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9-2 12: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和平年代一些重大火灾,在清代诗文中也有很多反映。如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772年1月29日),江苏仪征长江江面上盐船发生火灾,焚毁盐船130余只,烧死和溺死1400余人,是一场特大火灾。清代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汪中,字容甫,江苏江都人。当时正回扬州探亲,目睹了这场惨不忍睹的浩劫,写成一篇《哀盐船文》以志哀悼。此文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篇难得的集中描写火灾景象和惨状的文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辛卯,仪征盐船火,坏船百有三十,焚及溺死者千有四百。是时盐纲皆直达,东自泰州,西极于汉阳,转运半天下焉。惟仪征倌其口。列樯蔽空,束江而立,望之隐匿城郭。一夕并命,郁为枯腊,烈烈厄运,可不悲耶!
于时,玄冥告成,万物休息,穷阴涸凝,寒威凛栗,黑音拨来,阳光西匿。群饱方嬉,歌谔宴食。死气交缠,视面惟墨。夜漏始下,惊飙勃发。万窍怒号,地脉汤决。大声发于空廓,而水波山立。
于斯时也,有火作焉。摩木自生,星星如血。炎火一灼,百舫尽赤。青烟淡淡,缥若沃雪。蒸云气以为霞,炙阴崖而焦熟。始连楫以下锭,乃焚如以俱没。跳掷火中,明见毛发痛署田田,狂哗气喝,转侧张皇,生涂未绝,攸阳焰之腾高,鼓腥风而一呋,泊埃雾之重开,逐声销而形灭,齐千命于一瞬,指人世以长决,戾发冤气之君蒿,合游氛而障目。行当午而迷方,扬沙砾之嫖疾。长增败絮,墨查炭屑,浮江而下,至于海不绝。
亦有没者善游,操舟若神,死丧之威,从井有仁,旋入雷渊,并为波臣。又或择音无门,投身急濑。知蹈水之必濡。犹入险而思济。挟惊浪以雷奔,势若技而终坠。逃灼烂之须臾,乃同归乎死地。积衷怨于灵台,乘精爽而为厉。出寒流以浃辰,目骏骏而犹视。知天属之来抚,悉流血以盈毗追,诉绝死之悲心,口不言而以哀。
若其焚剥支离,漫患莫别,围者如圈,破者如珏。积埃填窍,俪指失节。嗟狸首之残形,聚谁何而同穴!收燃灰之一杯,辨焚余之白骨。鸣呼哀哉!
且夫众生乘化,是云天常。妻孥环之,绝气寝床。以死卫上,用登明堂,离而不惩,礼为国殇。兹也无名,又非其命,天乎何辜,罹此冤横!游魂不归,居人心绝。麦饭壶浆,临江鸣咽。日坠天昏,凄凄鬼语。守哭遁道,心期冥遇。唯血嗣之相依,尚腾衷而属路。或举族之沉波,终狐祥而无主。悲夫!从家有坎,泰历有祀,强饮强食,冯其气类。尚群游之乐,而无为妖祟。
人逢其凶也邪?天降其酷也邪?夫何为而至于此极哉!
著名学者杭世骏阅此文“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因此传诵一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