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6371|回复: 2

环山园随笔之行善积德之家

[复制链接]

163

主题

634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环山园  我的精神家园

积分
13672
发表于 2008-4-8 10: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环山园随笔之
行善积德之家
        “头一家人”,“八字大门”,这是大陈地方早年对汪乃恕家的特别称号。头一家人是什么意思呢?论财富他祖父汪瀛公没有分家前财产比他多的多,没有称他头一家;论他家所处的地段,他住地方中心不在村头,不是头一家;论人丁,他父亲汪膏未生儿子之前,是各房争继的目标;论官阶,他父亲花钱捐了个嘉定县丞,没有做什么大官。为什么在他手上被地方人誉为“头一人家”呢?不可否认,他家多代来,的确做了许多行善积德之事,这不比皇上开金口封的“江南第一家”,也不是大家捧场趋附,而是众望所归。大概除他家许多有形的好条件外,他家几代做了大量公益、慈善事业的模范行为举动,使人感到信服的一种含义而誉为“头一家人”,至于“八字大门”,是他家一大群院落的总大门,是三间宽敞,外墙呈八字型的平房(专作为停轿、栓马之用的)而得名的。比地方其他人家大门结构有所不同,式样新颖,气派较大。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小巷,地面也改了,当时却是他一家人的代名词。
        汪乃恕的祖父瀛公,祖上已遗有相当家产,瀛公有五个儿子,长子嵩公善于理财,家业由他管理,当时几成了衢州各属县的垄断资本家。膏公是五弟,其他四房均子孙满堂,惟膏公娶了几房太婆,都生下女儿。这“不孝有三”。成为膏公唯一忧虑,按照祖例,长房无出,二房长子继任兼  ,其他二房各自挨个继承。他家偌大的家业,二房垂涎以已久。三房升公,心地善良,为人忠直。眼见五弟年过半百,尚无子息,十分着急,千方百计为五弟物色一门能生育的姑娘,替五弟传宗接代。之后他找了一位,面貌虽不甚好看,而据他的眼力,看准一定能生子繁孙的姑娘。膏公娶了这位太婆之后,不久有孕,可外房有人放出空气说可能要“调包”。膏公听到了风声,在临产时,请各房年长婶娘兄嫂,名为照顾产母,实则叫他们亲临监督。于是把一幢房子的中堂作为产房,各房派年长妇人伺候。生下之后,不仅是个男的,而且还是男儿双胞胎。希望五弟有后的,十分高兴。明为希望生男儿,心里希望生女的,也只好洋装高兴的样子退出产房。一个五六岁时夭折,另一个即为汪乃恕。
汪膏有了子嗣后,感到这是租留余荫,对原先他家乐善好施的家风,大加发扬,首先他所创举的是祠堂,原来汪氏宗祠毁于咸丰八年。他召集各房长辈,商议重建,各房出资之数不管多少,余下由他家支付。所以后来有人说,祠堂他家造了半个,其实各房出资也并不少,祠堂本身的田产也不少。他家争先资助极大地带动汪氏子孙更加关心、积极地参与汪祠的建设,使祠堂造的更加精细,祠堂内部祖宗是神以及纱灯、珠灯,祭祖的烛台、香炉等装潢显的更突出,以前江山各祠,一般都据以比较。
汪膏又倡设“翠文会”,“翠文会”是汪姓为奖励学子学习的一个组织。无望家子孙历来重视子弟读书。原来各房各家,对子弟求学也采取一定的措施,也出了不少秀才、拨贡、举人、禀生,也走过一些弯路。汪膏是在外面走过的,眼界比较开阔,为进一步汪家子弟读书,经过与地方长辈商议,带头出资,其他各房也大力捐助,创设“翠文会”订了具体的奖罚规则。膏公老了,乃恕虽年少,十多年由长辈辅佐料理。“翠文会”由其子乃恕料理,大86年。由于料理有方,“翠文会”的产业逐年增添,产业遍及衢州五县。为方便汪姓子弟求学,为后来翠文中学的创办奠定了基础,为普及大陈文化,培养人才,作出了不朽功勋。
        其他慈善公益事业,他家无不参与。附近各处寺庙、桥梁、渡船、石路、凉亭等建造修理,他家都有出资资助。在这些地方,解放前常看到有“垂欲堂”的字样和捐资的数目。(他家的堂号叫“垂欲堂”)对贫穷和乞讨的施舍,他家常有专人管理。
孔子曰:“贫而无  ,富而无骄”。“垂欲堂”的子弟能做到,不持财,不持势,虚心处事,和气待人,保持他们良好的家风。
        光绪二十六年,因江山刘家福“造反”,他家搬去衢州居住。老家“八字大门”内有的房子被烧,这是因为少数无赖想偷盗财物,用火把照明失火。事后有人权他家告法,他只说了声,说这大火没有殃及邻居就好,钱财是身外之物。真是“吃亏是福”的上理。
膏公太婆生日,有人劝他家演戏祝寿,太婆说:要我增寿么!演戏不如所有仓屋的租斗内增上个木寿桃,这就为我增寿了。原来江常衢一带手租谷用“租斗”进量。租斗一般比官斗(即市场交易量米的斗)大5%或10%,租斗内加上个木寿桃,容量就少,即少收佃户的租谷。六个仓屋一律在租斗内钉上一个木寿桃。
        乃恕一生致力于公益事业和他自己的家业,无意功名。他有五个儿子,几个女儿。长子志恭首任浙江省议员,二子幼殇,三子志庄曾任众议员,擅于书法,在京多年。他自己说:有人说我败了家。不错,他是败了他家许多田地房产,他把这些钱带京后,却换取了不少精神财富。当时满清皇位的薄仪等全部退出紫金城,大量皇家的古玩玉器、名人字画、印章图书等向宫外流失。他花了不少钱买下了。部分带回家乡。这些一般人见不到的东西,给后人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于民国25年,他在衢州他家收藏的古玩字画等珍品展出让人观看,可惜这些珍品在日军侵华期间,以及以后几次动乱中散失了。四子柯生曾将自己产业作股,合资建设衢江、衢常、常玉等公路。日军占领衢州时,他逃出衢州到乡下,后又返衢,一次不幸失足落水而死。五子乾生,经营商业,是衢州商业巨子,活到九十多岁。孙辈以下,已几十人,皆有成就。
        太史公曰“君子实,好行其德,… …”,膏公一门,几代相沿,不改家风,难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634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环山园  我的精神家园

积分
13672
 楼主| 发表于 2008-4-8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泠印人汪新士也是其家族人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523

帖子

8337

积分

新手上路

欢迎广大本家加我微信W3D660466

积分
8337
QQ
发表于 2008-4-8 19: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陈环山圆的每一处古宅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典故
我常常在细读后感慨万千!
永远为光宗耀祖而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