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美国匹兹堡工业科学公司副总裁汪青
(科技与时代)
张海鹏
1 9 9 7 年年初,美国西宾州地区一份有影响的报
纸《商业周报》上,刊出了一位中国女性的照片和一篇
采访报道。采访对象是当时新任美国匹兹堡工业科学公
司(I n d u s t r i a l S c i e n t i f i c C o
r p .)负责科技的副总裁、来自中国北京的汪青博士
。
1 9 9 1 年从新泽西州的斯蒂文斯理工学院物理系
获得博士学位时,汪青是系里多名博士毕业生中两位立
即找到工作的学生之一。工作的职称仅仅是公司的光学
技术专业人员,且待遇也不算太好。有朋友劝她不要去
,另找机会。汪青权衡利弊后觉得,工作虽不十分理想
,但也还算是难得。只要把握住机会,今后的一切主要
靠自己努力去争取。这样,在1 9 9 1 年最后一天的晚
上,她驱车离开生活了8 年、从未离开过的———纽约
曼哈顿岛附近的一个小镇,去匹兹堡公司报到上班了。
汪青从小生长在北京。由于是家中独生女,所以到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前,她的童年生活几乎没有任何
不顺。其实她从小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但在那一段社
会动乱的岁月里,她不仅学会了如何生存,而且其生活
本领和动手技能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这段长达8 年极
不寻常的人生经历对她形成人生的理解,对事物的观察
及对事业的追求等方面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由于汪青不断创新技术产品和她那独当一面的工作
能力,使得公司领导阶层开始注重起这位女性。1 9 9
5 年底,汪青被提升为I S C 研究和开发部的主管,筹
组并领导一个有着多位博士组成的多学科方向的研究小
组。1 9 9 7 年3 月,她被任命为I S C 的副总裁,全
面参与公司的决策和领导,全方位地负责公司所有技术
产品的研究和更新换代,同时还兼任I S C 在中国的合
资公司海格工业科学仪器公司的副总经理和董事,参与
和管理合资公司的各项工作。
美国人认为中国人很腼腆,当中国人突然提出什么
或者做出什么,他们会感到很惊奇。工作中汪青时常要
参加销售会议,打高尔夫球往往是销售会议的一部分。
一次,在销售年会后举办的室外宴会上,一位客户礼貌
地请汪青打几杆高尔夫球,汪青以前虽从未打过高尔夫
球,但毫不怯场,凭着过去练过排球的基础,众目睽睽
之下挥杆击出3 球,每球均打出了几十码远。这位东方
女性副总裁的临场表现给所有在场的宾客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
公司的2 5 0 名员工中,只有4 位包括黑人在内的
少数族裔,他们自然感到不被重视。在这种压力下汪青
努力使自己最大限度地融入这个以白人为主的领域。
她学怎样发表演讲,学用美国式的幽默开玩笑,学
和美国人聊天。平时上班和公司活动时,也特别注意自
己的行为举止和衣着打扮。学这些并不意味着摒弃中国
人的处事态度和作风。相反,巧妙利用中国人的民族身
份反而会得到比白人更多的施展机会。不少认识汪青的
人都很敬佩她的勇气。她的勇气不仅仅表现在有信心战
胜困难,更表现在她勇于公开自己的见解上。当公司讨
论某一个问题时,汪青往往提出她的想法和建议。早几
年,公司总裁考虑收购一家拥有一项不成熟的但代表最
先进的化学分析仪器技术的小公司,在公司主管经理开
会讨论时,当时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但汪青根据自己
做研究项目的经验,对这种高风险的收购可能导致的失
败,从技术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两年后,当公司
将这个失败的收购解除时,总裁在公司董事会上解释时
特别提到当初在整个收购过程中,汪青是唯一提出过异
议的人。
积极进取,勤奋工作,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让我们来看一看她去年1 0 月出差中国时的时间表:1
0 月7 日下班后从公司直接去机场,飞往洛杉矶,参加
次日在那里召开的一个新技术研讨会。第二天下午飞往
北京,参加为期一周的世界石油大会。会后转往哈尔滨
,检查合资企业的运行状况3 天。1 7 日飞往上海考察
商业环境。而后前往新加坡、东京两地与当地企业洽谈
合作事宜。2 4 日晚返回美国芝加哥,在当地休息度过
周末后,周一代表公司参加全美同类产品展销会。2 7
日晚才返回匹兹堡家中。在整个这次公务旅行中,公司
有三拨不同的部门主管在不同的地点等候,陪同她活动
。作为一个女性,能完全靠着自己的努力,在美国企业
界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实属不易。
汪青的这些性格特点使其在美国的奋斗过程中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她,一个充满自信,不断发奋自
强的现代女性。
《海外版》(1 9 9 8 0 2 0 9 三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