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4742|回复: 0

汪村南观花朝会

[复制链接]

1652

主题

7021

回帖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59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6-7-1 22: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村南观花朝会
[ 作者:汪福琪     来源:绩溪徽学通迅第二期         更新时间:2006-4-22 ]
【字体:     】

  汪村俗称大庙汪村,位于登源河畔东岸,为汪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始于南朝宋武帝年间(公元420-422年)。南观,又名南川,属汪村的一个小自然村,因村东一条自南向北而流的小溪,溪畔古有道士观,故名。
  花朝会是一种民间举行的大型庙会,据汪氏宗谱记载,由“登源十二社轮值祭祀越国公汪华”,于每年农历正月十八汪华诞生日,在汪公庙前祭拜,祈祥免灾。
  汪公庙位于登源河畔唐金岩山麓,与汪村隔河相望,庙建于宋代太平兴国5年(公元980年),是为祭祀汪氏达官显祖越国公汪华而建,据其封号,又称忠烈庙。庙址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庙前绿水回环,三山朝供;庙后山形靠椅,树木葱茏;其左绿照潭碧波荡漾,其右鞍马山意欲腾空。明代胡宗宪重修汪公庙为三进七开间,占地1500余平方米。同治5年(公元1866年)遭受特大洪灾,水毁前两进。笔者少年所见,汪公庙为殿宇结构,三重飞檐,大栅栏门。庙内左钟右鼓,六尺见方的忠烈二字,分别书写在东西墙壁上。正中供汪华坐像,像高8尺,整根园木雕就,造型生动,形象逼真;像前两根大梁柱上,各有一条金龙盘柱而下,两龙头相对;盘龙柱两边的梁柱上,书有柱联,其一为“乱世据六州,保境安民,煌煌功绩垂千古;治平朝帝阙,忠君爱国,赫赫英名满神州。”其二为“应天命,顺人心,义起歙州数十城狂澜独挽,膺藩封,歆庙祀,忠昭唐代千百载正气犹存。”正中大梁上写着“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军门都督胡宗宪重建”。像后供汪华列祖和汪华九子像。另有汪华移像,称花朝老爷,供庙会时请出,抬着巡游。
  花朝会的祭祀仪式,规模盛大隆重,敬神供品:蜡烛“大如断柱”,要“四人抬”;肥猪要“公养12年”、“大若牯牛”。其南北果品、山珍海鲜,徽菜面点,莫不雕龙镂凤,极其精致。又因二月十五乃百花生日,各种盆载花卉、古树盆景,都拿到庙会上陈列,以争奇斗秀。特别是作为供品的许多猪、羊、瓜果、蔬菜、奇花异草、树木盆景都是举办庙会的村民自行种植培养的。用今天的话来说,花朝会又是当地农副产品的展览会,物资交流会,民间徽菜品尝会。花朝会期间,还要搭台演戏,一般都要搭两座“花台”,聘请两家戏班,唱“对台戏”,两家戏班演员在百人以上。演戏从正月十八日起,一直演到二月十五日,日夜连续不断,热闹非凡。
  民国15年(公元1926年)南观村举办花朝会。南观一个仅百十余人口的小村,但在祭祀汪华举办花朝会时却单列一社,因村中富户居多,故有经济实力举办盛会。这期花朝会由村中首富汪老永(名顺成,号老永)当“斋官”。汪老永经商江苏,富甲登源,时又兼任十三都都董,在民间有一定威信。汪老永家房屋有数十间,在村中心地带,自东向西,连成一片,占全村的四分之一。楼房砖木结构,格调高雅,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其砖、木、石雕刻,乃高薪聘请徽州名匠制作,极尽雕、镂、镌、刻技艺,历时十载,始得完工。
  汪老永家房屋多而不乱,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除三幢主房外,还有书房、水厅、水池、花台、磨碓房和杂物房。水厅有三间房,建于水池之上,供夏季纳凉住宿。水厅楼上有当时罕见的阳台,站在阳台上沿口西望,可见远处红墙黛瓦,飞檐翘角的汪公庙。当年南观花朝会时,村中年迈之人,便登上阳台,观看庙会期间人们抬着汪公菩萨移像巡游的情景。
  南观村举办花朝会时,全村人都到汪老永家帮忙。长辈和读书人接待宾客,青壮年干重活杂工,妇女在灶下(岭南方言,即厨房)帮厨。汪老永为人慷慨好客,不论亲戚朋友、乡邻远客,熟悉与否,一律免费供餐,远客还留住宿。正餐开桌吃饭,六大碗菜肴,荤素齐全,误餐散客随到随吃,其中每人一份米粉蒸肉是必不可少的,连过路要饭的都不例外。灶下整天烟火不断,两个大饭甑里轮流蒸着米饭和米粉肉,大锅里肉菜飘香,就餐人络绎不绝,历时月余,耗米千余石(一石约180市斤)。
  这届花朝会,隆重异常。先在汪公庙内举行祭拜仪式,然后请出汪公塑像,16人抬着汪公塑像游行。游行队伍中,旌旗猎猎,锣鼓喧天,更有24门朝天铳(一种铁铸礼炮,以长木柄支于地上,炮筒高出人头,炮口朝天,装填黑色火药,用信子点燃,轰鸣声响彻云霄)不时发出惊天动地的鸣响。游行结束后,汪公塑像供奉在南观村汪氏支祠中,祭祀仪仗和各种供品特别是108大碗徽式菜肴、面点,摆满了祠堂正厅和两边厢廊。与此同时,祠堂对面空地上搭台演戏,聘请了休宁老徽班“新阳春”和本县伏岑下的“舞班”唱起对台戏。伏岑下“舞班”组建于光绪元年(1875年),有7—17岁的少儿演员80人,文场12人。该班原学徽戏剧目,后又从上海引进一批京剧剧目;为参加这次花朝会演出,特在苏州置办了全新服装行头。“舞班”从正月十八起,和“阳春班”轮日对台演出《火烧连营》、《长坂坡》、《八阵图》等18个京、徽剧目,轰动整个徽州。汪老永特别喜欢“舞班”小演员,10岁以下儿童一律用轿接送,花朝会结束,还发赏银,赠送衣服、四色果品厚礼,于是伏岑下“舞班”名声大振,享誉全县,京剧也从此风行绩溪。
  花朝会期间,汪村、南观宾客云集,游人如织,家家座上有客,户户门前迎宾。上村上街头店铺生意兴隆,下村十字街口货郎、小贩叫卖声不绝于耳。宗祠老屋竞相开放,陈列供品;名门豪宅更是高朋满座,游人不绝。
  规模盛大、热烈隆重的花朝会,为千年古村提高了知名度,促进了当时当地经济的发展,可谓空前庙会。可惜,这样的花朝会已中断了大半个世纪,但愿不要绝后。如今天也能继承花朝会的民俗传统,庙会搭台,徽菜登场,经贸唱戏,对于打响徽字牌,亮出绩溪特色,发展绩溪经济,也是一项可取的举措。
  (汪福琪,本县汪村南观人,退休干部,省协作会员)
                                   
          
  作者注:据笔者九十岁老母回忆当时所见,南观花朝会在正月十八开始,本县和歙县各地汪华九子的后世子孙均派代表前来祭拜,还带来供品和礼品,场面热闹非凡。演戏时伏岭“舞班”一个十一、二岁男孩,从三只桌高还加一把椅子上,翻空筋斗而下,赢得满堂彩,汪老永给他挂上一把金锁,以示奖励。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