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6109|回复: 1

金牛山上的传说

[复制链接]

66

主题

92

回帖

310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02
发表于 2007-11-6 21: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牛山上的传说


      “庐江八景”之一的金牛山,遥距庐城西,孤峰平地起,海拔百余米。穷巅极目:东■巢湖帆影,南眺冶父晴岚,北怀三河古镇,西看金汤热土。山既无峻岭峭崖,又无深壑危谷,然气势流畅,景物宜人,文化隽永,历史悠长。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津津乐道金牛山的来历、二郎神扶贫除恶棍、曹操赐名的葵花井。该山亦凭此神韵、古迹,闻名天下。

  一、牛脚印,印证传说

  山顶岩石上,“绽开”一朵梅。那酷似牛蹄所赐的石花,惹来世代相传的神话。

  古时,山下有户姓南的大财主,谷底捡得一女婴,长大后被皇上招为妃,其养父一不要酬金,二不要官做,却偏偏看上光秃秃的金牛山。据说,与“金牛”连脉的大鼓山下有骇世之宝——金牛、金耙。“金牛金耙,大鼓山下,谁人得之,买动天下。”这种说法在当地广为流传。天子得知情由后,就赐山与他。

  拥有金牛山后的大财主,开办大油坊,养了一百头牛拉磨榨油,天天叫牛倌(牧童)到山上放牛。一天晚上,牛倌赶牛回家后,财主清点牛数,数来数去,却只有九十九头,眼看牛被弄丢了,很生气,锁牛倌于柴房罚站半宿。次日,增派牛倌看放,牛群上山后,他们数了数,却是一百头,十分高兴,以为是头天晚上数错了,但回家牛栏过数,情况和头天一样,还是少一头。第三天,财主自己看着牛倌去放。到了山上,把牛数了几遍,不错,一百。但到了傍晚将要回家时,忽见一头毛色金黄的牛离群,向山顶方向走去。牛倌奋力追,枝叶障目,追着追着,赤金牛不见了。财主忙跑到牛失踪的地方,也不见踪影,只见地上有团形如粪便的乌石。

  他只得把那“石头”叫牛倌弄下山,让人辨认,有识者说是金子,足有百余两。财主大喜:果然“金牛”现身!暗地发誓一定要挖出那钻山隐身的屙金牛,叫它长远地给我屙金子,即使金子屙完了,还能落个金牛呢!于是就把捡回来的“牛屎粪”兑换散金碎银,雇请多人,打造工具,挖山找牛。在东北面的小山上设置大鼓,吃饭休息以鼓为号,故此山后人称打鼓山。于是漫山人动,锄挥镐扬,石迸灰飞,他们挖呀,挖呀,一连挖了三月零九天,终于在北麓五爪凹触摸到尖尖的牛角。与此同时,牛尾巴也在对面南阳殿现出来了。那受惊的牛不安地晃动着身子,震得山摇地动,惊动了山神地仙。他俩想,这金牛乃当地山川地气之灵所托,怎容得贪财之辈攫取?于是山神变喜鹊,衔来泥鳅,正值晌午时分,落入鼓面:“咚、咚咚……”蹦跳的山鳅提前发出午餐信号。挖得肚中解渴的伙计们误为休息吃饭,一哄散去。随后,狂风忽作,乌云翻滚,一道刺眼的金光闪过之后,山顶随一声巨响裂开,一股黑烟窜出,只见一老叟——土地爷,牵出金牛破山而逃。为叫财主停止挖掘,以免破坏山丘灵气,土地爷特让金牛留下趾印于石坑中的青石之上。财主见此估计金牛已逃,加之雇挖多日,那“屙金”也快用光,随打消掘牛之念,不久便郁郁死去。

  金牛逃离,《太平寰宇记》有记载:“昔有金牛从此山出,奔江,人逐之……”金牛一路西北而去,神牛神速,转眼行约十余里,遇一河,便上了渡船,船快*岸,船夫见那牵牛的白胡子老翁迟迟不给河钱便索要不休。那牛解意,忙拉屎于船舷,这更惹恼船夫,边骂边拿笤扫向河中,只见得碎金溅水,笤丝闪亮。哦,这不是金子吗?待他缓过神来,那牛和白胡子老翁不见了。后人叹曰:

  南翁敛宝掘金牛,泥鳅击鼓报晌休。

  土地牵牛西北去,船头遗矢做渡酬。

  船家未识乌金贵,扫向河中喂蟹鳅。

  惹得世人空惆怅,时临白水话舍收。

  于是,此河便被称作牛屎河,以后形成地名,但嫌不雅,改称牛首河。民国29年至世纪初都曾有牛首乡制称。诚然,金牛山亦因“金牛”裂土而得名。

  “挖金牛”还有另一说法,故事梗概及情节基本相同,但挖山人由财主换成了在此山驻兵的曹操。不过,以曹操雄才睿智,志在夺取天下,有悖常情,显然是在辗转流传中走了样。

  然而,不变的是石上“脚印”,那“神迹”无疑是镇山之宝,亦是山魂。而今,地方政府以防古迹遗失,正准备在顶上百米平台上恢复筹建“赤乌”塔(按:原有古塔,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此举不含招牛“屙金”之意,勤劳的金牛人不再仿古学“南(懒)翁”,早已找到了正确的致富途径。

  二、葵花井,溢香流芳

  金牛山南麓,洼地幽谷,有眼神池,池底泉眼,终年不枯,溢水盈池,外流成溪,蜿蜒西去,注入金牛河,仿佛在诉说一个古老的传奇故事。

  据老年人们传说,早在金牛河未开挖前,周围好几里地的村民都爱来这里喝水。解放初某年大旱方圆十里的村民皆挑担提桶向这里奔来,排队取水;某年谣传池水治病,周遍村民从几十里地赶来取此圣水。仙池四处闻名,主要缘于泉水清澈,味甘甜润,冽若寒冰,雾若轻云,浮菜不馊,盈杯不溢。早年山下老街,多家打神水招牌开茶馆。此外,用该水酿制的地方特产金牛大扁糖,蜚声四方,曾奉为贡品。当然,池水流芳、吃香古今,还得益于曹操赐名。

  曹操兵败赤壁后于建安17(212)年秋统兵南下攻打孙权据守的濡须。大本营驻扎在庐江郡境,后营(眷属)驻于金牛山一带。曹操有妾刘氏,生一子一女。子名曹昂,在皖城战死。女名葵花,自幼喜刀马,与其兄常随军营行动,兄妹关系甚笃。兄战死,操不忍葵花再去前沿杀斗,叫其在后营保护眷属。葵花知其父平常有要求近侍姬女“勤习女工”之训,就在营房常做些操绢织履活计,还经常伴婢侍到附近山涧水溪里洗涤绢物,采摘花草。金牛山弹丸之地,时值枯冬,泉水流量渐小,葵花姑娘带着几个婢女想把水池扩大些,增加蓄水量。但女流之辈,体弱力小,凿石挖池,谈何容易!

  却说这山坡上有个牧童,姓秦,名叫秦豆。连日来看这葵花姑娘身如娇燕、话若啼莺,时而英姿飒爽,时而媚态藏嗔,不禁为之心动,暗想为何不助一臂之力呢?于是,邀了几个小伙伴,在一个星月微明的夜晚,把水池挖深挖大。次日,葵花知道此事,非常感激秦豆,慢慢两人有了交流,逐渐变成了朋友。但他(她)都明白各自身份处境,葵花知道父亲的脾气。于是,两人商议,让秦豆到军营立功,以争取父亲宠爱。不料,两年后曹兵西征,秦豆立功心切,奋勇杀敌,不幸战亡。葵花知晓,非常伤心,悔当初不该让他从军。三年后曹兵自汉中旋师再到濡须,解合肥之危。葵花又随军来到金牛,景触情发,睹物思人,泪洒山池,哭祭秦豆。山光悟俗性,潭影空人心,剪去秀发,誓意出家。曹操斥阻无效,只得应允。遂命名此池为“葵花井”。并于井上约30余丈处山坳间建一庙,名妙光寺(后更名“南阳殿”)。《庐江县志》载:公元239年,吴大帝孙权占领庐江后,来到金牛山,看到山上有曹魏建造的庙,便命地方官吏,在山顶建造一座塔,因建于赤乌年,人称“赤乌塔”,有诗为证:“荒城古刹建东吴,碑碣分明载赤乌。”(引《庐江诗词》)。真乃:“寺为山立名,井为山点‘眼’”。话说寺庙从名刹请来高僧圣尼,伴葵花参禅诵卷,隐居青山,潜心修佛,闲来习武,净化植物,采药行医,做些善事。明年,操晋爵魏王,赐号“葵花郡主”。晚年人称葵花师太,到名山云游去了,不知所终。

  再说幽涧清泓,自葵花姑娘思兄涤绢、香汗涓流、殇情抛泪、父爱赐名后,水质香醇,更加清澈明亮了,加之郡主经常往里施洒药草,清泉就变得更加神奇起来,有时还真的能给人免灾除病,从此这葵花井的名字就广泛的传开了。

  当然,“葵花井”名字的来历还有一说法:相传曹操之女葵花久患相思,忧郁成疾,四处寻觅神医,偏无妙方,未见气色,后用那池水做药引,骤有好转,曹操甚喜,赞叹曰:“此乃神水,此乃神水……”随即将爱女之名赋予此口神井,美其名曰:“葵花井”。这个说法有极少数人认可,可能是历史久远,以讹传讹所至。

  哦,葵花芳池,泉涌溪流,在历史的长河里边走边吟,不仅为世间不朽的爱情轻唱,更在为曾似母亲乳汁养育了一方人而世代传唱。

  三、九眼石,闭眼溢泪

  “说金牛,唱金牛,金牛山上出石头。一个石头九个眼,金龙九爪石上抠。”这是流传民间的《花鼓灯》曲。说的是金牛山北麓,一个石头九个眼,似扁担戳捣的方寸长孔,间距相等、大小一样、一字排开在壁石上,犹如炮楼枪眼,见者无不称奇叫绝。

  相传很久以前,在打鼓山洼,住着一户人家,一个老妇人,带着一个刚要成年的儿子和一个十来岁的女儿,在房前屋后坡上挖土刨地,播种杂粮,砍草拾柴,闲时儿子替人家做些零工,一家人艰苦但平安地生活着。一日,老妇人在外面捡回一个要饭的女孩,是个孤儿,便收做儿媳妇。这下人口多了,劳动力也强些了,又深挖了宅边的山塘(水凼),准备在山地里多种一点旱粮。这可惊动了地棍“尚暗刀”,他一心想把这家人赶走,好吞占那一小块辛劳开垦的旱地和水塘,暗地勾结“地方”,借征兵时机,把儿子小青抓了去。一去就是两年,杳无音信。老妇人一来是想儿子,二来儿子去了没人干活,无法生活,成天哭泣,把两眼都哭瞎了,病在床上。

  真是祸不单行,遇上这年大旱,百日无雨,甭说地里颗粒无收喝不上稀粥,山塘也干见底,连吃水也成困难了。*两个年轻女子要饭拾柴过日子,还天天到很远的河边抬水,一来生活要用水,二来还想浇地收获一点旱粮和青菜。到河边来回四、五里,肚子经常不饱,体弱腿软。一天刚抬到山脚下,嫂子一个踉跄便*岩石晕倒了,水洒满地,小姑号啕。“天无绝人之路”。正巧,二郎神(按:二郎神在一次天庭执法中触犯天条贬为凡人,肩负惩恶扬善之使命从而感化圣灵重返天庭)赶山开河路过,看在眼里忙唤“土地”问明究竟。觉得她们怪可怜的,命随从的“九爪金龙”作法解困。金龙从身后抓起一块巨石往两人身边一放,再用爪子在石头上猛按数下,便风云而去。

  小姑娘惊魂稍定,朝那石上一看,见石上留下几个深浅相等的微型方洞,那洞口竟有涓涓细流?诧异间,细水变成汩汩清泉了。姑娘十分高兴,便用葫芦瓢去舀,尝了一口,觉得清冽甘醇,急忙舀了一瓢给嫂子喝,更奇怪的事发生了:嫂子喝下水后,马上清醒了。姑嫂二人感到无比清爽,精神立刻振奋起来,把木桶装满水,高高兴兴地抬回了家,连忙将水给瞎眼的母亲喝了,又用水给她洗了眼睛。一夜过去,其母重见光明。村民们听说此事,纷纷上山取水。这时,细心人发现,这石头已和山长在一起,上面共九个眼,于是,“九眼石”的名字就这样传开了。

  却说那地棍“尚暗刀”,见此光景,怎肯罢休?又使一招,勾结几个地痞,霸占山泉,说这“九眼石”是地方的公产,凡来取水之人,应向“地方”交费。村民们在滴水如油的日子里,只得忍气吞声,向他们交钱。

  两年后的一天,二郎神又经过这里,知道此事,非常气愤,命哮天犬去惩治恶棍,咬死了那前来看水收钱的“尚暗刀”和帮凶。不料,犬在进攻时踢飞泥土,堵塞了泉水眼。

  因此,九眼石至今仍静静的躺卧在“打鼓山”脚下的竹林中,名字世代流传着。遗憾的是,昔日的甘泉竟永远干涸了。后人闻此美丽凄凉的传说,无不闭眼溢泪,有诗赞叹曰:

  法赐香泉拯难民,千年颂唱二郎神。

  真君惩恶人心爽,无赖强梁任狗烹。

  误堵脉源留遗憾,古今多少叹吟声。

  山河愿饬尘封启,空穴来风飨太平。

  同样,“九眼石”的来历也有两种说法,笔者前去观望“九眼石”时,山下一叟告诉我那是姑嫂俩担水歇脚时,扁担捣石所至,这显然误传。不借神力,两女很难为哦。

  目击“九眼石”,无不遐想:它让世人看清——老天有眼,善恶到头终有报!

  哦,金牛幽谷深涧,藏无限神秘。综观三个古迹——“九眼石”、“牛脚印”和“葵花井”,不难发现,它们表达了一共同主题,那就是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人们对金钱、爱情、生活等有着种种期盼,但梦想难以实现,于是借助一个个传说,把美好寄寓编造的故事里。我们在保护名胜古迹的同时,更应用双手编写新的神话,书写新的传奇。





转自2007年10月30日《都市晨刊》(作者:吴文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3544

回帖

11万

积分

纪念会员

不管成功与否,曾参与了,就不至

积分
113034
发表于 2010-8-31 23: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的故事!美丽的传说!
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