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6013|回复: 3

环山园随笔(1)——作者序言

[复制链接]

163

主题

634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环山园  我的精神家园

积分
13672
发表于 2008-3-29 09: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环山园随笔
汪辅德
前言

        沿着通往闽、浙、皖的一条公路上,在江常两市县的交界处,有块小小盘地,地名叫大陈。这里群山环抱,茂林修竹,除周围的山坡、丘陵、岩石外,可耕地不多,而人口稠密,向来村民都尽量往外寻找出路。一条弯曲小溪,称曲溪(又称玉带水),流经大半个盘地,灌溉着大部分田亩。公路把盘地划为东西两半。

        路东一边,有个以徐姓为主的自然村。据说徐姓先祖先在宋末元初避乱到此。见有凤山柏溪,气候宜人,就定居与此。徐姓世代务农,民风淳朴,是个陇多力民,路无惰夫的“世外桃源”。继后代经营,勤劳发家,近来又大力兴办企业,如今已楼房林立,几乎看不到原先泥墙瓦屋和断垣茅舍,而是一个新兴的农村了。

       路西一边,居住着汪姓一族。汪氏始祖汪普贤在元末明初行医到此,看到这里山高水秀,树木茂盛,宜于住家,就筑室定居,取名环山园。村内有少数杂姓,大都是外来的手艺、帮工久而落户的。汪姓在这儿过着耕读传家的田园生活。几代之后,有的由农变商,发了大财,建起高楼大厦,为地方增添了风光。经济条件好了,衣衿之欲随兴。希望能跻身仕途,光宗耀祖和保护自己的家业。于是大家致力功名,之后秀才辈出,难以记数,拨贡举人也有人在,真的成了“文化之乡”“礼仪之邦”,而被誉为江山望族之一。后来子弟多靠祖业度日,又陶醉与既得功名,不事生计,整个地方趋向下坡,至民国时鸦片、红丸、赌博、娼妓四害齐攻,给这块祖宗辛劳耕耘的田园,几乎败光毁尽,成了与“大清皇朝”同兴衰的命运。

       环山园之美。美在树木。祖先留下多代培育的园林——可说是一笔很大的遗产之一,倘若至今依然存在,与四周岩崖、瀑布、石洞相结合,倒可以开辟为江山一个旅游景点。树木虽经几度破伐,至解放前,仍有大量数人合抱的樟柏苍松。一九四四年,龙游余绍宋到大陈,曾赋有:“行尽崖壁始见村,绿荫如画淹深源,环山十里皆松树,天下应无第二园”赞美环山园景色的诗篇。解放后,汪姓子孙,想起自己的处境,一改旧习,急起直追,力求赶上时代,有的也富起来了,笔者在这块土地上长大,后来外出求学工作。退休后,有时仍回家乡走动,回忆儿时的地方情景,有时与家乡父老或小时同学,闲谈起有关祖先的传说和想起在外的一些见闻,随想随写,收集成册,名为《环山园随笔》,或有助于后人略知有关人和事的一些大概,供一些人在饭后酒余闲谈资料。笔者水平低,请读者敬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694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490
QQ
发表于 2008-3-29 10: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本家,让我们一起努力.
QQ"343OI48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523

帖子

8337

积分

新手上路

欢迎广大本家加我微信W3D660466

积分
8337
QQ
发表于 2008-3-29 16: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力求敢上时代"有误!
大家一起能力把大陈环山园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永远为光宗耀祖而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634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环山园  我的精神家园

积分
13672
 楼主| 发表于 2008-3-30 07: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