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1835|回复: 8

汪道昆

[复制链接]

165

主题

3249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北京汪子明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3037
QQ
发表于 2006-3-3 15: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道昆】(1525-1593)明代著名戏曲家、抗倭名将。字伯玉,号太函、南溟。徽州区西溪南乡松明山人。汪道昆于1547年中进士,少年得志,堪称一帆风顺。历任义乌县令、襄阳知府、福建副使、兵部左侍郎等职务。汪道昆生活的嘉靖、万历年间,正是日本海盗集团侵扰东南沿海的高峰时期,百姓备受其苦。汪道昆从就任义乌县令起,就积极组织民众习武练兵,实现全民防御。任福建副使时,他配合民族英雄戚继光筹谋策划,招募"义务兵"赴前沿参战,大败倭寇,一时举国振奋。晚年任兵部要职,不辞辛劳,亲赴海防前线视察,并从国防整体的角度大胆改革弊政,提出强化边纺的整套军事方案。如建设芜湖县城防的方案实施后,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保护,芜湖人民特地将他所写的《芜湖县城记》刻在城门楼上,"以重所始",表示纪念。汪道昆不仅武略超群,文韬也相当出众,为文简而有法,作诗风骨俱佳,有《太函集》120卷,收散文106卷,诗歌1520首,堪称多产作家。汪道昆精通音律,在戏曲创作方面有较高水准,所制杂剧清新俊逸、诙谐多姿,影响很大,传世的共有五种:《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唐明皇七夕长生殿》。另著有《北虏纪略》1卷、《数钱叶谱》1卷等。《明史•文苑传》有汪道昆传。
宁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北京汪子明
《汪氏宗亲网》
http://www.iwangs.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5

主题

1943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湖南汪鼎湘向各位本家问好!

积分
17897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6-9-6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汪道昆是从徽商家庭走出来的一个成功者,其祖父及父辈都是大盐商,当时许多商人家庭赚钱后,便培养子第读书做官,以求政治地位的提高,他很大程度上成为乡人教育子弟的楷模。在李攀龙死后,他和同年王世贞被时人并尊为“两司马”,主盟文坛二十多年。他由他的两个弟弟道贯字仲淹,道会字仲嘉即所谓“二仲”者主其左右,开展社会活动,俨然是家乡的文士的领袖。在两次家居期间,曾先后倡导并组织了“丰干社”和“白榆社”的文学社团活动。
湖南常德汪氏 ★☆ 天下汪氏一家亲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1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835
QQ
发表于 2006-9-8 18: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汪家人,好啊!

多出点名人才好。
经历让我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9807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9807
QQ
发表于 2007-4-6 16: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昆公是我的祖先,我英罗汪氏是道昆公的嫡派子孙!欢迎各位本家多写一些关于道昆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2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8
QQ
发表于 2007-7-14 20: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汪道昆是英山74世后第一世祖,我认为不能仅凭家谱而论。在外围历史里,找不到汪道昆晚年迁居英山西河的证据,按照汪氏家谱中所说“为避战乱”到英山的说法感觉牵强。而能找到的历史,汪道昆死后葬于黄山。家谱里,汪道昆的两个儿子(清甫、清郊)在历史中没有痕迹;而历史中我也没找到汪道昆的儿孙的例证。有那位宗亲能提供线索,谢谢联系我。QQ 44922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5

主题

1943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湖南汪鼎湘向各位本家问好!

积分
17897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7-8-5 22: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常德汪氏 ★☆ 天下汪氏一家亲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2530

帖子

5万

积分

天使

积分
51416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8-8-8 16: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英山、罗田自称汪道昆后裔肯定有其历史背景。希望湖北的汪氏多多研究一下。
天生我才必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2530

帖子

5万

积分

天使

积分
51416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8-8-22 19: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象汪道昆这样的大人物的子孙都理不出来,那普通人的世系可信度若何。所以研究汪道昆世系,很有必要。汪道昆离世不过四百年,历史会留下一些痕迹的。
天生我才必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24

帖子

3364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364
发表于 2009-10-13 2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瓶梅》作者很可能是义乌县令汪道昆
2009-10-13 09:34:27 作者:钱关键 陈巧丹 来源: 浏览次数:18 网友评论 0 条
        《金瓶梅》为啥多次出现金华酒、金华方言和金华风俗文化的描述
  明代小说《金瓶梅》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但兰陵笑笑生究竟是谁,何方人,一直是文学界的一桩谜案。前不久,东阳市巍山高级中学语文老师华
        《金瓶梅》为啥多次出现金华酒、金华方言和金华风俗文化的描述   明代小说《金瓶梅》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但兰陵笑笑生究竟是谁,何方人,一直是文学界的一桩谜案。前不久,东阳市巍山高级中学语文老师华柯,查阅众多资料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供了众多论据证明自己的论点,认为明代义乌县令汪道昆极有可能是《金瓶梅》的作者。最近出版的《义乌方志》第36期全文发表了他的《从金华酒到兰陵笑笑生———义乌令汪道昆极可能是〈金瓶梅〉的写成者》一文。
  《金瓶梅》与金华的渊源
  《金瓶梅》开篇首列《四贪词》,旨在警戒“酒”、“色”、“财”、“气”之“四贪”者,书中几乎是每回必饮,100回里有98回写到酒。
  “酒在《金瓶梅》反映得淋漓尽致,品种繁多,饮酒方式花样百出,可称中国第一部‘酒小说’。”华柯说,书中潘金莲多次说“吃螃蟹得些金华酒吃才好”,全书点明酒类之段共71处,其中提及金华酒32次,另外南酒和浙酒在明朝也指金华酒,河清酒产自金华兰溪,金华所产酒被提到47次。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云:“东阳酒即金华酒,古兰陵也,李太白诗所谓‘兰陵美酒郁金香’即此。”故华柯认为,金华酒即兰陵酒,《金瓶梅》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是与金华有关。
  除了酒之外,《金瓶梅》中有大量反映金华地区风俗、方言的词句,如吃的东西就提到了烧卖、松饼(金华酥饼俗称“松饼”)、 流心红李子(红心李,东阳特产)、春不老炒冬笋即腌制的九头芥炒冬笋,这是典型的浙江菜系。
  特别是在《金瓶梅》第六十四回中,西门庆为犒劳众宾客,叫人唱“道情”,唱了韩文公雪拥蓝关的故事和李白好贪杯的故事。而义乌道情就被列为浙江四大民间说唱艺术之一。
  “《金瓶梅》中还提到了不少南方方言,如空落落(心里冷冷清清)、帮衬(帮凑)、“火笼”(江浙一带最普遍的冬天取暖用具),书中写烘火笼的姿势“夹在裆里,拿裙子裹得严严的,且熏热身上”,与金华农村妇女烘火笼的姿态完全一样。
  能如此了解金华文化,作者或为金华人,或为留寓金华较久。又如此爱好金华酒,嘉靖万历间,活跃在金华的文人中有谁可能是兰陵笑笑生呢?
  华柯说:“胡应麟、李渔都有人提出过,但证据不足,已被否定。这样一来最有可能的是汪道昆了。”

  手抄本流传后的暗示
  华柯还从《金瓶梅》的最早传抄者与汪道昆关系、汪道昆一生际遇与《金瓶梅》所述内容的吻合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考证。
  《金瓶梅》早期抄本一直在江南流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抄本全在高雅的文人圈中流传。这些最早传抄《金瓶梅》的人,应该知道此书的作者是谁,但他们只字不提《金瓶梅》的作者,而且连《金瓶梅》的传抄来源也讳莫如深。
  有关《金瓶梅》手抄本的最早记载,或许是袁宏道的《与董思白书》(明朝万历二十四年,即1596年),信中说:“《金瓶梅》从何得来?后段何在?抄竟,当于何处倒换?幸一的示。”但当时他们都没有《金瓶梅》全抄本。
  时人屠本畯在《山林经济籍》中说:“王大司寇凤洲先生家藏全书,今已失散。”谢肇淛也在《〈金瓶梅〉跋》中称:“……唯弇州家藏者最为完好。”
  这里的王大司寇凤洲先生是王世贞,“弇州”是王世贞的别号,因此这两人的意思是:别人家的不全或“参差散失”,王世贞家的最为完好,其间隐藏着他人抄本来自王世贞之意。
  王世贞是否就是作者?华柯认为不是,因为《金瓶梅》作者写下“兰陵笑笑生”就是为了隐其名,传抄者首先要不供出作者是谁,屠本畯、谢肇淛将抄本的源头安在王世贞处,王世贞就不可能是《金瓶梅》的作者,但王世贞或家人作为《金瓶梅》的最早传抄者之一,应该与“兰陵笑笑生”有极亲密的关系。汪道昆是王世贞的同榜进士,两人交往甚密,从才学、身份上符合这个条件。

  兰陵笑笑生比较懂医学
  与汪道昆际遇较为相符
  从《金瓶梅》中看出,作者“兰陵笑笑生”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如书中赵太医的一番话就像一篇医学论文。
  《金瓶梅》中提到的医书《丹溪纂要》、《丹溪心法》等就是朱丹溪后人和弟子所著;除此之外还写到了《药性赋》、《黄帝素问》、《难经》、《洁古老脉诀》、《加减十三方》、《海上方》等很多药书,专家们早就认同在《金瓶梅》书中诸多词话中,所写的药名药方往往是有根据的,作者写来得心应手,可见其有极广的医学知识。
  而汪道昆的父亲是学医的,且汪道昆本人博览群书,对医学不可谓不精通。更巧合的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三七”一药:“此药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
  李时珍比汪道昆大7岁,与戚继光为同时代人。这里,李时珍所说的“南人军中”,是明朝隆庆与万历年间的义乌兵,他们击退倭寇镇守长城,时称南军或南人军。
  而《金瓶梅》第六十二回提到“三七”,其药用记载也很详细,说其产地为广南,用法为“用酒调五分末儿”。
  华柯认为,那个时代中,有条件懂医学,又与义乌兵有着良好关系的,非汪道昆莫属。以汪道昆与义乌兵的关系,他也就不可能不知道义乌兵所用金疮药的主要成分。

  汪道昆所处环境与其思想
  有写《金瓶梅》的可能性
  学者潘承玉在《〈金瓶梅〉新证》中根据《金瓶梅》所写内容,将作者定位为“一位生平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而主要活动在嘉靖朝的人物”。
  他指出,小说作者同时又是“资料丰赡的戏曲学者、技巧纯熟的戏曲作家、素养全面的画家与擅长应用文写作的幕客”;“作者应该有边关甚或御敌的生活阅历”,“具有较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御敌卫国意识”;“作者有强烈的方言俗语爱好”等条件。
  汪道昆擅长戏剧诗词,又曾协助抗倭名将戚继光扫平袭扰福建的倭寇,后赴京都任职,都符合条件,再加上他当过义乌令,又是安徽人,曾到过福建、山东等地,而《金瓶梅》中大量出现金华、安徽等地方言也就不足为奇了。
  汪道昆因祖上经营盐业发家致富,他的祖父汪守义,曾任浙盐祭酒。徽州商帮在明万历时期,其资本积累已达顶峰。富商大贾生活奢华,醉生梦死。
  华柯认为,汪道昆和徽州商人的这些生活状况与《金瓶梅》中反映的商人生活应该比较相近。
  另外,汪道昆留存的《大雅堂乐府》题材上多是风流韵事,如《高唐梦》写楚襄王与巫山神女的故事、《洛水悲》写曹植与甄妃的爱情、《五湖游》写范蠡和西施灭吴之后归隐五湖等。
  因此,汪道昆的这些行为似乎都可作为其是《金瓶梅》作者的佐证。

  辅助阅读〉〉〉〉〉
  有专家认为作者并非汪道昆
  《义乌方志》刊出了《金瓶梅》作者是义乌令汪道昆后,一些读者表示赞同,也又一些读者提出了不同意见。
  《义乌市志》编辑部副主编刘俊义就认为是汪道昆的可能性极小。他研读过有关《金瓶梅》的一些著作,也拜读过《太函集》,他认为汪道昆一直做官,并且官至兵部侍郎,以他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不可能去写《金瓶梅》,兰陵笑笑生更应该是个落魄不羁的才子。
  《义乌方志》编辑孙清土老师在编辑稿子前也是再三斟酌,他也认为作者是汪道昆的可能性较小。“在方志上发表华柯的这篇文章,是提供大家一个交流平台,让各种观点百家争鸣。”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现在全国各地专家学者提出兰陵笑笑生的作者已有40多人,其中光金华地区的就有李渔、胡应麟等人,但也遭到了一些不同观点的批驳。而《金瓶梅》作者是汪道昆的也不是华柯首倡,安徽黄山苟洞先生也曾有过类似观点,不过他是从徽州角度进行论证。
  此番华柯从《金瓶梅》中的金华方言、金华酒、汪道昆与义乌兵际遇等进行论证,方得出这一结论,但也是殊途同归。昨天,华柯拿出了十几本厚厚的书籍,包括义乌县志、道光年间诗刻《东阳县志》等,他表示自己还将继续研究,以期得到更多、更好的证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