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5800|回复: 1

汪潮涌:青年园走出胡润百富

[复制链接]

1652

主题

8673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47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9-8-15 19: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b69f70100esgr.html汪潮涌:青年园走出胡润百富(2009-08-13 20:52:34)
标签:it  分类:校友企业家
[作者:校友总会秘书处  ]

    在2006年10月11日发布的中国2006胡润百富榜榜单上,我校校友汪潮涌以8亿元的资产位列438位。

      汪潮涌目前是中国信中利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虽然早已是业内知名的投资人,但他的名字为更多的人所熟知,却是因为“美洲杯帆船赛”。他的眼光和魄力,让这个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以及F1方程式赛车并称为“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四大传统体育赛事”的竞技场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


      在北京国贸西楼见到他,身穿白色麻质衬衣,黑框眼镜。既有商人的练达,又有书生的儒雅,虽已年届四十,仍不失为英俊。微黑的肤色,又显示出他健康活力的另一面。


     
从大别山区来到我校求学,再考入清华,赴美留学,任职华尔街,然后放弃百万美元的年薪,归国创业,汪潮涌始终在时代的潮流中追逐着梦想。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都是站在同辈人的前列。”
“15岁上大学是很自然的事情
     
      “在我上学那会儿,15岁上大学是件很正常的事情。”面对媒体给予的“神童”美誉,汪潮涌并不认同。 6岁开始上学,5年小学,2年初中,2年高中。汪潮涌对儿时的求学经历仍然记忆犹新。

      小潮涌不满1岁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父母由于“历史问题”被关牛棚。小潮涌被寄养在乡下的伯父家里。这一待就是12年。十二年间,他像其他 农村孩子一样,吃不饱、穿不暖。8岁开始就成为家里挣工分的劳力,推着齐肩高的独轮车艰难成长。


      在这种环境里,汪潮涌刚进初中时的成绩是班里倒数第一。可是一年后,他的成绩已经跃升到全校第一。次年,他以全县第二的身份进入当地最好的高中——蕲春一中,开始接受比较正规的教育。尽管从高一才开始学习英语,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表现:高考英语是全班最高分。“后来的考研、出国都受益于我比较扎实的英语功底。


      “我的语文也很好,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写一写小诗。”《解放军文艺》等给了汪潮涌无穷的想象。而《乔厂长上任记》则让他第一次接触到经济改革。从那以后,汪潮涌开始接触经管类的书籍。当时《经济日报》有一篇报道,讲的是宝钢由于决策失误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给汪潮涌了很大的震动:“如果我去当工程师,创造的价值可能是几十万、几百万。但是一个决策者如果出现失误,可能就是几十亿的损失。


      于是,做一名决策者成为汪潮涌所追求的目标。怀揣这样的梦想,1980年,15岁的汪潮涌考进了当时的华中工学院经管学院。
我最多曾同时选修五门外语
      “当时的经管学院有中国第一批留苏的教授,张培刚、林少宫等都是当时的权威。”回忆起本科时代的生活,汪潮涌感到自己很幸运。“当时的华工是很新锐的学校,许多方面都开风气之先。我们的课程很超前,以至于后来在清华读研时很多课程都不用上了。

      “我的专业成绩并不是最拔尖的,大概是前十名。但是我的兴趣很广泛。”除了本专业的知识外,汪潮涌说自己像“一块张开的海绵,尽情的吸取知识。

  
      那时,学校鼓励学生跨系选修课程,“最多的时候我曾同时选修五门外语:英语、法语、日语、俄语,周末还跑去跟武大的同学一块学习德语。


      当然,由于精力有限,汪潮涌最后还是把精力主要放在了英语上。“当时我们用的是原版教材,并且我们学校的视听设备在当时就是全国一流的。


      由于英语比较好,汪潮涌和另外一位同学大二时做了一件“异想天开”的事情:翻译哈佛商学院的《管理学原理》。“我们翻译了大概有一半,还找了一位教授指导。


      “当时我们还是全校计算机课程第二多的学院——仅次于计算机系。”汪潮涌至今仍记得第一次参观计算机机房的情形:穿着白大褂、换上拖鞋,听到计算机演奏《东方红》,感觉“神奇极了”!后来,他还和同学一起为湖北省物资局做了一个物流管理系统。“这大概就是第一代电子商务吧。”说起这次超前体验,汪潮涌也颇有些自豪。


      学习之余,汪潮涌在学报从编辑做到副主编,还在校报发表了不少散文、诗,他记得自己发表的第一篇铅字,是在校报上的一篇以青年园为主题的小诗。他喜欢青年园,因为自己常常在那里读外语,练武术。“不过自从我遇到我夫人之后,就再也不敢练武术了。”汪潮涌笑言
                                    
                                     一年修完研究生课程     
   
      本科毕业面临分配的时候,汪潮涌的眼界已经大为开阔。一方面分配的形势不容乐观,另一方面他也不满足做一个单纯的管理人员。彼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方兴未艾,年轻的汪潮涌开始向往成为一名为改革开放建言献策的“智囊”。于是,他选择了考研。

      1985年,汪潮涌从上千名报考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清华大学首届MBA班中最年轻的学员。


      “
实际上我只在清华读了一年书,但是这一年我已经把研究生的所有课程都修完了。”时任经管学院院长的朱镕基经常邀请知名专家和政府领导来校作讲座。“这给我们带来了海量的信息和庞大的社会资源网络。

      那年朱镕基去美国考察,巧遇新泽西州州立大学校长,带回来一个奖学金名额。“我之前从来没想过出国,总觉得很遥远,也没像其他同学一样考托福、GRE。”然而,后来的事情却出乎汪潮涌的意料:


      由于因为担任研究生院学刊的编辑,以及热心其他学生活动,汪潮涌颇得朱镕基赏识,院里研究决定将这个留学名额给他。


      就这样,20岁的汪潮涌带着30美元和一只箱子,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涯。
再困难都满怀希望
   
      由于留学的奖学金只支付一年的费用。为了继续求学,汪潮涌只有课余时间去打工,端盘子、洗碗、做焊工、送披萨……

      当时上完课到餐厅打工,从晚上9:00一直工作到凌晨2:00,整天跟一群非法移民混在一块。


      虽然很艰苦,但汪潮涌并没有感觉低迷,“这是我为了更大的目标暂时经历,我心里是满怀希望的。”这种乐观的心态也是汪潮涌自认为的一大优点,很多在别人看来是挫折和失意的,他却认为是一种经历,不必太在意。“这也就是所谓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吧”。


      就这样,汪潮涌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成了一名令人羡慕的华尔街白领。“我们看上去很风光,其实工作压力特别大。”不过汪潮涌把这看成了一种高强度、高效率的学习机会。“在这里一年可能相当于在其他地方五年的经历。


      从大通曼哈顿银行、标准普尔评级公司等豪门走出,29岁时,汪潮涌成为摩根士丹利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是当时华尔街上最年轻的驻外首席代表。


    1998年,汪潮涌又做出了一个旁人无法理解的决定:从摩根士丹利辞职,创办信中利投资有限公司,做中国自己的风险投资。
超前是一种使命感
      时至今日,信中利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实力的VC(创投公司)之一  ,专注投资民营高科技企业 。搜狐、百度等公司成功的背后,都倾注了汪潮涌的眼光和魄力。2005年,汪潮涌因为以个人和太太的私人资金与法国“挑战号”船队合建“中国之队”参加美洲杯帆船赛,被媒体称为“不是中国最有钱的富人,却是中国最敢玩的富人”,甚至被列为中国富豪奢侈榜第三位。

     
事实上,汪潮涌和他的偶像巴菲特一样,认为财富应该回馈社会。很多年以来,“美洲杯”帆船赛不仅仅是顶级富豪的游戏,也不是简单的体育竞赛,而被认为是技术、国力的一种对比和炫耀。汪潮涌对于美洲杯帆船赛的热衷,也不仅仅在于个人的喜好,更深的目的在于唤起整个民族对海洋的重新重视。

      “在欧美的沿海城市,帆船的普及程度跟私家车相差无几,美国有1700万艘帆船,欧洲是2000万艘帆船,新西兰有400万人口,100万艘帆船,中国海岸线那么长,却总共不到100艘帆船,基本上算是空白”。


      他说:“美洲杯帆船赛代表着创新,团队,品质,更是一种品位和科技的结晶,我有意在中国填补一个空白。”在汪潮涌看来,他很早出国,很早进华尔街,进投资银行,又最早做风险投资,把很多新的理念引进国内。  “我觉得如果我不去推动美洲杯,要让国内的体育界引进它,可能时间还很长。


      “超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特点,也是一种使命感。”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2

主题

8673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47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19: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大胆的董事长

2009年08月10日 08:31京华时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汪潮涌 信中利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事件:信中利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汪潮涌有望成为东星航空最后的“救赎”者。上周,媒体证实双方正在进行初步洽谈。汪潮涌表示看重东星航空所拥有的航线、飞行员等无形资产。

□点评:破产管理人一直坚持称东星航空负债巨大而没有救活的价值,敢于向正处在舆论风口浪尖的东星航空伸出援手,是需要一定的冒险精神的,而险中取胜正是汪潮涌的一贯投资风格。2001年,搜狐股价降到1美元以下时,他曾从搜狐股东手中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大量收购搜狐股票而最终获利。(任芬)

插图:漫天下(comicip.com)

25_1063294_09e6ac8c31c133c24577f0577e72d047.jpg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