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38703|回复: 22

【转帖】汪士楟文章:《越国公汪华及其有关的祭祀活动》

 关闭 [复制链接]

115

主题

152

回帖

7520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7520
QQ
发表于 2008-5-3 16: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华文化研究会成立后,我把这个喜讯告诉了我的汪姓本家同学,要他们在这方面写些文章。今天就收到汪士楟同学寄来的文章《越国公汪华及其有关的祭祀活动》。汪士楟是歙县洪琴人,旌德县二中退休教师,现在住浙江省玉环县子女处。我衷心感谢他对汪华文化研究工作的支持!现将他的文章转贴于此,供本家们阅读。
                                                     
                                                          越国公汪华及其有关的祭祀活动
                                                                (一)汪氏渊源
    汪姓,在我国宋代的《百家姓》中列于第104位,在当今按姓氏人口数量排序居第57位。汪姓是一个古老的中华姓氏,系出姬姓,为鲁成公之后。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第21位君主是鲁成公,成公次子姬满封地在汪,其后代便以邑名“汪”为姓。清代学者汪琬《汪姓缘起考》记述:“吾汪当从姬姓裔为正。”
                                                             (二)汪华—汪姓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绩溪《汪氏世守谱》:南齐(公元479年——公元502年)时,40世汪叔举始居绩溪登源里汪村,汪叔举四传生越国公汪华(又名世华)。
        汪华,绩溪人,少年时就以勇侠而闻名。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幷起。汪华以当地富豪身份应招入伍,后因平定婺源匪患有功,被当地群众推举为首领。当时四方割据,各地首领纷纷立名号称王。于是汪华带兵攻取周围郡县,占领了宣、杭、睦、婺、饶五州,扩大了势力,拥精兵十万,自称“吴王”。汪华做吴王时,为政英明,威望很高,深受百姓爱戴,所统辖地区因此安定了十余年,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唐朝建立以后,汪华看到李氏政权日渐巩固,国力日渐强盛,识时务地主动向唐王朝归附纳贡,受到唐太宗的嘉奖,称赞汪华在战乱之时保障了一方的安宁,唐朝建立后又能主动归附纳贡,应受到表扬和爱护,可以担任地方管理官员。于是让汪华总管歙、宣、杭、睦、婺、饶六州军事。任歙州刺史,封越国公,食邑三千户。七年以后,汪华奉旨进京入朝,授左卫白渠府统军,参掌禁兵十七年。唐贞观22年3月(公元626年3月)汪华在长安(今西安)去世,唐高宗永徽年间归葬于歙县。
        汪华所生九子,建、灿、达、广、逊、逵、爽、俊、献,皆为衣紫食禄的朝廷命官,汪姓家族从此开始兴旺起来,子孙遍布皖南各地。宋人邓名世说:“今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华后也。”足见汪华在汪姓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安徽汪姓的盛况。
                                                          (三)歙县洪琴汪华祭典盛况
        洪琴上门坑上有一座古庙,汪氏子孙叫汪荫庙。庙堂正中高高的神龛中坐着如常人大小的汪华神像,称呼为汪公老帝。其夫人钱氏的神像安坐在庙堂后进的神龛中。汪华的九个儿子也分别坐于庙堂左右神龛中。据说农历正月十八是汪公老帝生日,洪琴汪氏子孙每年必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
        正月十五日,汪氏宗祠正中神台高搭,汪公老帝夫妇、九个儿子共十一尊菩萨从汪荫庙中迎接出来,安坐于神台上,汪公夫人单独坐在祠堂后进神龛内。神台两侧,两架十几斤重的盘龙神烛日夜长明,神台正前大厅上设有一张铺着红毯、围着雕栏的大桌子,上面陈设二十四个锡盘,内盛名贵的山珍海味,俗称“摆祭菜”,其中有一道祭菜叫“野人脚”,其实为熊掌。祠堂两壁巨幅龙、虎立轴,巨幅名家书法大作高挂,大型红木廷式家俱一字排开,上摆陈着大型根雕“八仙”,抬菩萨的红木雕花镂空鸾架陈设于两列。大厅上空,八盏宫灯日夜生辉。天井两厢分列两幅锡打铜铸的十八般仿古兵器,寒光毕现。大小几十面五色丝绸旌幡,还有华盖、掌扇,四面直径约三四尺铜制巨型大锣置于红木框架内,列于廊下。整个祠堂大厅,气势恢宏,流光溢彩,富丽堂皇,庄严肃穆,宛如一座民俗文化艺术展览馆。
        正月十七,即祭典“正日”那天,祠堂里举行盛大祭祀仪式,“司祭”站在神台前左右两侧的高脚椅上,用京韵高腔发号施令,二十四“礼生”头戴礼帽,身着藏青色长袍黑马褂,足登朝靴,手执祭器如意,迈着八字大礼步,在祠堂内上下走方阵。祭典将毕,其中还有一名“礼生”长跪于神台前,手捧祭文颂读,这叫念祭文。伴当鼓手随着祭典的进行敲锣打鼓,唢呐管弦齐鸣。缕缕檀木清香幽幽四溢。这种祭典盛况叫“做祭”。
        正月十八日送菩萨回庙,几十个青壮年分别抬着汪公老帝等坐的銮架,绕村游行。游行队伍前,八人分别抬着四面巨大铜锣鸣锣开道,旌幡迎风,仿古兵器随其后。汪公老帝头顶华盖,背负掌扇,俨然帝王出巡,二十四杆铁制朝天铳轰响,夹杂着炮竹声、鞭炮声震耳欲聋。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到了村前伏源河边,两名身强力壮的汪氏子民高举两面大旗,旗为长方形,有四分之一个篮球场大,后面紧跟着两名护旗手,手执旗叉,跳进河里,逆水奋力奔走,大旗迎风飘扬,旗叉叉着大旗顶端,也跟着奔跑,这叫“走水旗”。岸上鞭炮、朝天铳再次震天轰响,锣鼓声震长空,管弦齐鸣,场面十分壮观。游行结束,菩萨回庙,整个祭典方告结束。
                              (四)汪寿泰—洪琴汪氏始祖
        72世汪寿泰,约于明初迁居洪琴,繁衍生息,至清末民初,洪琴已是一个“千灶万丁“的大村子。洪琴汪氏有五大分支,上门居住着四份、五份,下门下山坑一带是大份和二份,石桥头一带是三份,每份各有分祠。新中国建国初期还存有四份厅、五份屋,解放初的洪琴小学就设在五份屋。汪氏宗祠背后有座山叫做来龙山,山的西南面是一片坡地,村民称此为长弯,72世汪寿泰之墓就葬于此。 2001年清明节,洪琴汪氏95世孙为其重修了坟墓,并新立了墓碑。
  除此,与洪琴相距两三华里不等的三个汪姓村落,均为洪琴分支出去的。其中山后和塘坞两村都在徽杭公路旁,汪堨干村在洪琴西南伏源河畔。
                                    歙县洪琴汪氏九十五世孙汪士楟
                                                 2008年4月3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主题

3084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北京汪子明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3035
QQ
发表于 2008-5-3 23: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珍贵
宁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北京汪子明
《汪氏宗亲网》
http://www.iwangs.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5523

回帖

13万

积分

天使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08-5-4 09: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楼主汪新安于2008-05-03 16:32发表的 【转帖】汪士楟文章:《越国公汪华及其有关的祭祀活动》 :
      ……                                (一)汪氏渊源
  ……汪姓是一个古老的中华姓氏,其主要来源有两个:其一,系出漆姓,……后逃到安徽歙县一带,将姓简称为汪氏。汪氏子孙即为商代汪芒氏的后代。.......

         这位汪士楟先生,可能还拿不准自己及其宗族── 歙县洪琴汪氏,到底是“汪芒氏”后代,还是“鲁成公”后代? 这可是个既简单而又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哟!

         难道他连本族的宗谱还没看通吗?或者对本族的宗谱史论和世系渊源持有怀疑态度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8-5-4 10: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月十六日送菩萨回庙,几十个青壮年分别抬着汪公老帝等坐的銮架,绕村游行。游行队伍前,八人分别抬着四面巨大铜锣鸣锣开道,旌幡迎风,仿古兵器随其后。汪公老帝头顶华盖,背负掌扇,俨然帝王出巡,二十四杆铁制朝天铳轰响,夹杂着炮竹声、鞭炮声震耳欲聋。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到了村前伏源河边,两名身强力壮的汪氏子民高举两面大旗,旗为长方形,有四分之一个篮球场大,后面紧跟着两名护旗手,手执旗叉,跳进河里,逆水奋力奔走,大旗迎风飘扬,旗叉叉着大旗顶端,也跟着奔跑,这叫“走水旗”。岸上鞭炮、朝天铳再次震天轰响,锣鼓声震长空,管弦齐鸣,场面十分壮观。游行结束,菩萨回庙,整个祭典方告结束。。。。”

====这种场面恐怕只有今日的贵州屯堡才能见到!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5523

回帖

13万

积分

天使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08-5-4 10: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 这里有个疑问:洪琴汪氏子孙历来称“寿泰朝奉”,其“泰”可能是“太”的谐音,“汪寿泰”应为“汪寿”,其“太(泰)”系指他的辈分高,不是名。根据绩溪《汪氏世守谱》:越国公汪华的第八子叫汪俊,汪俊的第三子叫汪处忠,处忠长子叫汪太微,太微传十七世至汪元澍,汪元澍的长孙叫汪寿。如果上述推测是合乎事实的话,那两个“汪寿”是否是同一人呢?这里提出疑问,请诸有关方家去考证。”

  
  我的看法如下:
   
        一,难道洪琴汪氏宗谱,竟然没有记载始迁祖的史料吗? 连他到底是“汪寿泰”还是“汪寿”都搞不清楚? 真有点不可思议!我认为他就应该叫“汪寿泰”。

        二,这个“寿泰朝奉”,应该是对始迁祖“汪寿泰”的称呼,应出现在汪寿泰墓碑中行的后部。“寿泰”是始迁祖的名讳,“朝奉”是徽州汪氏对男性亡者的传统称呼。“寿泰朝奉”,决不应该是所有洪琴汪氏子孙活人或死人的称呼。若是如此,那就对了。

        三,所谓两个“汪寿”,45世汪俊→汪处忠→汪太微是47世,他的第十七代汪元澍是63世,他的长孙叫汪寿是65世。而洪琴汪氏始迁祖“汪寿泰”是72世,其世数相差七代,怎能混为一淡?

        文主的以上疑问,既是逻辑性的错误,又是常识性的错误,更是不负责任的主观臆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152

回帖

7520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7520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5-4 10: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汪士楟不是专家学者,他能写出这篇文章,说明他对汪华文化研究的关心和支持,精神可贵。文中可能有些地方不准确,那也没有关系,只供我们读者参考。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些问题会搞准确的。我们不必苛求,只要大家都来研究就是好事。我感到,文章第三部分对汪华祭典活动的记述,是非常珍贵的。因为现在能讲出那样气势恢宏场面的人已经不多了。至于对自己家谱搞不清的本家,还多着呢。我就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家谱,这里有许多历史原因。我们在论坛上,可以对问题展开讨论,但对别人一定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多商榷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5523

回帖

13万

积分

天使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08-5-4 11: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汪华与夫人钱氏(唐朝左武卫大将军之女)所生九子,建、灿、达、广、逊、逵、爽、俊、献,皆为衣紫食禄的朝廷命官,……其夫人钱氏据说与汪华不睦,被打下冷宫”
???

        其他第一、三、四、五房夫人都没有了? 二房钱氏一人竟生养了九个儿子?还是与汪华不睦,被打下冷宫? 这符合逻辑和常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5523

回帖

13万

积分

天使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08-5-4 11: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汪新安于2008-05-04 10:54发表的 :
汪士楟不是专家学者,他能写出这篇文章,说明他对汪华文化研究的关心和支持,精神可贵。文中可能有些地方不准确,那也没有关系,只供我们读者参考。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些问题会搞准确的。我们不必苛求,只要大家都来研究就是好事。我感到,文章第三部分对汪华祭典活动的记述,是非常珍贵的。因为现在能讲出那样气势恢宏场面的人已经不多了。至于对自己家谱搞不清的本家,还多着呢。我就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家谱,这里有许多历史原因。我们在论坛上,可以对问题展开讨论,但对别人一定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多商榷为好。

        
“文章第三部分对汪华祭典活动的记述,是非常珍贵的。因为现在能讲出那样气势恢宏场面的人已经不多了”。
    确是如此,精神可嘉,应该是幼时的记忆吧。

          只是对研究的执着所致,对文不对人。 若有冒犯之处,此表真诚歉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1489

回帖

3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4596
发表于 2008-5-4 13: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心的人多多益善!
走走汪家的路,叙叙汪家的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主题

3515

回帖

11475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探究汪氏源流,学习汪氏文化。

Rank: 8Rank: 8

积分
1147514344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8-5-4 15: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歙县洪琴汪华祭典简述

这一段确实珍贵,特设精华贴。
七律·喜看女孙 屯蒙辑别步尘阶,双眸晶明神度谐。
一气混元观世界,万般依赖就娘怀。
饥啼不解人间苦,梦笑惟呈弱体乖。
年老莫愁无乐趣,含饴笑弄女孙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