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庆元 http://www.dhz.gov.cn/200710/qkwz_44.htm
□ 羽 佳
汪庆元,1956年生,安徽泾县人。1981年入安徽省博物馆工作,1985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现任安徽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安徽省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徽州地方文献,其中有很多是稿本、孤本、抄本,尤其一些元代和明清时期的徽州契约文书,更是弥足珍贵。汪庆元在博物馆从事文献保管、整理,常年浸淫其间,对徽州文化情有独衷,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发表有《徽商与两浙崇文书院》(《江淮论坛》1988年第3期)等文。进入本世纪以后,其长年的学术积累迎来了一个喷发期,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国学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国家一流刊物上发表了《清代徽州鱼鳞图册研究———以〈休宁县新编弓口鱼鳞现业的名库册〉为中心》、《清代顺治朝土地清丈在徽州的推行》、《通过鱼鳞图册看明清时期的土地所有关系———以徽州府为中心》、《明代粮长制度在徽州的实施》、《明中期徽州绩溪县鱼鳞图册初探》、《明代徽州“义男”考论》、《徽学研究要籍叙录》、《〈新安旌城汪氏家录〉初探》、《〈汪氏典业阄书〉研究———清代徽商典当业的一个实例》、《明清时期徽州杂税述略》、《胡开文墨业考》、《徽商会票制度考略》等多篇论文。
汪庆元的徽州学研究先是从具体的文献、文书着手,然后通过具体的文献、文书研究明清时期徽州的一些社会经济问题,最后转入专题研究。具体的文献、文书的研究,是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学术训练。有了扎实的基础,再对徽州的社会经济展开研究,视野便开阔。有了对徽州文化的宏观认识,从微观角度展开专题研究,更是洞若观火。
《徽学研究要籍叙录》(《徽学》第2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是汪庆元对具体的文献、文书研究的代表作,文章对安徽省博物馆藏稀见徽州文献元代家谱、明徽州府文件汇编、清商人书院名录、商税则例及商人书、明清徽人诗文集等进行叙录,为便学者参考,其中注意附录原始文献。
《徽州的家族文献与宗族文化-以歙县吴氏〈冲山家乘〉为中心》(《安徽史学》2006年第1期)通过歙县吴氏《冲山家乘》的考察,提出徽州家族文献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修谱以家族文献为依据。家族文献从多方面反映了宗族文化的内涵。南宋以降,精英学者关注宗族文化,把确立始迁祖作为宗族文化构建的基点;保护祖墓与生态伦理观念相关联;聚族而居的村落景观具有独特的文化品质。在徽州,不仅家族精英的文献得以传世,即普通族人的著述亦被录存,反映了社会文化的普及与深入。
明清时期徽州典商遍布全国,文献记载徽典的事例较多。但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以徽州文书原始资料实证的例子不多。《汪氏典业阉书》是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徽州典商汪左淇等兄弟四人分析资本的凭据,析产帐目载明了汪氏典业资本构成、资本规模及其经营会票等情况,是研究清代徽商典当业的一个实例。《〈汪氏典业阄书〉研究———清代徽商典当业的一个实例》(《安徽史学》2003年第5期)通过对《汪氏典业阉书》的分析,认为其内容反映了徽州典商跨入近代社会门槛时资本运作的情况,汪氏典业析产和徽典经营会票不能获利的情况表明,在当时市场条件下,徽商资本已难以壮大。
汪庆元对清代徽州鱼鳞图册的专题研究,成果显著,获得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清代徽州鱼鳞图册研究———以〈休宁县新编弓口鱼鳞现业的名库册〉为中心》(《历史研究》2006年第4期)一文通过对《休宁县新编弓口鱼鳞现业的名库册》文书考察,指出清康熙年间徽州府休宁县新编弓口鱼鳞图册,以现业主“的名”登记土地产权,跟踪地权变动,在人口流动和地权频繁转移中使鱼鳞图册名实相符。房屋基地、路、坟等非生产用地分割零碎、地权分散,而图册登记非常详细。在土地登记中,都图管理者在册改错、验明契税、局部丈量、厘清产权,对地籍实行动态管理。休宁县康熙鱼鳞图册一直延用至民国,反映出农村的地权关系处于有序状态。
《清代顺治朝土地清丈在徽州的推行》(《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3期)一文立用文书资料就清顺治清丈在徽州的推行进行了考察。指出清代顺治朝徽州土地清丈由县衙发布告示,图正组织实施。明清鱼鳞图册登记土地数字有“积步”和“税亩”,由“步”换算成税亩,或统计“积步”总数。清丈后,图正颁发归户票,业主执票经“册里”归户纳税。归户册为土地纳税册籍。地契所见清丈过程清晰。清初鱼鳞图册所载表明其土地数字为实际丈量所得,并非赋税原额。鱼鳞图册登载的地数字具有土地产权性质,与官府为保持税额而编制的土地数字性质不同。
汪庆元还与刘和惠合作出版有《徽州土地关系》(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研究专著,侧重于对明清时期徽州土地管理和赋役方面的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