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8239|回复: 16

请从黟县走出的汪氏宗亲和汪家后人报个到!

[复制链接]

17

主题

60

回帖

1507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07
发表于 2008-9-21 12: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从黟县走出的汪氏宗亲和汪家后人报个到!
我老家是黟县宏村,生在上海, 现在上海. 应为"徳字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60

回帖

1507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07
 楼主| 发表于 2008-9-29 13: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go o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86

回帖

6186

积分

风云使者

见证家族的点点滴滴

积分
6186
发表于 2008-10-21 10: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太少,建议本家多给点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60

回帖

1507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0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17: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比如关于宏村一支的汪姓家族,在光绪22年编纂的《汪氏登源藏稿,中载有这样一条资 料;为修复位于绩溪县登源的汪华之父僧荧的墓,黟县宏村汪氏族人(包括移徙外地各支
?? 脉)曾捐助巨款,其数额仅次于黄陂一支所捐之数。这说明当时分居于各地的各支汪姓家
?? 族之间的联系并未中断.然而《汪氏通宗世谱,却未提及由宏村分迁浙江省杭州的汪氏一
?? 支,这也证实了我们关于《汪氏通宗世谱》对于移徙远地分支记载极少的论断.

--------------------
生在上海, 现在上海--知之甚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546

回帖

9311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9311
发表于 2008-10-22 08: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来自黟县碧山,太平天国后落户上海青浦.
从黟县碧山(黄陂)走出的汪家后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60

回帖

1507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0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2 17: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浦----o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60

回帖

1507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0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18: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碧山访友》 (宋·张九成)

万仞巍然叠嶂中,泻来峻落几千重。

森森桧柏松花老,又见黄山六六峰。

《碧山好个“谜”》

来源:黟县地方志   作者:舒育玲(原古黟中校长)

    黟县城往西北行,缘章水而上至4公里,连绵群山即横亘于前。山麓边的一大片房舍便是古黟传统说法的“三、六、九大乡村”中的三都。如今,人们也如同习惯称九都为屏山村(古名舒村)、六都为西递村(古名西川村)那样称它为碧山村。即便是高高耸立的云门塔,人们也习惯称为碧山宝塔了。村中有人字街,人民公社化时,以街为界,东西划分,便有碧东、碧西之称了。
    碧山原本是指山,正如屏山原是屏风山,西递原是西递铺一样,如今都移植到村名上了。碧山村的原名“黄陂”却不翼而飞,如今已没有几个人知晓,大概还剩下个黄陂头,这便成了谜。遥想当年,李谪仙“问余何事栖碧山”,张九成的《碧山访友》,此中之“碧山”当不会仅限指村庄吧,当必定是包含村庄在内的连同村北绵延数十里的碧水青山之大境界。否则,为何有好探究者,还搬出太平罗村有碧山和李太白诗中还有多处出现碧山呢?
    《徽州府志》载:“碧山在县西北八里,高百仞,其南有霭峰对峙,为县主山。石盂山县西北十余里高五百仞,袤三十里,中有巨石如盂,泉流不竭名灵惠,清洌异常。章山在县西北二十里,章水出焉,是为浙源。”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碧山不高,却为县主山,不知何因?可能与山麓原建有“太白祠”有关,也可能与大隋开皇十二年(592年)时,这里曾为歙州府治有关。又相去24年,隋大业十二年(616年),歙人汪华起兵反隋,占据黟、歙,自封吴王,将黟县设为黟州。此刻的州治还设在碧山之麓吗?史志均无记载,又是个谜。打开明清时期县域图,碧山之下、黄陂之旁有个府基村,《徽州府志》介绍时,在旁有小注:隋歙州治。如今此村不知还存有?是否还像个州治模样?
    太久远的黟县,已无法去考实。宋时,黟县立四乡二十里;县治及西北曰会昌乡,有六里:连城、嘉祥、历阳、延福、蜀里、敦义。明清时期,黟县立四乡十二都;会昌乡有一都、二都、三都;三都有村为:黄陂、府基、水湖寨、双溪、黄衣坦、方家坂、汪村、沙园、何村、土地堂、后深坑、堨口、下麻榨、百户、际头、下长坑、墩田村。如今的碧山村只是三都的一部分。有关资料这样表述:碧山因山而得名,古称黄陂,该村东临石亭,西连丰口,北接枧溪,南通县城。也有人说碧山包括环山塘、枧溪庙、青山、百户、军川、水碓丘。数十年来,随着行政区划的多变,碧山究竟有多大,足实让人猜上一阵,赶紧要弄清,不要今后又成为谜。如果象屏山、西递那样多好,屏山就是指九都舒村,西递就是指里六都西递(西川)村。就此推理,碧山就应该是原三都黄陂村了。
    黄陂是黟县汪姓聚族而居的三大村落之一,也是目前得知来黟县最早的汪姓氏族。我们不会去猜测当初汪公大帝设黟县为黟州,与黄陂汪氏祖先迁居至此是否有关系,因为迁居黄陂已是唐越国公后第十一代汪公的业绩了。《徽州大姓》中,汪林祥先生撰文载:越国公汪华有九子,黄陂汪氏是其七子爽之后。爽后四代景瑞公迁居黟县赤山镇(该地于唐永泰二年<725年>划出,建祁门县),是为黟祁汪氏始祖。越七代,至雅公,迁祁门井亭(今县城),其长子宗明,迁黟黄陂,是为黄陂汪姓始祖,排序起来应是汪姓五十七世祖。近年传出李白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汪伦原是黟县碧山(黄陂)人,没有见到第一手资料,还真不好说。听有关人士介绍,汪伦也是爽之后四代孙,这便与景瑞公是叔伯兄弟了。黟县碧山(黄陂)的汪氏,要等到七代以后再于碧山麓建祠续谱,何来汪伦乃黟县碧山(黄陂)汪之说。与其那样,倒不如说黟县碧山(黄陂)汪氏乃汪伦之后代恰当,前提还必须是早年的汪伦与景瑞公同住一个屋檐下——古黟的赤山镇。也许这又是先人留给我们的谜。
    当时轮定格在黄陂汪氏六十六世祖汪勃的时候,他的名字出现在南宋绍兴二年(1132)张九成榜的后排,这是县志有记载的黄陂汪氏第一位进士。于此同时,越国公长子建的嫡传,第六十六代世祖,也就是宏村汪氏始祖彦济公正念叨着祖先遗言,手捧祖像,身怀家谱,全家老小由祈墅废墟迁居雷岗之阳,购地数亩,卜筑数椽,艰苦卓绝的宏村创业从“十三间楼”才刚刚起步。至于关麓汪氏,创业起步便更为迟缓。他们也是爽的嫡传,其祖先六十七世祖汉卿公正是由黄陂迁往六都大坞,七十四世祖兴辅公由大坞迁往关麓,这才有了关麓汪姓家族。
    资格最老的黄陂汪氏,惨淡经营一千多年,却没能给后代留下如同宏村那样的南湖、月昭,更别说最后成了世界遗产;也没有能够留下象他后代关麓“八大家”那样的套装建筑群。这现象着实令人猜不透。幸亏祖先彦及公汪勃,还建有个“培筠园”,那可是个不可多得的宋代园林建筑呵。该园占地面积足有2000多平方米,园中亭幽阁雅、松青竹翠、塘清泉泻、石秀山丽,堪为古黟大名胜之一。可惜千年后的今天,人们能见到的只有一座孤零的假山、一块残缺的石碑、一根丈高的太湖石。至于汪氏家族原引以为豪的大本堂(十三门)建筑,便更是不堪回首。原来村中有36个祠堂、72个厅坦,如今还剩几许?原来村中有云门书屋、碧山书屋、耕读园等,如今也不知还在否?
    掀开现代历史篇章,关麓汪氏出了个中共黟县组织创建人之一、在抗日前线英勇杀敌而献身的汪希直烈士;宏村汪家出了个在茅家岭暴动中突击在前,勇夺敌人机枪,杀出重围,后来成了东海舰队副支队长的汪镇华烈士。黄陂汪家呢,当然丝毫不逊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忠诚实践者、新安小学第二任校长、新安旅行团的创始人、人民教育家汪达之,就是从云门塔下走出去的汪家子弟。可惜的是,至今还没能理清汪老师是黄陂汪氏的哪一支哪一房,这不能说不是谜。
    章水毫不吝惜地日夜流淌,年复一年地滋养着这片沃土,黄陂已随着时光逝去而消失,“万仞巍然叠嶂中,泻来峻落几千重”的碧山涵盖了人居村庄,年轮划下一个又一个问号,告诉我们的是:碧山好个“谜”。

-----------------------
Z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60

回帖

1507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0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6 17: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ZT
-------------------
宏村因水而称最美的山村,因水而荣登世界文化遗产目录。考其原委缘于火。据《弘村汪氏家谱》记载:宏村始祖汪氏原籍徽州区唐模村,在金陵经商,遭火灾而迁往黟县祈墅,未料又遭火灾,而再度迁往宏村。汪氏因惧火太甚,不惜代价兴修村落消防水源防治火灾。建村之初,宏村汪氏家族就三请风水国师何可达实地堪验,为宏村制定了一个的村落消防水源规划:“引西溪以凿圳,绕村屋其长川,沟形九曲,流经十湾,坎水横注丙地,午曜前吐土官。自西自东,水涤肺腑,共夸锦绣蹁跹,乃左乃右,峰倒池塘,定主甲科延绵,万亿子孙,千家火烟,于兹肯构永乐升平。”[6]按照这个规划,他们先将村中心一天然泉眼挖掘成半月形塘(月沼)蓄水,“以潴内阳水而镇朝山丙丁之火”。思齐公“出储万余金,凿圳数百丈,引西来之水,南转东出,而予三曲处,沦小浦,又分注西入天然窟。窟之四畔,皆公(思齐公)租田,计五十有一 ,旋施人力,浚而大之,形如半月,环拥祠前,而月沼之名号立,而月沼之规模成。临渊载泳,每令人,有渊渊其渊之想,语云:地灵人杰。又云:人杰地灵。吾于此而叹天工人巧,而臻其妙矣。”[7]西溪常年溪水不断,溪水沿水圳源源不断地流向家家户户,整个村落水脉相连。后因人口繁衍,村庄规模扩大,“月沼”之水不足御火,汪氏后裔思“明永乐时〔1403〕,思齐公从地师何可达先生指画,凿疏月沼,畜内阳水,而火灾寝息,人得安居。堪舆之说,信有徵已。历隆万间,椒枝孔蕃,堂构聿增,月沼之前,及左右两旁,百堵具兴。识者忧之以南方山赤如烈焰也,忆前人遗言,谓新溪绕南之北畔,有双石田数百亩,能再凿池,蓄中阳水,子孙其更逢吉。万历丁未〔1607年〕,爰踵疏月沼旧规,抉田百亩,凿深数丈,周围四旁砌石立岸,名曰南湖。受圳西来之水,潴汇明堂,渊深四映,诸峰远近,倒影入池。”[8]至此宏村汪氏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历时200多年,终于完成了这一完整的村落消防水源系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546

回帖

9311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9311
发表于 2008-10-26 23: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英本家可以先搜索一下,就不会重复发一些资料了
从黟县碧山(黄陂)走出的汪家后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63

回帖

2554

积分

认证会员

铁佛公之后

Rank: 6Rank: 6

积分
2554
发表于 2008-11-29 21: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谁知道安徽省休宁县渠口乡上演村上山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