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0122|回复: 4

<转载>我与花山谜窟

[复制链接]

174

主题

1214

回帖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建公支下绩北坦头“世承堂”汪氏

Rank: 8Rank: 8

积分
32646
发表于 2008-7-10 22: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与花山谜窟  
             -----江志伟


为了参加花山谜窟国际论坛的学术交流,早些时候笔者又一次走进了“花山谜窟”屯溪石窟群,复活记忆,梳理谜踪;破谜趣事,略有突破。乃守当年诺言,将“我与花山谜窟”的最新信息,及时报告给诸位一直关注此事的读者朋友们。

再进神秘石窟群

作为一个对华夏人文地理颇感兴趣的作家,我是1999年初夏应邀走近这群神奇的石窟并进行考察、研究的,邀请我的是正对这些石窟群进行旅游开发的黄山旅游股份公司。在此之前,我只知道这花山区域有一些敞开的小石洞,当地村民都说是古人采石留下来的废弃采石场。谁也没有料到,最后竟然一下子发现了36个石窟,而且有的石窟大如地下宫殿,有的长如地下长廊。这36个石窟,有的敞开在山野阡陌小路边,有的深藏在半山腰荆棘草丛中,有的妙隐在山脚江河水底。其隐秘度之高,连绘制军用地图的测绘兵都未能全部发现这些石窟,连当地的村民都无法想象自己家的自留山的山肚里居然有这么多地下石窟、石窟里居然有这么庞大。

作为一个最先走进神秘石窟群的作家,我见证了花山谜窟神秘面纱的揭开过程,并跟踪采写出中国乃至于世界上的第一组花山谜窟揭谜系列长文。第一次探访石窟群的时候,翻山越岭,左奔右突,最后连向导也迷了路,以至于那天的午饭迟至下午三点多钟才吃到嘴;第一次探访35号石窟的时候,我是与清淤民工们一起到达半山腰的。当我们披荆斩棘在一人多高的荒草中走近山壁时,我的面前并没有什么石窟的洞口,只有荒坡、野草和石缝。当民工们的钢钎、羊镐和铁锹将一线天石缝慢慢扩大为洞口的时候,我和民工们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第一次跟随民工打着手电筒爬进一片漆黑的石窟洞里时,在我面前展现的并没有什么石窟,而只是已经板结、石化了的淤泥碎石,我的爬行考察是在民工们的清淤拓进中缓缓蠕动前行的;第一次让我惊讶的是,随着清淤的日夜进行和石窟的峥嵘显露,我为石窟的如此高大、如此壮观而惊讶,更为石壁上的清淅如新的凿痕纹饰而惊讶;第一次如此系列的创作,是在“北纬30度神秘线上的又一处世界奇观”的灵感闪现的时候,于是我将这个灵感用作这组系列破谜文章的开篇第一章的标题,并紧抓不放、不时闪现;第一个破谜不眠之夜,是在2号和35号石窟清淤结束的那天深夜,面对电脑荧屏,我按动键盘打出了采石场说、贺齐屯兵说、花石纲说、方腊洞说、临安造殿说、徽州府渔梁坝说……等破谜假说的文字,情绪亢奋得彻夜无眠直到东方即白;第一次感受到成就感的时候,是在我的这组系列破谜文章刚刚在“安徽发行第一报”《新安晚报》上发表到第四篇、并相继在《中国文物报》等报刊发表、屯溪石窟群的名声因此而已经越来越大的时候,江总书记欣然走进第35号石窟并将之命名为“花山石窟”;第一次拿出既能服人又能服己的破谜定论“越王勾践藏兵洞”说,是在我对花山石窟群不远处的烟村石窟群和邻省浙江省龙游县的龙游石窟群进行了比较学意义上的考察归来的那天深夜,我发现,在此前已经提出的20个破谜假说中,唯有这第21个假说“越王勾践藏兵洞”说,是最有史料文物佐证、最能自圆其说、最有石窟遗迹支撑的破谜定论。

再考龙游石窟群

在花山石窟群发现之前,龙游就已经发现并开发了24个石窟中的5个石窟作为龙游石窟群景区对外开放;而在花山石窟群发现并进行开发的时候,烟村又发现了24 个石窟。为此我分别前往这两处探访考察,我发现龙游之行确实不虚此行,对于花山谜窟的揭秘不啻具有突破性的飞跃,而且因为地处两省两地的两处石窟群竟然有如此之多的相同之处,它向我们提出一个有趣而严峻的课题:相同之处何其多,到底说明了什么?

第一,他们都处在北纬30°神秘线域内。花山谜窟为北纬29°39′34″——29°47′7″,而龙游石窟群则为北纬28°44′——29°17′,均在北纬30°神秘线域内,都被罩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神秘面纱。

第二,他们都隐秘地分布于离江不远的群山之中。花山石窟群在新安江的南岸,而龙游石窟群则在衢江的北岸,它们同属新安江水系,其隐秘程度都相同地表现在当地村民百姓怎么也没想到这山体里有这么多石窟和石窟里边竟然有如此庞大恢宏。

第三,它们都是古代人工开凿而成的、石窟成群而互不相通的地下石窟群建筑,而非天然溶洞。花山石窟群目前已探明的石窟至少有36个,而龙游石窟群也已探明24个,但花山石窟群的石窟内部规模更恢宏、架构更复杂、气势更庞大。

第四,它们都在窟内岩面上凿有大面积的美丽、有序、清晰的、装饰味很浓的、种类繁多的凿痕花纹。花山石窟群的凿痕花纹种类多达18种,而龙游石窟群则只有一种统一的样式。

第五,它们在窟内岩面上都发现了人工石刻符号遗存。花山石窟群在24号石窟窟顶横梁上发现了九黎氏部落文字符号刻痕,在35号石窟内发现了尖喙鸟、砖瓦刀和长弧线等石刻图形;而龙游石窟群,则在1号石窟发现了鱼、鸟、马动物浮雕,在2号石窟发现了“之”字粗壮线图形。

第六,它们都有许多扑朔迷离的谜团,都未找到历史记载。关于这些石窟群何时、何人、何故、如何开凿,那么多的石料去了何处和如此庞大的工程为何没有记载等在两处均为谜团,只不过龙游石窟群已从南宋人周大忠等人的诗句中找到了石窟存在的最迟下限时间的以诗为证,而花山石窟群则暂时未呢能觅得关于它的片纸只字资料。

第七,也是最富新意的相同之处是,它们都处在山越文化、新安文化的次核心空间,具有相同的地域文化背景。更惊人的是,它们都与春秋时期那段“越王勾践复仇”的史实有关。

再钩历史为破谜

当两处石窟群以其诸多相同之处却都无法从出土文物、记载资料寻找破谜锁孔的时候,当两处石窟群以其诸多令人费解之处强势否定“废弃采石场说”的时候,我选择了走进历史长河,以石窟群为参照系,在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间逡巡,从历史钩沉中去寻找新的破谜思路,最后,定在春秋期间的一段非常著名的历史事件上,这就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立志复仇、长期准备、终于灭吴的史实。

据《黄山市历史》载:“春秋时期,吴、越、楚三国互相攻战,争夺土地。公元前6世纪,越国兴起,统治着我市区域这块土地。其后吴越争霸,越国战败,这里为吴国所控制。公元前473年,越国攻灭吴国,此地又复为越国统治。”花山石窟群和烟村石窟群所在地黄山市的这段春秋历史,恰恰也是龙游石窟群所在地的姑蔑(今龙游)当时所同时经历过的。这种共处同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同为浙、皖交界处的地域,又都具有诸多相同之处的石窟群谜团,使得我理所当然地要将两处石窟群结合起来并置于这段春秋历史坐标系上去研究。

这是一段非常著名的、不无戏剧性色彩的史实:在公元前494年,越国被吴国战败,到公元前473年越国又攻灭吴国的22年漫长岁月中,越王勾践一边实施韬晦之计,屈当奴仆,骗取赦免,卧薪尝胆,立志复仇;一边实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仇计划,建立秘密战备基地,扩充兵源,训练兵员。花山石窟群、烟村石窟群和龙游石窟群就是这段漫长的备战期间里越王勾践为复仇伐吴而秘密凿建的地下战备基地。

这种战争态势,我后来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工程兵指挥所军事建筑部计划参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训练部副部长、正师级大校王雪生绘制的一张《越国灭吴战争示意图》上获得了相当直观的军情史况。同时,也查阅到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董楚平了在《故宫博物院院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了龙游石窟群“可能是勾践卧薪尝胆时的后方战备设施”的猜测;并进而发现:以论文的形式对此进行专题性深入阐述论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建筑学学会会长、建筑史分会会长、联合国教科文顾问、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杨鸿勋先生断然提出了龙游石窟群的“石窟绝非开采石料所形成的矿井”,而是“越王勾践伐吴秘密基地”的论断,这些都给我的关于花山石窟群的“越王勾践藏兵洞”假说和研究予以了极大的支持。

b]再说越王藏兵洞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支撑“越王勾践藏兵洞”这种假说的论据大多有史可证、有据可对,并且都能在花山石窟群、烟村石窟群和龙游石窟群中找到相应的物证。

首先,秘密战备基地藏兵洞为何选在屯溪和龙游?这是因为屯溪、龙游不仅地处崇山峻岭间,而且位于远离吴都的越地最偏僻的西南边陲,可谓备战的最佳地点。再加之备战基地全系“凿石为室”的地下,隐蔽性更强,便于瞒过敌人的监视,在石窟里边制作兵器,训练军队,储备战略物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地下备战”。

其次,为什么战备基地要选择开凿石窟群?主要原因有这么三点:一为备战行动态势所决定,必须选择隐秘之路,按《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的记载,勾践当年是采纳了他的大夫逢同的谏议“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于是匿形于地下石窟群中。关于这一点,我已在35 号石窟大斜面处右侧石壁上,奇迹般的发现了隐形鸷鸟的石刻图案。而在龙游石窟群的1 号石窟的洞顶石壁上,我也发现有类似的隐形鸷鸟石刻图案;二为越国的同盟军、被吴国打败的徐国的遗民向来就有“凿石为室”的传统和技术(见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又有相当长的开凿建窟时间,这为勾践的藏兵洞“匿形”备战方略的实施,提供了最佳的技术和时间上的条件和保证;三为屯溪、龙游的山体岩质条件适合大型石窟群的凿建。在中国历史上,处于被吴国征服、管制、监视劣势下的越王勾践的复仇之战,究竟在何处屯聚、训练大量的兵员,在何处秘密制造兵器、囤积军备物资,一直是个没有记载的历史之谜。石窟群之谜的“秘密战备基地”藏兵洞说,或许是个破谜的突破口。同时,也可藉此揭开三处石窟群为何难觅历史记载之谜,因为它们都是绝对机密的军事秘密。

第三,倘若我们以“秘密战备基地”藏兵洞说来观照石窟群的情况,许多不解之处便可迎刃而解:按《史记》记载,哀公十三年伐吴越军总数为49000人,全在外地秘密训练而成,三地石窟群总数至少有80多个,且窟内庞大,足以容纳得下。窟内大量存在的石室、石房、大练兵场、小练兵场、楼上楼阅兵台等石建筑设施,可满足他们的军备、军训和生活;窟内的诸多水塘、水井、水池,不但可供士兵的生活饮用,而且可作打制兵器、工具时的淬火之用;花山石窟群35石窟石壁上的隐形鸷鸟变形图案符号,龙游石窟群1石壁上的鸟形浮雕,都是“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战略的形象图释之作,尤其是花山石窟群的变形抽象鸟图案,更有妙不可言的说服力;两处石窟群均为单口出入,而又各不相通,这显然是为了满足越军各部分训、绝对隐蔽、便于控制的战备基地的要求而特地有意设计的。

最后,据考古发现:从皖、浙交界处的屯溪、开化、常山、衢州、龙游一带的出土文物中,都发现有相似的战争遗址和遗存,这些出土文物表明:这一带当年确是屯溪、烟村和龙游这三处秘密战备基地的战时联络线。

再读《离别》巧佐证
《离别之辞》原为越人被征入伍时,父子兄弟之间诀别送行时的歌谣。这首歌谣,在勾践伐吴秘密备战的整个过程中几乎悄悄传遍皖、浙相关越地。但这首歌谣随着越国复遭灭亡,随着历史大河的疾驰,也非常遗憾地在很多地方已经渐趋消失,甚至失传。但值得庆幸的是,这首《离别之辞》不但神奇般地在屯溪一带被顽强地保存下来,而且被史学工作者载入了史册,使得我们今天能从这份弥足珍贵的史料中,寻找到越王勾践“秘密战备基地”藏兵洞说的又一个佐证。

这首春秋时代的送别之歌,后来成为了秘密战备基地藏兵洞石窟群中的军训之歌,成为了一声令下冲出藏兵洞石窟群的越兵出征吴时所唱的战歌。《离别之辞》全文如下:“戟驾殳,踊跃摧毁我们的世代仇恶!发扬我王神威,誓不屈服!三军从天而降,无强不诛!战士誓死报国,一当百夫!天道护佑正义,吴军自灭自屠!洗雪我王宿耻,威震八都!一军奋战到底,如貔如貅!人人勇敢杀敌,呜呼呜呼!”这首连用8个惊叹号的战歌,气吞山河,势如破竹,铿锵有力,如哮如吼。张扬一种精神:“洗雪我王宿耻”,“誓不屈服”;激发一种斗志:“一军奋战到底”,“无强不诛”;向着一个目标:“摧毁我们的世代仇恶”,“誓死报国”。歌中虽然没有只字提及石窟群秘密战备基地,但每一句都折射出秘密战备基地的军训奇效,每一句都显现出这些长时间在藏兵洞石窟中军训的士兵一旦冲出石窟群时的那股跃跃欲试“一当百夫”的气势。我提请大家特别注意“三军从天而降”这句歌词,因为它当中蕴含着石窟群秘密战备基地藏兵洞的最大历史信息。藏兵洞石窟群洞口都在山颠或半山腰,相对于战场它具备“从天而降” 的态势;石窟群隐秘在万山丛中石山体内,荒山野岭间突然跃出千军万马,岂非“三军从天而降”?地上本无车马,天上不可能降下天兵,面对突然出现的越王兵阵,吴军怎么也难以想到“三军从天而降”,竟然来自被自己征服,控制和监视着的国土上的地下石窟群。因此,这是对石窟群秘密战备基地藏兵洞的画龙点睛般的艺术表现,这是对石窟群秘密战备基地藏兵洞战略决策的尽情讴歌。

b]再来试破千古谜

根据越王勾践“秘密战备基地”藏兵洞说,现在,我可以再来逐一破解谜窟之谜了——

这些石窟群是何时开凿的?

——是春秋时期开凿的,距今已有2490多年。

这些石窟群是何人开凿的?

——是越王勾践采纳了他的大将逢同“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的谏议,而由善于“凿石为室”的徐国遗民开凿的。  

这些石窟群是何故开凿的?

——是越王勾践为了复仇、灭吴、兴越,而将制作兵器、训练军队、储备战略物质等秘密战备基地的藏兵洞建在山体地下而开凿的。

这些石窟群是如何开凿的?

——是根据藏兵洞的不同要求、经过统一规划、分洞开凿的。参与开凿的徐人工匠,均用手锤、钢钎或铜钎手工开凿,不排除采用了较先进的测试工具(大斜面处的技术处理等)和较先进的开凿技术。

这些石窟群的石壁上为什么要刻制那么美丽的凿痕花纹?这些凿痕花纹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样式?

——这些凿痕花纹的刻制目的,一为消除石窟内的回声影响,二为缓解石窟表面的氧化速度,三为使石窟美如家庭,稳定军心,给越军官兵们以精神上的愉悦。由于是好多徐人工匠同时开凿,又由于这些徐人工匠各人手艺师承、风格和出手的不同,因此导致了石壁上的凿痕花种类繁多、各不相同的现象。

这些石窟群的工程如此庞大、壮观,为什么历史史料中没有任何记载?

——这是因为这是一个机密程度相当之高的秘密军事工程,所以各种史料均不得记载。当然,也不排除这些记载了藏兵洞的史料由于某些原因而至今仍未被我们发现的可能。

为什么说花山石窟群的开凿早于龙游石窟群?

——花山石窟群秘密战备基地藏兵洞较之龙游来似乎更早些设立,因为它在越域更显偏僻、隐蔽,善于“凿石为室”的徐人南迁时更先抵达屯溪,这都使得花山和烟村理所当然地成为勾践设立秘密战备基地的首选之地;另外,窟内规模更恢弘,构架更复杂,尤其是凿痕花纹更考究更多精雕细刻异体纷呈,无不说明了花山石窟群的秘密战备基地藏兵洞的设立,相距临战时间更远些。

当然,关于“秘密战备基地”藏兵洞的假说和“花山石窟群更早凿建”的猜测,最后还得依仗科学的考古发掘获得的遗物遗迹的物证才能定论(因为目前屯溪与龙游均由于旅游开发急于产出的原因而未能清淤到底)。因此,我们只能说,读者诸君现在所读到的,只是我与花山谜窟的2007而已……

我与花山谜窟有缘,我与花山谜窟有趣。我以作家的身份走进花山谜窟,向读者朋友们奉献出一部《花山谜窟揭谜》的大特写文集;我以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的身份走进花山谜窟,向第一届花山谜窟国际论坛提交了一篇论文并将源源不断地推出新著述。

花山谜窟:我的键盘因您而更加欢快,我的生命因您而更加美丽!谢谢您,我的花山谜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1489

回帖

3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4596
发表于 2008-7-11 13: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大疑问:在那个年代,开山、凿洞、搬石比藏人更隐蔽吗?不能自圆其说的哦
走走汪家的路,叙叙汪家的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1214

回帖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建公支下绩北坦头“世承堂”汪氏

Rank: 8Rank: 8

积分
32646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20: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从故园徽州转来的帖子,发现其内容和论点和李宾可教授的《“花山谜窟”等石窟群开凿于汪华时期》一文除开凿时间不同,其观点有相似之处,便感好奇。
江教授教授所提出的花山石窟群、烟村石窟群和龙游石窟群是越王勾践为复仇伐吴而秘密凿建的地下战备基地,是春秋时期开凿的,距今已有2490多年。
李教授提出:古六州的石窟群,包括“龙游石窟”、“花山谜窟”、“淳安石窟”和本区域内其它会被陆续发现的类似石窟群的开凿,都是在汪华据有六州、自立为吴王的时期,作为一项“国策”动员军队和民众,在几年时间里,进行的备战工程。汪华组织领导军民备战挖洞的时间,大约就在616-621年的几年之内。
开凿时间,相差千年。
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15292

二位教授对“谜窟”的作用,观点为-------“越王勾践藏兵洞”和“汪华藏兵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主题

3515

回帖

11475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探究汪氏源流,学习汪氏文化。

Rank: 8Rank: 8

积分
1147514344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8-7-11 22: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专家总有点喜欢钻牛角尖。。。
七律·喜看女孙 屯蒙辑别步尘阶,双眸晶明神度谐。
一气混元观世界,万般依赖就娘怀。
饥啼不解人间苦,梦笑惟呈弱体乖。
年老莫愁无乐趣,含饴笑弄女孙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514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337
发表于 2008-8-3 10: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研究专家,从文学的角度出发,我愿意相信李宾可教授的猜想,这样可以在文学作品里看到一些我们老祖先震撼人心的丰功伟绩。
不过我觉得这些群窟不大可能是由我们汪华先祖那个时代一次性开凿出来的吧?应该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才对。
汪乃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