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6612|回复: 3

“好吃”两个字来之不易

[复制链接]

1652

主题

8673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47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8-12-3 09: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好吃”两个字来之不易
口述:方回春堂国药馆馆长 汪立源 整理:李华
  “好吃”两个字来之不易

  口述:方回春堂国药馆馆长 汪立源 整理:李华

  每年在配方的核桃肉上,我们要让利掉一辆“别克君威”

  来,你先来尝尝看,这里有两包核桃肉。

  一包是陕西产的核桃,批发价是24元一斤;一包是云南产的核桃,32元5角一斤。

  尝出来了吧?东西都是好东西,优质核桃肉,但因为产地不一样,口感稍有点不一样。总的说来,云南的甜、油润一些;陕西的,杭州人说起来,稍微有点“巴”(涩的意思)。

  东西好当然要贵一点了,两种核桃肉,每斤相差8.50元。

  我们方回春堂可以说是用核桃肉的“大户头”,一年的核桃肉用量是2万多斤,这么大的量,每斤贵8.50元就不好说了,有心人可以算一算。

  最关键的是,无论你放什么核桃进去,卖出去的膏方价格却是一样的。那么你在配膏时,你选择放云南的还是陕西的核桃肉?放陕西的,拿回来近20万元纯利润;放云南的,就要填进去近20万元利润,我们的“肉头”削薄了一片。

  一进一出两笔账,毛估估都算得出来。我觉得,这就是商业利润对良心的挑战!

  我们方回春堂,配膏时放进去的统统都是云南滇东的核桃肉。

  有人可能会说,你这个傻瓜,放着利润不要,一年近20万元,一辆别克君威的轿车好买了!

   做为我们店家来讲,我们总希望利润大些。但产品的原料价格跟产品的质量发生矛盾时,我们毫不犹豫地会倾向于原料的质量。陕西产的核桃,跟云南产的核桃味 道就是不一样。老百姓有可能尝不出来,都是一等品的话,味道相差也有限。但我们做药的人自己认为,好的原料跟差的原料做出来的东西口感不一样,效果也是不 一样的。

  方回春堂就是这么认为的:要么你别做药这行,要做就是要做最好的。

  核桃肉是笔小账,说明的是我们中药行业应该具备的一种态度,一种传统文化在面对商业利润时的定力。我认为这种传统的东西,不管国家经济发展到哪个程度,还是值得保留和珍惜的。

   说到我们方回春堂,大家都晓得我们是股份制企业,但我们有这个(保护传统文化的)心。方回春堂里有很多中药行业的老师傅,有的都已经七八十岁了。前段时 间我们在吴山药王庙那里搞了一个新药工的拜师仪式,做膏方丸药的俞师傅,柜台上的陈师傅,为我们进药把关的徐老,他们一人收了两个徒弟。徒弟都是师傅自己 挑的,人品要好,要肯学,要有一定的中药行业基础,就这么3个条件。

  我们搞的这个拜师仪式,不是做秀,确实是这样子的。我们不但要学老师傅身上的技术,还要学习他们身上的精神。你老师傅经验丰富,我们是需要。但经验可以积累,老师傅身上那种传统的东西,那种做人讲良心,做事情一板一眼的态度,是我们更加需要的。

  现在这个社会,急功近利,浮躁的多,但传统中药行业的精神,还是我们中药人的追求。

  两个“必不敢”,是我们做人、做回春堂的底线

  什么是传统中药行业的精神?

  我想来想去,想到了电视剧《大宅门》里的一句话,概括得最为精辟。

   “泡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陈宝国、斯琴高娃他们演的《大宅门》里,反复讲到这句话。实际上,这是一句中医药界的古训。《大宅 门》讲的是一个中医药世家的传奇故事,在现实中也是有范本的。这两句话,就是那家已有300多年历史、至今还是我们中药行业一块金字招牌的同仁堂的堂规。

  为啥这样的老药堂,能够几百年过去一块金字招牌还是不倒?

  靠的就是这几百年不动摇的两句古训。

  什么叫“泡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大家知道做中药是很碎繁的,不管你们老百姓知不知道,但是我绝对不敢把人工省半道。

  另外一句话是“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大家都知道中药是很多味药组成的,品味是指中药的原材料,差一分差一毫那个药效可能就不到位了。所以不管多贵,你“必不敢减物力”!

  2001年10月,我们杭州方回春堂借清河坊历史街区重修之际,集资几百万元人民币,整缮原址店屋,重新开业,一家百年老字号就这样回到了它自己新的历史起点。

  这两个“必不敢”,同时也成为我们做人、做方回春堂牌子的一个底线。

   我经常在说,先做人,再做事,做人跟做事一回事情,要配套。道理特别简单,我们认真做品牌的话就是要从回归品质、回归本质开始。首先我们要做一个实实在 在的好人,不是要利用信息不对称,利用老百姓不懂药,人家不了解我们,我们就去蒙人家、坑人家、骗人家。如果底线都守不牢,你连好人都做不到,病人也好、 客户也好、消费者也好,一眼不见就偷着做对不起他们的事情,那你怎么可能做出一块靠硬的品牌来呢?

  “泡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现在是做膏方的黄金季节,我们从中药的选料、出货、上柜,都贯彻了这么一个精神。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围绕着这种精神在做的,不可替代,也没有捷径可走。

  这就来“晒一晒”我们的配方、成本和加工

  说实话,在一个非常繁荣的商业社会里,难免有泥沙俱下的事情。做生意的,做药的,你的诚信程度怎么样,全靠你自己做出来。有辰光,即使你老老实实在做,很用心地做了,老百姓还是会对你产生一些疑问,这都是正常的。我就举个例子吧。

  都说回春堂的阿胶膏特别“好吃”,效果也蛮好。特别是“口味好”,很多人都跑来跟我说:“汪馆长,你们的阿胶膏做得特别好吃。”这是大家一致公认的。

  从阿胶膏来说,这个口味的确代表了药的品质,但有的朋友吃着吃着却不放心了。

  “为啥你这个阿胶膏,吃起来就是芝麻糖一样的香,人家的吃起来阿胶味比较重,有股腥味。回春堂的怎么没有腥味,你是不是在里头少放阿胶了?”

  好吧,说到这里,我就把我们阿胶膏的配方拿出来给大家晒一晒。现在网上不是流行“晒”东西嘛,晒吧!

  半斤阿胶、半斤核桃、半斤芝麻、半斤冰糖、半斤黄酒。这就是我们的全配方,我可以全公开,我不保密。因为酒最后是挥发掉的,最后做出来是1010克左右的阿胶膏。我们给它分成两罐,每一罐505克。我们标的是500克,但一般都是多装的,有5克的余量。

  核桃,我开头就说过了,用的是云南滇东的优级核桃肉。

  芝麻我也用的是最好的芝麻。

  冰糖,有机制冰糖和自然结晶的冰糖两种。我们用一大块一大块的自然结晶冰糖。

  就连炮制的酒,我们一定用的是品牌的加饭酒,不是料酒,也不是一般的黄酒。这个东西老百姓吃不出,但我们心里有数,品牌黄酒和加饭酒还是不一样。

  说到最关键的,也是顾客最有可能疑虑的那半斤阿胶,我接着“晒”。

  阿胶,我们一贯用的是东阿阿胶。

  明朝大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东阿县作为阿胶发祥地,生产阿胶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做“阿胶”的头名状元,肯定是他。

  东阿阿胶好,价格也贵。做为阿胶膏的主配料,它的价格上去了,整罐阿胶膏的价格也下不来。

  我们冬季做膏已有8年,从回春堂重新开张的第一年就开始做。8年前,吃膏方的人也不多,我们做的量也少。随着从少到多,杭州整个膏方市场逐渐扩大,我们也听到了有些消费者的反映:“阿胶膏虽好,但我们还是觉得太贵,能不能再便宜一点?”

  “贵了?”

  我们又不想要那么多的利润,我们的阿胶膏为什么会贵,原料贵啊!

  当成品的价格已接近原料的成本价时,降,肯定是没有办法再降了。但消费者又有这种呼声,说明市场有这个需求,怎么办呢?

  当时我们就想试着用别的、价格又适中的优质阿胶,来代替东阿阿胶。

  而在山东东阿镇上,有一家叫“福牌”牌子的阿胶厂,也有几十年的生产历史了。早在五六年之前,他们就一直来跟我们商量,看能不能试用他们生产的产品。

  我们进行过试验。前几年的福牌阿胶质量还是别不过东阿阿胶,做好老百姓是吃不出来的,但在熬膏的过程中,气味比较大。

  福牌阿胶一直不放弃,他们每年在改进加工工艺,认认真真地在做,提高自己的质量。每年秋风起时,再一次敲开我们的大门,请求我们再试一次。

  一次、两次、三次……都挡回去了。

  直到去年。

  到去年,我们明显感觉到福牌的品质上升了,他们的产品还通过了国家质检的一个新标准,说明质量又在提高。

  今年,我们就做了两种规格的阿胶膏:一种配料还是东阿阿胶,还有一种就是福牌阿胶。价格上,由于后者的原料价格比较实惠,最后一核算,比前者便宜15元钱。

  别小看15元钱,毕竟阿胶膏统共就是100元以内的商品,能为消费者省下这15元,我们感觉到也不容易。

   五六年的试验,去年囤货,今年开始上市(阿胶原料需要搁置一些年份消去火性),正是通过这么一年一年过来的沟通和磨合,厂家才终于生产出了符合我们要求 的阿胶。同时也说明,即使我们自己要做一个价格实惠、又保证质量,为老百姓服务的新产品,也要经过很多次的论证和实验。不是心血来潮,更不会信口开河。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觉得每一样新产品的诞生背后,其实就是一条产业链、一个行业的水准在市场的巨大力量的推动下,整体提高的表现。

  刚才晒的是原料,晒了我们的“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在原料上,我们“斤斤计较”,一点都不含糊。

  接下来,我再晒晒我们的加工,什么是方回春堂的“泡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我们做膏的方法

  特别“笨”

  阿胶这个东西很怪,在加工的过程中,只能按照纯原始的方法去做。

  不管人家怎么在做的,我们做得特别“笨”:我们是半斤半斤在熬的。

  第一道工序:用黄酒浸泡阿胶,必须在三四天以上,阿胶才会充分烊化在黄酒里。我们尝试过,将阿胶打成粉浸泡,这一来速度是快了,阿胶一天就烊掉了,但最后生产出来的阿胶膏的韧性就比现在的要差。

  半斤半斤一锅子地熬,实在太烦了。我们想每次熬的量稍微多一点,一斤一斤地熬,成不成?但最后做出来,阿胶的胶味比较重,一股腥气就比现在大。这是为什么,我们也弄不清楚。

  (记者问:是不是阿胶这个东西是胶质的,太大的一锅,内在的气味不容易挥发掉?汪馆长摇头说:“不知道,只晓得一斤一斤熬就是气味大。现在没办法,还是用最原始的办法,半斤半斤的熬。熬的时间也好掌握。”)

   这个熬膏的过程,你看了真想象不出现在还是个工业时代,就是手工艺啊。一字排开的60只锅子,30位工人,还不包括辅助的,切配的工人,我们这30位熟 练的工人每人一天也只能熬十来锅。慢工出细活,这个就是慢功,就是慢慢地慢慢地摇出来的。你想走捷径,一斤一斤地熬,熬出来的膏就是不一样。

  我们也在考虑,阿胶这个东西,这么费人工,是不是可以用现代工艺设备来取代?但最后还是坚持“慢工出细活”,阿胶只能用手工做出来的才好吃。

  为啥?我们说不清楚,就是不一样。就像从前乡下打出来的糯米年糕,跟机器打出来的年糕就是不一样。你说都是这么打,这个力量——手工是100斤的力量下去,机器也是100斤下去——最后出来的年糕为啥就是不一样?

   具体到熬膏,膏搅拌得均不均匀?拌的手势怎么样,都有讲究。很奇怪,这个拌膏,工人一定要顺时针方向地去拌,你要是正转两圈一搅,反转两圈一搅,出来的 阿胶就散掉了。还有,熬膏用什么样的火力,多少时间,用什么样的锅子?包括芝麻和核桃烘烤的程度,拌入的时机,也有火候和讲究。机器哪里有这么聪明啦?这 种“真功夫”,机器现在肯定还做不到。

  我们这样“返璞归真”,手工熬出来的一罐罐膏方,到底贵不贵?我给你一些数字,你接着帮我晒吧(见上)!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8

帖子

179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798
QQ
发表于 2009-4-30 03: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助楼主顶下!

路过,友情支持下楼主!!!


















-----------------------------------------------------------------------------------------------------------------------------------
化妆品店化妆品招商化妆品折扣店商业计划书厨房设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8

帖子

179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798
QQ
发表于 2009-5-12 01: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

楼主辛苦你辛苦了,兄弟学习下,呵呵 ,给你顶顶
















---------------------------------------------------------------------------------------------------------------------------------------
美容连锁加盟化妆品化妆品加盟化妆品连锁厨房设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37

帖子

5115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5115
发表于 2009-5-12 14: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这么典范,不易。顶了。
一汪清水,泽衍须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