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六州”范围内发现多处人工石窟群
《汪华与“古六州”石窟群》之五
李 宾 可
清华大学,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北京 100084
摘要 出花山谜窟、龙游石窟之外,在“古六州”范围内,还发现了多处人工石窟。它们是歙县烟村的石窟、歙县桂林镇的石窟、休宁古城岩的石窟、安徽石台县的石窟、龙游县上畈的石窟、龙游县的翠光岩石窟、浙江千岛湖淳安的石窟和江西休宁临溪十八间房的石窟。今后在这“古六州”范围内。,还有可能发现新的石窟。
关键词:“古六州”,人工,石窟群
1992年发现的浙江龙游石窟群和1999年发现的“花山谜窟”石窟群,都在“古六州”范围之内。“古六州”就是现在徽州的前身、汪华曾经统治的六州,即歙州、宣州、杭州、睦洲(今淳安)、婺州(今金华)、饶州(治所在今波阳),隋唐之际汪华受唐封“持节总管六州诸军事”,实际上是六州的首长。“古六州”今天是皖、浙、赣边区,在7世纪初,则是正在发展的一个完整的地区。看看地图就知道,“六州”相距很近,有水、旱路的连接,相互关系是密切的(见附图)。红线围起的是六州的范围,黑字标出的是古地名。这张图似乎是今人揣摩绘制的“古六州”地区。
隋唐之际的“古六州”
“古六州”范围内迄今已经发现的人工开凿的石窟群,包括“花山谜窟”和龙游石窟在内,已经有10多个,同大家熟知的“花山谜窟”有许多相似之处。简要情况罗列如下(主演根据网上的报道):
1、 龙游石窟[sup]([/sup][sup]1[/sup][sup])[/sup]
龙游石窟位于浙江省西部衢州市龙游县城衢江北岸3公里处的凤凰山麓,距杭州180公里,距金华60公里,距衢州30公里,距千岛湖1小时车程,距大慈岩、诸葛八卦村、灵栖洞半小时车程。
1992年,世人传说中的“无底塘”在四个当地的农民的隆隆水泵声中“水落石出”。这些石窟的断代成因和用途更是众说纷坛,成为难以破解的千古之谜。
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它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体现,集人文、艺术、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因此,这一偶然发现,也被当地人称之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这是一个谜团百结的地下建筑群。在方圆0.38平方公里的土丘上似有规律的分布了大小24个洞窟,每个洞窟的面积从1000-3000平方米不等。每个洞窟从矩形洞口开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约30米。顶部呈漏斗型,洞窟内科学地分布着3-4根巨大的“鱼尾形”石柱,与洞顶浑然一体。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洞壁、洞顶和石柱上都均匀地留下古人似乎带有装饰意图的凿痕。
龙游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瑰丽壮观、巧夺天工。走进石窟,宛若时光倒流到远古。而它的“开采年代”、“开采人”、“用途”……都是千古不解之谜。
看两张照片,可见一斑:
龙游石窟的大厅
龙游石窟内部一景
2、“花山谜窟”[sup]([/sup][sup]2[/sup][sup])[/sup]
“花山谜窟”原来叫“古徽州石窟群”,2001年5月20日,江泽民前总书记参观时,题写了“花山谜窟”四个大字。
报道说:
花山谜窟
--发布人:葱儿。发布时间:2007-4-26 16:58:00
国家4A级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省级文明创建单位。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政府所在地——屯溪东郊的新安江南岸群山中,距中心城区12公里处。集青山、绿水、田园景致、千年谜窟、奇峰怪石、摩崖石刻、庙宇、古建筑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景区总体规划面积为61.2平方公里。2000年9月28日对外营业,其前身为古徽州石窟群。2001年5月20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来花山谜窟视察后欣然为景区命名题词为——花山谜窟。
花山谜窟其核心景区现已探明的石窟有36处,初步开发的主要有2号、24号、33 号、34号、35号等,石窟形态殊异,有的层层叠石,洞中有洞;有的迂回通幽,神秘莫测;有的石柱擎天,宏伟雄浑。但它非同于国内诸多著名天然溶洞,而是古代巧夺天工开凿而成的怪异石窟古迹,如此规模之恢弘、气势之壮观、分布之密集、特色之鲜明、国内罕见,堪称中华一绝,被誉为“北纬30度神秘线上的第九大奇观”。
花山谜窟青山环绕,远山近岭,浓淡相宜,徽派民居,炊烟缭绕,或隐或现,清清的新安江水从横跨东西的索拉桥下缓缓流过,一望无际的草坪,绿意浓浓,几只懒散的水牛或立或卧,骠悍的骏马或奔或停……在这如诗如画意境里探石窟之谜、乘新安竹筏、骑草原悍马,坐江南花轿、品农家佳肴以及特色三轮车、休闲茶饮、射箭、垂钓等旅游项目让您其乐融融。
花山谜窟35号洞,气势宏伟
花山谜窟35号洞的内部结构
3、歙县烟村石窟群[sup]([/sup][sup]3[/sup][sup])[/sup]
当古徽州石窟群的发现成为一个爆炸性新闻逐渐传开的时候,在其东侧歙县烟村又传出“发现烟村石窟群”的新闻。据探明,该石窟群也是坐落山包中,全系古代人工开凿而成,数量也多达36座。洞窟虽然比屯溪石窟稍小一些,但也有数千平方,深达200米,洞高10米。
因为两处石窟群紧相毗邻,形态相近,这个新发现给原本谜团重重的千古奇观又平添了不可思议的谜趣,因为黄山有72峰,离它不远的地方竟有72窟,而且黄山与窟群几乎都处于北纬30°。两个石窟群的开凿查遍史志也全无记载,这个浩大的工程如何做到如此隐蔽?两个石窟群开采出来的石料达几十万方,如此巨量的石料又被运到哪儿去了?清华大学的建筑专家们在对屯溪石窟群详加探测后也无奈地承认:至于这些石窟源于何时,如何形成,数十万方石料去了何处,如何开采和运输等等,至今仍是不解之谜。
因为没有发现,恕不能提供照片。下面的照片是花山谜窟的,表明洞口很隐秘。
一处隐秘的洞口(华山谜窟一号洞。)
4、歙县桂林镇石窟群[sup]([/sup][sup]4[/sup][sup])[/sup]
帖子是2001年贴出的,发现石窟群显然因该比这要早:也没有照片。帖子内容如下:
黄山发现三处古代石窟群
http://www.enorth.com.cn 2001-07-14 10:09
6个相距不远的古代石窟近日在安徽省歙县桂林镇新塘村被发现,这是黄山市近年来发现的第三处古代石窟群。 (按:指花山谜窟、烟村石窟和桂林镇石窟。)
近年来,黄山市在屯溪区、歙县交界地带,新安江流经的几个乡镇,相继发现大型古代石窟群。这些石窟明显是人工所为,其人工开凿痕迹清晰明显,石窟开凿构思朽妙、科学,内部体积宏大,令人叹为观止。由于年代久远,又没有任何资料存世,石窟是在什么年代开凿、由哪些人所开凿、为什么开凿、以及开凿的石料搬往何处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5、石台石窟[sup]([/sup][sup]5[/sup][sup])[/sup]
石台县在安徽,歙县西北。一个石窟算不得“群”,不过,也许会有新的发现。还是没有照片。报道如下:
新华网安徽频道 2004-05-24 10:27
安徽在线消息 (丁长杰)近日,石台县七井乡组织人员进行旅游资源普查时,再次感受到此处一石窟的不可思议。
石窟位于该县七井乡的青山河峡谷中,洞口高5米,宽约8米,洞深达100余米。洞口呈方形,内外有10多块形状相同的方石,每块方石大小约4立方米,石块上长满了厚厚的青苔,洞内潮湿阴森,蝙蝠成群。有一地下河,水流发出“轰轰”的响声。洞口两侧各有一清泉,泉水奇特,右面的泉水温度常年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到了冬季,出水口热气腾腾;而左侧一处泉水四季冰冷入骨。当地老人介绍,两处清泉水质也不一样,一处泉水烧过开水后,锅底干干净净,而另一处泉水烧过开水后,锅底结上一层黄锈。两股泉水在洞口10多米的地方相汇,更为神奇的是,汇入河中的两股泉水在长10多米的河段内仍保持两样水温。
据去年到过石窟的浙江大学一位教授分析,石窟左边不远处的古石坝、石窟内外大石块的平面和洞内有规则台阶,说明这是一处人工开凿的石窟。他还根据石窟内形成的钟乳石,推测石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那么古人为何要开凿石窟?石窟内外的大石块作何用途?大石块是怎样搬运的?两股不同的泉水又何以形成?这些石窟之谜还有待于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
6、休宁臨溪十八间房[sup]([/sup][sup]6[/sup][sup])[/sup]
临溪“十八间房”探谜
休宁县紧邻歙县。 按合理推测,作者探洞的“腊月一日”应是按中国农历纪年,相当于公历2008年1月8日,2008年2月10日上网。这应当是最新发现的与“花山谜窟”相类的人工石窟。“休宁东临溪西面的古石窟众多”这句话值得注意。没有照片,只有文字。
报道全引如下:。
休宁信息新闻网 2008-2-10 来源: 汊口中学 焦水奇
休宁东临溪西面的古石窟众多,大多被水所淹没,能真正一睹芳容而又规模甚大的要数被当地人称为“十八间房”的古石窟。
腊月一日去临溪“十八间房”探谜。从镇中出发,过村西石桥,沿着去商山的崎岖的山间小路前行,约摸四五里行程,折向北面山坞。一入山坞小径更加难行,高低纵横的水田大多已经荒芜废弃,田埂被野猪拱得泥泞不堪。路边茅草丛生。又是20分钟的跋涉,前面一堵褐色的石壁半隐半露地掩映在松木、茶棵丛中,那便是“十八间房”的所在了。
沿山拨丛木而上,走近前,一面陡立的石岩下敞开着一个高约6米的洞口,左侧并有一人高纵深斜切40度的一个小洞口。据村人说从小洞口进入,可深入地下20几米,但无出口,还需按远路返回;从大洞口入,可一路向上延伸,有小道直通山的背面,是一个贯通的山洞。
我们打着手电,从小洞口入,初极狭,头顶触及青绿的苔藓有种凉丝丝的感觉。沿斜面下滑数步,豁然开朗,似一个会议大厅,可居数百人,高处约8米,深约30余米,纵横规则不一的分列着八九个小洞。洞内碎石块堆积,大小不一,大的如斗一个竟有数吨重;小的不计其数。用手电在洞顶探射,只见凿痕整齐划一,显然是先人开采石料的遗留。我们艰难地向纵深处爬去,光线所到之处有一种氤氲之气,宛若仙境。又行进十米,有深水一潭,水质清澈。在这数九寒天水温竟在10℃左右,用数米长的树枝往水里探,深不可测。我想我们可能到达了最低处,且已在地面数米之下了,心里不免有种畏惧之感,就此我们按远路折返。
如果说小洞玲珑,那么大洞可就算是雄伟得多了。站在洞口,仰观摩崖峭壁,滴水临空泻下,石印高悬,横眺则万壑奔迎,千峰耸秀,而且徊环如拜舞之状,真可谓是非常之观。一进洞口,就忽的离地拔顶数十尺,给人凭虚御空之感。进得洞内,洞中由许许多多擎柱支撑山体,形态各异,气象万千。粗略一数纵横开凿的内室不下十几间。石窟内结构复杂、奇特,这些内室像众星捧月一般环绕大殿,形成了一个洞中迷宫。我们依山势前行,洞中依然碎石处处,举足维艰。进得最大的一间内室,室口处有一扁片状石岩凌空翘首,似龙舌。我们只得弯腰进洞,复行数十步,探得此室内又藏着一小洞,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我们就着漆黑的空气中微弱的手电光的探照,发现其内依旧深不可测,因恐其里面空气稀薄,遂返。此时只听得头顶一片窸窣之声,我陡地生出一身冷汗,毛骨悚然,心也提到嗓子眼。忙屏气凝神,沉默了片刻,洞中又恢复了平静,我们才悄悄地用手电往上探照,原来洞中石壁上黑压压地倒挂着成千上万只蝙蝠。那窸窣之声自然是它们对我们躁动的脚步声、强烈的光线的惊扰发出的抗议了。想想刚才我们的害怕,真是一场虚惊。此后我们又探了几室,每室也均有凿痕和大小不一的遗留石物,但都形态各异,别具一格,给人许多灵感的启发和想象的空间。
临溪“十八间房”古石窟,发现已久,村中人传说众多。但对其具体开凿时间,运出方式和石料去向,县志中无记载,目前也尚无定论。它正像花山谜窟一样至今留给人们的依然是一个又一个谜团。
7、龙游县上畈石窟群[sup](7)[/sup]
上畈,离龙游石窟很近。抱歉,没有图。发表在期刊上的文章,其真实程度,完全可以信赖。
龙游牛场古地下洞室群岩柱的长期抗拉强度反演,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4期,郭改梅 , 杨志法 , 陶波
在龙游县上畈村附近的牛场有一处由2个洞室组成的古地下洞室群.现场调查发现,在其中1号洞的岩柱1上出现了一条竖直的张开裂缝.据分析,这是上覆岩层对该岩柱施加过大荷载的结果,这一发现为本文研究岩体长期抗拉强度提供了条件.作者即以根据牛场古地下洞室群1号洞内岩柱1的拉裂现象为研究对象,根据最大拉应力论来反演岩体的长期抗拉强度.这不仅对长期强度研究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在古工程保护方面也具有应用价值.
8、龙游翠光岩
在关于“龙游石窟”的报道中提到翠光岩也是一处湮没的人工石窟。没有照片。在中央台“走近科学”栏目里发现一张古画的照片,贴在这里,聊备一格。
岩,从电视上照下的照片。
电视节目《走近科学》有一期叫“遥远的秘密——龙游石窟(下)”,解说词中曾提到翠光岩:
龙游的县志在全国范围内都算是非常完整、精细的,里面除了没有对龙游石窟的记载外,龙游大地上发生的事情在县志上基本上都有所考证,那里面有一段关于翠光岩的记载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原来龙游境内的衢江是一个曾经像秦淮河一样风光旖旎,繁华热闹的地方,很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诗作,据诗里的描述,当时很多文人是在翠光岩洞中观赏江上风景的,而记载中的这个岩洞就在龙游石窟群所在的地方,那么,现在这个翠光岩洞还在吗?
庆幸的是,在博物馆朱土生的带领下他们找到了当时的翠光岩洞。不过它已经远远不像记忆中那样的风光。
浙江省龙游县博物馆副馆长朱土生:我们脚底下踩的这个淤泥,原来是衢江的主道,现在改道在南边了,原来底下是衢江从这里过,这就是文献上记载的翠光岩,根据现在发现的这个翠光岩这个石窟来推断,就在几百年以前,甚至在南宋的时候,早期的时候,当时看到的石窟都在衢江水面的上面,很高很高的。
随着沧海桑田的变化,这个当时文人们品茶赋诗的翠光岩洞,已经由原来的高高在上,而渐渐深埋地下了。这一发现意味着什么呢?
陆民(龙游县旅游局长):按照我们的水利知识计算,衢江在宋朝以前,水位是在现在状况的水平面下30米到35米,也就是说宋朝以前,我们的这个龙游石窟,就是在悬崖峭壁上,而不是现在这样跟衢江平行的。
9、淳安石窟群。这是在千岛湖中心地区发现的石窟群。目前有三个,据查。均为人工开凿的。请看报道:
千岛湖惊现神秘石窟群 地质部门推断距今已千年以上
发布时间2005-10-17) 点击数:1305 来源:杭州日报
陪同记者探秘的是千岛湖镇东庄村驻村指导员邵中。1990年,他意外发现了几座高山上的石窟群。近两年来,他经过探秘、搜索、走访当地群众和请教地质专家后,证实了这一古遗迹存在。
在邵中的引路下,记者沿着崎岖山路至半山腰茂林处,一个大如3扇门的石洞口赫然出现在眼前。跟着矿灯灯光,摸黑进入高低不平的洞内,乱石的正前方是一个像模像样的正厅,几根石柱将它隔成左右两个附厅,钟乳石等依稀可见。据邵中说,这一带共有20多个大小不一的石窟洞,最长的相传有2500米,而叫得出名的可能只有三五个。眼前这个洞传说叫风洞,内还有3个通风口,洞面积约600平方米。
风洞上方是一个比它大得多的龙洞,但具体有多大还是个未知数。记者入内看到,此石窟主要由两个大厅组成,两旁有数个小洞。跨过窟洞中间一汪“龙池”后别有洞天:头顶上是一深达数十米的巨大裂缝,戏传是龙飞出去留下来的;内厅顶部倒挂着一两百只蝙蝠,灯光射去居然纹丝不动。更奇异的是,内厅壁隐约有一尊两面菩萨头像。
距这两个石窟1公里左右,邵中又带记者探访了一个面积1000多平方米、名为水洞的古迹。此古窟为跃层式,远古人工开挖的痕迹较明显:一层一层分有所谓侍卫、佣人、头领栖居的平台等。不过,窟洞水池中难得一觅的小虾,令一行人大开眼界。
一些业内行家提出,与龙游石窟、安徽屯溪花山谜窟等大多数沿江而建的石窟群不同,千岛湖石窟群均建在山腰和山顶上,而且不是采矿形成,并离城区和居住人群很近。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淳安千岛湖镇上古人唯一留下的文化遗迹,极具开发旅游价值。因此,作为刚刚获得国际花园城市的千岛湖,可以对该石窟群进行清理、保护、开发,使之成为国内外游客来千岛湖旅游的又一处探奇、破谜的古文化景点和神秘的文化奇观。(记者王成淳安记者站叶良喜 杭州日报)
10、万安古城岩石窟
万安在休宁县,古城岩是著名古迹,有纪念汪华的“吴王宫”旧址。这项资料来源于汪道显先生写的一篇文章[sup]([/sup][sup]10[/sup][sup])[/sup]。其节录如下:
汪华与王雄诞之间战争的起因及是非(五辨) (节录) 汪道显
(包括花山谜窟)是取石料修万安大桥、牌坊、铺石板路等用的,那都是唐以后的事(万安大桥是明朝造的)。据报载,近年施工时,在万安万寿山下,炸出一个人工开凿的山洞比较大,类似于花山谜窟。据考查,这个洞
这些资料均来自于网上。所用之图片亦然。笔者在此声明,“感谢这些照片的提供者,笔者使用它们,绝非出于赢利考虑”,免得产生“产权纠纷”之类的问题。
在“古六州”发现新的人工石窟,是预见到的,并不令人惊奇(见拙著《华山谜窟等石窟群开凿于汪华时期》一文),现在证据已经不少。也许还会有新的类似石窟会被发现。再有发现,还会增加新的证据。
本文所记石窟,均为人工开凿者。亦有别的石窟,资料说明是天然溶洞的,不在此列。像婺源灵岩古溶洞,有36个之多,但它是溶洞,里面“泉潭错落”,有历代游人留下的刻迹2000余处,与花山谜窟很不相同。宁波的伍山石窟,虽然为人工开凿,但显系露天开挖取石的遗迹,据说开出的洞窟有300余个。由于它与“花山谜窟”等迥不相类,也不列入,何况宁波也不在“古六州”范围内。
古城岩照片一张
参 考 文 献
1、龙游石窟,旅游指南,2003年12月5日更新
2、花山谜窟,中国电视之家,葱儿20074月26日贴,www.chinatvhome.com/fjtp_viwe.asp?id=185
3、走近中国的北纬30度系列之三(图文),搜狐博客,2007-10-16贴
4、、黄山发现三处古代石窟群,新华网安徽频道 2004-05-24 10:27
5、、石台论坛,安徽石台发现神秘石窟,嘻诡 2008-3-14发表
6、吝惜十八间房“探谜”,休宁信息新闻网2008-2-10 汊口中学 焦水奇
7、龙游牛场(注:在上畈)古地下洞室群岩柱的长期抗拉强度反演,<<工程地质学报 >>2006年04 期,郭改梅 , 杨志法 , 陶波
8、解说词,见CCTV.com-龙游石窟(下), 2007年6月20日,discovery.cctv.com/special/C18716/20070620/106699.shtml
9、千岛湖惊现神秘石窟群 地质部门推断距今已千年以上,发布时间:2005-10-17,杭州日报。
10、幸福晚年,汪华与王雄诞之间战争的起因及是非(五辨),汪道显,2007-12-17翠光
Many artificial caves were found
in the “six antient counties” area
(Li-Binke, Tsinghua Univ. Beijing 100084,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China, P.R.)
Key Words: Huashanmiku mysterious caves, Artificial caves.
Besides Huashanmiku (mysterious caves at Huashan hill, Anhui province , China) and longyoushiku (Longyou caves,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There were found many artificial caves. They are Yancun caves (Yancun village, Shexian county, Anhui province), Guilinzhen caves (Guilinzhen town, Shexian county, Anhui province), Guchengyan caves (Guchengyan temple, Xiuning county, Anhui province ),Shtai caves (Shitai county, Anhui province), Shangfan caves (Shangfan village, Longyou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Cuiguangyan caves(Cuigangyan rock, Longyou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Chun’annn caves (Qiandaohu lakes, Chun’an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Shibajianfang caves (Linxi town, Xiuning county, Anhui province). It’s probably that other caves alike might be found in thearea of “the six antient counties”(antient counties of She, Xuan, Hang, Mu, Wu and Rao in the present-day provinces of Anhui, Zhejiang, and Jiangxi respectively).
作者简介:李宾可,河北人,1939年生。清华大学教授,已退休。Email:lizc16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