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1410|回复: 14

风亭里汪氏墓亭记(铁佛公后裔)

[复制链接]

143

主题

2530

帖子

5万

积分

天使

积分
51416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8-7-7 10: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婺源凤亭汪氏系汪华弟开国公后裔,在元代建有墓祠。郑玉(1298—1358)《风亭里汪氏墓亭记》 有详细记载:  

婺源汪辉谓予曰:“汇之先,自二十世祖徙居凤亭里,十三世而生念四府君,至汇又八世矣。府君之配曰程氏,墓在里中凤岭。环岭左右,皆其子孙之居,以其墓之近于家也。昔者,岁正之朝,族人子弟会拜族长之家,然后以鼓乐前导,省谒墓下,还宴于家,明日次谒先世诸墓遍而后止,故坟墓无所遗失。近年以来,省墓之礼既废,坟墓之失随之矣。凤岭之墓或创为宫室,或开为道路,或犯以犁锄,五患几于备矣。侵凌之祸。至有不忍言者,汇之父母方谋于家,图为兴复,族兄样闻之曰:‘是亦吾之志也。’乃合辞以告于族之长,族长首助以钱,力赞其事,然后遍告族之人。闻者以喜,侵者诶愧。于是宫室以撤,道路以塞,犁锄不敢犯,而侵疆尽复矣。又惧久而复有斯祸,围以垣墉,周五十丈,负土封之,累石砌之,创屋四楹以为拜扫之所,族人让德又建重门焉。先生幸赐之言,使刻墓上,俾吾万世子孙嗣而葺之,无或废坠,岂惟宗祊之幸,实风教之幸也。”予闻葬者必诚必信之道,古人封之若堂若坊若夏屋若斧者,所以表而识之,欲其既坚且固久而不忘也。坊墓之崩,圣人为泫然流涕,况于侵凌惊犯乎?然非有拜扫之礼,世次既远不至于遗忘者几希矣。故墓祭非古也,自近世以来,莫之能废也……汇之父名明初,其族长名元伟,于汇为曾祖云。
天生我才必有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2530

帖子

5万

积分

天使

积分
51416

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7-7 10: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该墓祠四楹,祭祀二十世祖、八世祖等,子孙环居祖墓,墓亭即宗祠。族中还有族长,元旦族人子弟会拜族长之家,然后进行墓祭,宗族的凝聚力较强。
天生我才必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00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我是祖籍婺源的桐城南乡会宫程宗

Rank: 6Rank: 6

积分
12795
QQ
发表于 2008-7-7 12: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岭程氏为婺源湘公之下,始迁祖是湘公玄孙萌公。北宋初年始迁凤岭,至今将近四十代人。
祖籍婺源 我在合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2530

帖子

5万

积分

天使

积分
51416

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7-8 12: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两家怎么走得这么近呀?
天生我才必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2530

帖子

5万

积分

天使

积分
51416

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8-21 13: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砂乡的杭州坞村,初名凤岭,因为村人多在杭州经营木竹,所以村民的风气、礼节多效仿杭州,因而改名杭州坞,这个地名就是徽商经营在地名上的真实记录。
天生我才必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2530

帖子

5万

积分

天使

积分
51416

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8-21 14: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凤亭里现属镇头镇游山村珍珠山。
天生我才必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2530

帖子

5万

积分

天使

积分
51416

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8-21 14: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婺源凤亭始祖47代守松支派;休宁旌城始祖53代起祖支派;祁门鹏源始祖62代员支派;以及中屋支派、龙源支派、鹏源支派等。
以上皆铁佛公后裔。
天生我才必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2530

帖子

5万

积分

天使

积分
51416

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9-27 10: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旌城在休宁城西50华里。唐开成年间,汪铁佛九世孙汪起祖始迁于此。此后,汪起祖八世孙汪员迁休宁城西130华里之鹏鹄原(又名坑口),十七世孙汪崇德迁休宁城西40华里之当坑(今珰金),汪崇礼迁城西30华里之上资村;十八世孙汪绅迁山背。汪起祖十五世孙宋承务郎汪旦始迁石田,汪旦之后汪信元末又迁城西30华里之首村;开国公二十四世孙进士汪济之孙汪□(该字为木旁,右边是上西下山)、汪熏兄弟由旌城始迁溪口。此外,休宁陈村、古林,黟县的玛川(玛坑)、李村等汪氏均出旌城派。

苏州临顿路东花桥巷汪氏
此支汪氏是铁佛公休宁支系,本支始祖士荣于清初迁吴。因世居苏州临顿路东花桥巷,是为东花桥巷汪氏。硃卷中收入本支家族中5人,即汪朝模;汪朝棨,汪麟昌,汪廷枏,汪毓煊。[ix]道光二十二年汪朝棨后裔汪景纯与从子廷枏承其父翼铭遗志,在苏州平江路魏家桥南创立汪氏诵芬义庄,置田一千零八亩,潘世恩为之记。[x]民国《吴县志》中有该家族祠堂的记载,"善行汪公祠在平江路潭子里,祀清旌表善行工部员外郎汪留堦,子翼镐、翼铭配。道光二十一年建,并祀通议大夫士荣、虞炳,议叙道鼎煌等于寝"。[xi]另外,留堦、翼镐,县志中都有传记。该支家族庚申之乱时举家迁至上海。笔者曾对迁到上海的汪氏后裔汪宗锷先生作过采访,根据汪先生的回忆,以及家中遗留的一些资料,可知,汪朝棨是其祖父,汪朝棠是其本生祖(汪宗锷先生的父亲汪仪周曾出绍给汪朝棨为嗣子),"长毛"之乱时,他们整个家族迁至上海,并在上海定居。

苏州娄门内北街汪氏
铁佛公后裔大泽移居休宁县潜阜,其子高樘清初由休宁移居苏州,是为本支苏州汪氏始祖。该支家族因世居苏州娄门内北街,是为娄门内北街汪氏。硃卷中收入本支家族4人,即汪凤池、汪凤梁、汪凤藻、汪荣宝。[xii] 这支家族在苏州甚至整个中国都很有影响,是一门出三拔贡(凤池、凤瀛、荣宝)四知府(凤池、凤藻、凤瀛、凤梁)的外交官世家,参与了晚清民国历次重大事件,如甲午战后的中日交涉、晚清钦定宪法的起草、与保皇派的论战、辛亥革命等等。对晚清民国政局都有深远影响。

上海诸翟镇龙江汪氏
旌城孔怡公后、仁贤公后、使隆公后。
始迁祖八十世汪宽,后世汪文明、汪世儒居龙江诸翟紫堤村。

桐城双港南河坂汪氏
旌城孔怡公后、仁贤公后、使隆公后。
始迁祖八十世汪宪,后世汪之纪等,居桐城双港。
该支与孔怡公良公后英贤、仁贤、友贤、立贤合修家谱曰:南河坂汪氏家谱。
岭股:英贤公后,居怀宁茶水岭罗庄、郑家河、枞阳镇、贵池殷家汇、东至葛公镇。
坂股:仁贤公后,居桐城双港三友村。
塥股:友贤公后,居桐城青草塥三河坂。
渡股:立贤公后,居桐城新安渡。
天生我才必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2530

帖子

5万

积分

天使

积分
51416

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20: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和堂藏画
苏州汪氏《中和堂》的祖先,依据清代汪氏族谱记载(汪琬编辑、汪朝监修)其始祖汪铁佛,唐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封宣城郡开国公。至八世祖汪伯佑(诰赠奉直大夫。州同知加二级),居安徽徽州休宁县千秋乡仙凫里,世代官宦,荣禄显赫,为徽州望族。至五世祖汪士荣始迁吴,住苏州城阊门内临顿路东花桥巷内。汪朝的高祖汪虞炳,曾祖汪留,祖父汪翼铭,至其父汪景淳都出入仕途,母亲潘氏为乾隆壬午举人、乙卯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潘奕隽的孙女;乾隆乙酉恩科举人、乙卯恩科一甲三名进士潘世璜的女儿;道光丁酉拔贡、癸卯举人、乙巳进士、翰林院编修潘顺之的妹妹。汪、潘两家都是苏州名门望族,联姻为亲,政治上、经济上的实力显得更加雄厚。从近现代至今,汪氏家族、潘氏家族之间的私谊关系绵绵不绝,保存完好的东花桥巷汪宅,一九八二年被苏州市人民政府定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中和堂所藏书画,多为汪朝(字玉森,道光乙未六月生,丙辰翰林。江西道监察御史,掌河南道署,掌陕西道、云南道察院)、汪朝棠(字芾村,户部广东司员外郎、福建司正部兼捐纳房总办)兄弟二人上款的作品,如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潘曾莹、道光二十五年进士潘遵祁、道光三十年进士周星誉、同治七年进士洪钧、同治十三年进士陆润庠等,以诗、书、画的形式倡和应酬。雅儒风流的艺术作品,既反映了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社会地位,又反映了当时显贵达人的生活侧面,从而又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社会形态,对研究苏州近现代历史和文化的传递和发展有较高的文史价值。又证实了汪氏家属在当时的苏州地区所具有的政治背境和经济基础。
天生我才必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2530

帖子

5万

积分

天使

积分
51416

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08: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盼能得到婺源宗亲的指导,介绍一下凤亭里和凤岭的有关情况。
天生我才必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