徙散居,各自谋生。徽州后来有“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华之后也”(《新安志》卷一)的说法,就是从这时开始起步的。


此外,宗族里如果出了官员或名流,宗祠也会把这些官员或名流的容像悬挂出来。这里面最著名的人物,当属理学大师朱熹的容像了。再譬如绩溪龙川胡氏敬爱堂支派,曾藏有明朝文渊阁修书、参编《永乐大典》的胡嵩山真容一轴,民国十三年(1924)修谱时,族众见其庄严容貌,正笏垂绅,栩栩如生。所以,有的祠堂一到正月,挂出的容像有一二十幅之多,族中后人在这些容像前一起朝拜瞻仰,场面颇为壮观。


关于悬挂容像的功用,大画家歙县人黄宾虹曾经说过,“使夫风采可接,而馨欬之可亲,宜必肃然起敬,惕然而深省,而向善之心,亦将有油然而生者。”(《黄宾虹文集》“杂著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版)也就是说,悬挂容像是为了教育族人要学习祖先的风范,通过朝拜、瞻仰、训诫、分胙等这种亲情的缅怀,可以开启族人的向善之心。


享堂是宗族开展祭祖活动、举行祭祀礼仪的地方,容像摆放的位置也就在享堂之上。大年初一,全体族众在祠堂里叩拜祖容,也有一定的仪式。譬如黟县《环山余氏宗谱》卷一《余氏家规》就写道:


每岁正旦,拜谒祖考。团拜已毕,男左女右分班。站立已定,击鼓九声,令善言子弟,面上正言,朗诵训诫。


在祖先容像前朗诵训诫的内容,当然是格式化的。洪武年间,朱元璋曾御制祝文,后世祭祀祖先祝文的范式就是由此而来:


维某年某月某朔某日,孝孙某阖门眷属,告于


高曾祖考妣灵曰:


昔者祖宗相继,鞠育子孙,怀抱提携,劬劳万状。每逢四时交代,随其寒暖,增减衣服,撙节饮食。或忧近于水火,或恐伤于蚊虫,或惧罹于疾病,百计调护,惟恐不安,此心悬悬,未尝暂息,使子孙成立,至有今日者,皆祖宗劬劳之恩也。虽欲报之,莫之所以为报。兹者节届春夏秋冬天气,将温热凉寒,追感昔时,不胜永慕。谨备酒肴羹饭,率阖门眷属以献。尚飨!(见张尔岐《蒿庵闲话》卷一)


徽州各祠堂朝拜祭祀祖先的祭文格式与此基本相同,以潜口汪氏宗族溯本堂的祠祭(三月三日)祭文为例:


维××年,岁次××,×月××朔,越三日之辰,裔孙××等同百拜,谨以瓣香束帛、清酌庶馐之仪,敢昭告于


唐显祖历封照忠广仁武神英圣襄安王  华公


唐世祖安南都督府司马历封德崇衍福广佑王  建公


唐歙州唐模始祖  思立公


唐世祖  必诚公


唐世祖小宣议  廷臣公


唐世祖  馗公


宋世祖  德昌暹公


惟我王祖室德大成仁,斋英武功著六州,芳流千古。兹逢春祀,报功崇德,敢怠厥忱。列祖相继祔于庙庭,谨荐牲馐,祀神之佑,洋洋格歆,昌大我后。   尚飨。


         (见汪大道《徽州文化古村——潜口》,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编印,2001年)


徽州祠祭的祭文基本上都是这种格式,第一部分是祭祀的时间,第二部分是祭祀的对象,第三部分是祝词。


各家祭祀的礼仪,基本仿照宗祠的祭祀,与宗祠不同的是,悬挂的容像都是自家的祖先。


徽州容像中有一部分是御制作品,显得尤为难得,异常珍贵。民国时期,徽州文物大量外流,当时的清末翰林歙县唐模人许承尧倾力收购,想让这些文物能够留在徽州境内。一次,他在市场上见到一幅从朱氏宗祠盗出的宋代朱熹的容像,非常激动,即给上海的同乡黄宾虹写信告知此事,许承尧的信现在还藏于浙江省博物馆。信中说:


里中又出一奇物,乃宋画朱子真像,有绍定御赞,赞缺数字,玺存,画微缺,可补。有朱氏祠记,足证真确,毫无疑义。惜已出百元尚未得,不敢再加,加则更居奇矣。大约迟旬日,或可就绪。此件如得,则可为弟所藏徽州文物之冠。将所有拟编一目录,求公作序跋,将来即可为徽州图书馆之基本物矣。


许承尧认为此为“奇物”,一是因为宋代的书画存世稀少,何况还是朱熹的容像;再则,容像上还有南宋理宗赵昀写于绍定年间的赞语,虽然因破损略有缺字,但皇帝的玺印清楚完好。根据《朱氏祠记》的记载,足以证明此件容像为真迹无疑。对方开价很高,虽百元也未谈下,而许承尧也不敢再加,生怕对方因此而生“居奇”之心。当时一百元亦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字,故许在信中说,这件如得,当是“徽州文物之冠”。


两年以后,许承尧才最终拿到这件奇物。此段逸事在歙县毕德修老人所写的《云烟过眼录》中被详细记载。毕老先生当年是许的随从,解放后被歙县博物馆聘请为文物“掌眼”,省文史馆员。毕德修老人的记录与许承尧的信对照起来阅读,事件前后看得更为清楚:


余生平所见朱熹像数幅,唯此本最旧,得见于歙县堨田朱家坦,是宋绢本,阔约贰尺叁寸余,高有叁尺许,因年久被鼠所啮,伤数处。侧面半身像,用笔简而蓄意深,无画处而却有画,非寻常他本可比。此件之审定是根据该藏者有洪武刊本朱氏族谱,载明此物系朱熹六世孙携祖容由婺源徙居于堨田朱家坦。唐模许芚公经两年余之心机,才能获得,转为黄山图书馆藏物之冠。至一九四一年装裱成轴。重园主人曾嘱定潭张君逸先生抚摹一幅以存。


附注:一、1952年有休隆阜人吴调卿云及从岩寺鲍月蕃处将朱氏族谱收集,即是此本。二、1979年从朱吉甸处又阅得朱熹像,有洪武裔孙□□□赞。同年歙博收集得万历时万国钦赞容像一幅。


《云烟过眼录》中,还有一则关于容像的记录:


临河程氏祖容绢本大堂


距岩寺镇数里,有临河村,程姓族居之处,绵延数百载,名人辈出。余青年时(1937抗日战争前)随汪久修师为芚公糴集文物,在此村管祠人家借阅绢本六尺容像一幅,甚为壮丽美观,古色盎然。侧面坐椅上,右手执一拂麈,飘飘若仙,有出尘之态。画工之细,一丝以缕,动人眉宇。像上乃朱同为之赞,确是元人容像。重金不肯让,许承尧求之亦不可得,迄今已四十余年矣。闻此幅已于1956年被他省人搜集去。嗣后阅赵吉士《寄园寄所寄》一书内云及元朱升早年曾在临河程氏教馆,因有谊属世交,故得朱同为题其赞。1940年间,唐模许承尧收集得明版朱枫林一部,亦足珍贵。


郑村郑氏宗祠中藏有郑玉师山先生容像,与此可称双璧至宝。


时过境迁,徽州许多珍贵的文物不知所终,让人徒叹唏嘘。此幅绢本容像是元代作品,材质、工艺方面又独出无二,像上更有朱升儿子礼部右侍郎朱同的赞语,价值十分珍贵。结果,许承尧出重金对方也不肯让,此件宝物最后还是流出了徽州。鲍义来先生将毕德修老人的《云烟过眼录》早就复印在手边,有心寻找出版社将它付印出版,以让人多了解一些徽州的收藏,可是识者寥寥,迄今摆在他案头已十余年矣。


名人的容像上面,都有一些赞语。赞语的内容,多为对其一生所做贡献的评价。如康永韶为朱升容像写的赞语:“此枫林先生之像也。质乎其朴,形乎其愚。道明孔孟,学继程朱。故其经纶之才,赞翊之功,咸得以施为。噫!斯人也,无负于天地之所生,无负于圣贤之所期,无负于斯世,无负于斯时也欤。”(见黄山书社《朱枫林集》卷九《枫林像赞》)康永韶字用和,祁门人,成化间选授御史,后擢太常少卿,掌钦天监事,也是不小的官了。


徽州容像画的创作,从目前可以找到的文字记载来看,至迟在唐代初年就开始了,而不是“始于南宋”(见石谷风编《徽州容像艺术》,安徽美术出版社,2001年)。许月卿,号山屋,婺源许昌人,南宋淳祐四年进士,官至江西运干,他有一篇《唐越国公追封英烈汪王像赞》:“天下鼎沸,六州太平。大明既升,版图效灵。生为忠臣,死为名神。此贞观十八年之画,可以见唐衣冠之旧,王容貌之真。”(见明程敏政《新安文献志》)由此可知,汪华被封为越国公不久,有人就开始绘制他的容像,而许月卿见到的这幅容像,绘于唐太宗贞观十八年。


“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汪)华之后也”,所以,汪华的容像在徽州是比较常见的。关于汪华的容像,清人佘华瑞写的《岩镇志草》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歙县岩寺镇的茆田祖殿,唐朝时就悬挂有汪华的容像,百姓到这里求福消灾,很是灵验。元朝末年,也就是至正十二年,因为红巾军之乱,此座神庙毁于战火,结果,“兵燹、厉疫、旱魃为灾者数年”,一直到“重建殿宇而止”。当时的歙县教谕方元春还请人从歙县的乌聊山神庙摹了一幅汪华的容像,并于至正十五年乙未九月十四日迎容像于安祖殿内。此幅容像在明代弘治元年仲冬廿四夜被人偷走,意外的是第二年仲春,容像出现在“高店之野”,原因是窃贼偷了此幅容像后,家里“灾异迭见”,不敢藏匿。


汪华本是徽州汪姓的祖先,后来的情形如同关公,演变成了一个地方保护神,可以保佑一方百姓的平安。那位窃贼偷走汪华的容像,想让越国公单为他一家保佑,结果适得其反。在徽州,汪华这样的人物不是很多,既为本族后代追思祭祀,又为别族子孙供奉瞻仰。这方面的杰出人物,朱熹是不能不提的,朱夫子是徽州朱氏家族中的翘楚,更是徽州人最崇敬的大儒,他的容像经常悬挂在书院的正壁,被莘莘学子们朝拜和祭祀。有的士大夫和乡绅,把朱熹的容像挂在自己的书房,朝夕焚香,顶礼膜拜。可见,这些容像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家族的范围,他们成了徽州人共同的先贤先哲,是徽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皈依。


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徽州容像,描绘的是普普通通的人,家族性是这些容像的共同特征。黄宾虹说:“中国时俗,祖先容像本为其子孙世守以时祀事。然阀阅之家,一经血食既绝,园宅易主,即行冥镪焚毁,葬之火窟,或掘冈陇,造为茔墓,掩而埋之。苟非其嫡人,则视为不祥之物。”(《黄宾虹文集》“书画编下”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版)家族一旦败落,其先人的容像或毁或埋;即使没有葬之火窟,在别的家族看来,又是不祥之物,因此,很少有人以容像作为自己的收藏对象。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安徽省博物馆的石谷风先生到徽州地区从事调查、征集文物工作。石先生说,因为徽州文物多,国家文物部门负责人张珩也来到安徽指导工作。当时民间大量的宗谱、容像被作为封建迷信品,变成毫无用处的废品,流散于市面,俯拾即是。而祖宗的容像被视为“俗物”,很少有人收藏,多数被销毁。石谷风先生对这种濒临毁灭的民间美术采取了人弃我取的办法,征集了百余幅容像作为安徽省博物馆的藏品。2001年,他把这些容像重新做了整理并出版,书名为《徽州容像艺术》。


清代的有些容像,男的穿着清代官服,女的却穿着明代服饰,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老一辈人说,这里有一个故事和缘由。黟县西递旅游服务公司编写的内部资料《一个古韵依旧的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解释说:洪承畴(1593~1665)原为明代大臣,历任崇祯皇帝的兵部尚书,总督军务,抵御清兵,后在沈阳被俘,而投降清朝。开始时,洪拒降,清朝皇帝皇太极很赏识他的文才武略,就利用他是孝子,先把洪的母亲软禁起来,而迫使他投降。洪母知道儿子已经投降,就换上了自己出嫁时所穿的新娘装束服饰来到清营。洪见到母亲这样打扮很不理解。洪母就气愤地说:“我要嫁人”。这种新娘服饰在明朝一生只能穿戴两次,一次是出嫁做新娘,一次是死后收殓入棺。在封建社会里,鼓吹“好男不侍二主,好女不嫁二夫”。洪母之所以这样说,是讽刺自己的儿子屈膝投降,不知羞耻,如同妇女死掉了丈夫又去嫁人。洪母说完“我要嫁人”这句话后就气冲冲的回到住处而于当晚自缢殉国。清皇太极顺治皇帝出于政治需要,且又佩服洪母的崇高民族气节,隆重地厚葬了洪母并明谕天下:汉族妇女入葬可以此为例,穿戴明朝的服装下棺。这样也就流传到了民间“男降女不降,生降死不降”的佳话。


祖先的容像不一定是祖先最后的遗容,所以从中也就很难准确判断出人物的实际年龄。绘制容像有约定俗成的规则,男女祖先并坐的容像,如果女祖先戴的是耳环,表明她逝在丈夫之后;如果戴的是耳坠,则表明她是逝在丈夫之前。


容像主要用于后人追思和祭祀,因而其构图样式多为正面端坐,正面站立的构图不是很多。这些容像很少有人物环境的描摹,因为把人物环境画进容像,势必冲淡画面的主题,分散追思者的注意力,影响祭祀怀念的效果。容像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人物的面容,是画师绘制最为用心的地方。从石谷风先生收藏的明清时代的容像底样可以看出,面容的写真是需要很多技巧的,传神、酷肖是容像画追求的最高目标。


在徽州,容像画工的一些技巧,非父子师徒是秘而不传的。石谷风先生征集到的那60幅容像“底样”,来自婺源县的民间画师王起龙的家藏,据王起龙的介绍,他的祖父王两峰、父亲王荆山和儿子王自吉祖孙四代以画容像为业,家传有丁皋著《传真心领》抄本一册。丁皋的祖辈也是以画容像(传真)为业,到丁皋已经连续五代,丁皋此书就是他们祖孙五代人写真经验的总结。丁氏说,传真过程中的某些经验和技巧,“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平常看得很清楚,等画到紧要地方则不能拘泥,需要变通。以画眼睛为例,丁氏的体会是:


眼为一身之日月,五内之精华,非徒袭其迹,务在得其神。神得则呼之欲下,神失则不知何人,所谓传神在阿堵间也。左为阳,右为阴,形有长短方圆,光有露藏远近,情有喜怒忧惧,视有高下平斜,接连上胞下堂,皆是活动部位,尤宜对真落笔,曲体虚情,染出一圈生气,如眼上一笔似弯弓向下以定长短,宜重;眼下一笔又似弯弓兜上以定阔窄,宜轻。中点眸子当存神,看上中下,旁鬭五光,取其多而采之,以生精华之气,其外实痕虚染,总在对准阴阳,务求活动,染出虚实浓淡,衬出高低凸凹,匡厢气足,内法有灵,自然得神矣。


此中道理是容易看明白的,可是如何把它落实到实践的层面,也许最好的办法就是手把手地教。婺源王起龙家藏的容像“底样”,面部的皱纹、肉痣、老年斑、眼疾等生理特征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立体感非常强,虽然有线条的勾勒,但看不见用笔的痕迹。显然,如果不能把丁氏的体会进行变通,不能活学活用,也就很难达到这样一个高度。而这些难以言传的技巧和经验,人们习惯上称之为“秘诀”。


进入二十世纪,随着清王朝的土崩瓦解,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新生活运动改变了很多人陈旧的观念,即以容像为例,有的人家开始在瓷器上烧制容像,有的人家则是把纸质或绢质的容像换成了比较坚固的木刻样式。“瓷像为青花瓷半身像,反面写有死者生卒年月。木刻像反面除死者生卒年月外,还有安葬地点及朝向等,该像为上等木材雕刻而成,按死者生前素日衣冠容貌所制。”(《歙县志》,中华书局1995年版)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生活的快捷、便利和高质量,容像走向末路是迟早要到来的事情。


                                (作者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90

回帖

3090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090
发表于 2009-9-22 14: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温州龙湾汪氏宗祠将要落成, 现已进入油漆阶段, 为表彰祖先功绩, 勉励族人, 现向全国征集大殿楹联,

如录用. 将署名, 凡市级以上书法家请书写我们做成金字挂式楹联, (16----21)字

请先发短信至15968712218,到1909年11月30日止

沙城汪氏宗祠筹办组

邮箱;wangdedonguip126.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90

回帖

3090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090
发表于 2009-9-22 14: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温州龙湾汪氏宗祠将要落成, 现已进入油漆阶段, 为表彰祖先功绩, 勉励族人, 现向全国征集大殿楹联,

如录用. 将署名, 凡市级以上书法家请书写我们做成金字挂式楹联, (16----21)字

请先发短信至15968712218,到1909年11月30日止

沙城汪氏宗祠筹办组

邮箱;wangdedonguip@126.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