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ww.zjol.com.cn 2007年07月16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当眼已经浑浊,腿脚已不灵便,一个人还能做什么,尤其到了80岁的,还能做什么?
余杭区鸬鸟镇,汪根才老人选择做一个“拾荒者”。
“年纪大了,不能给鸬鸟镇作什么贡献了,尽自己最后一点力吧。”一个80岁的老人,每天要在村道上来回走上20公里路,凡是进入视野的生活垃圾,都被他清理干净。在别人眼里,一把老骨头,干着与自己年龄毫不相称的事,有人怜惜,有人不解,有人嘲讽,但给更多的人则是一种触动。
这个老人这是在干什么?为什么?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
老人说,环保这条路,如果我能活到100岁,我就走到100岁。
“中风之后,我就在想,我能干些什么?”
鸬鸟是个生态镇,环境极佳,特产寿星。他年轻时当过兵,为身体打下了很扎实的底子,所以老人的身子骨原本还比较硬朗。
不过,再好再强的身体,也没法跟年龄玩拔河比赛。
“去年的这个时候,2006年7月10日,突然半边身子没了反应,一头扎在院子里。人被抬到医院,情况简单一看,基本就确定了——中风!”上了年纪的人,遇到这种状况,相当于宣布,以后生活就基本靠人照料,风烛残年了。被确诊为脑血栓发作,老人在医院医治了10天,被送回家静养。
老人现在还清晰记着医生说的话:这病想根治是治不好的,只能看恢复,多锻炼。
农村的老人家跟城里的境况不同,没有健身器材,没有康复中心。曾经扛过枪,后来扛锄头,身体到了这种地步,还能做些什么呢?
拄着拐棍,汪根才在院子里,一点一点地挪——走得远些,没人搀扶,还怕可能走不回来。
这就是一个老人在中风劫后的剩余生活。
某一天,周围的人突然发现,“拐杖不离手,三条腿走路”的老人家变了,变成了“四条腿”——手上多了一根拐杖不像拐杖,农具不像农具的工具,棍子的底部,捆上了一根针刺。
又某一天,周围的人突然发现,身边的街道院落清爽了许多,原先边角旮旯里的垃圾不知道被谁清理掉了。
“中风之后,我就在想,我能干些什么?”中风老人——拾荒,谁能想得到!
“环保之路,也是健身之路,
现在身体好了,每天起码走5公里路”
“我听镇上的干部说,鸬鸟镇已是生态镇,现在还要争取成为国家级的环境优美乡镇。我觉得鸬鸟镇配得上这个称呼的。但这个事情不是镇上领导干部的事,是鸬鸟镇每个人的事情啊。而我没能力做别的,只是把眼前的脏东西收拾处理掉。”就这样,80岁的汪根才成了高龄的“拾荒者”。
那个带钢针的扎棍,是他自己用磨尖的钢筋制作的。身体出“事”后,老人脊柱根本无法弯曲,一手拐杖,一手扎棍,带着“两大法宝”,老人出发了。
老人清理最多的,是村道泥地上别人丢弃的塑料包装。“以前可看不到这些,现在买什么都有这东西。”扎在老人的扎棍钢刺上的塑料包装越来越多,老人活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大。
有一天,家人发现老人不见了,急忙寻找,最后是开着摩托车在邻村找到了他。老人的环保路,已经走到其他的村庄。
除了担心老人的身体,家人是支持老人拾荒之举的,但不少人给予汪根才的,是不理解。
“这么大年纪干这种事,身体不要了?”“你嘎勤快有工资?没工资你嘎高兴!”说他傻,笑他痴的声音,在一段时间后渐止。因为那个“四条腿”走在村道上孤独瘦小的身影,跟人心的震撼是巨大的,说三道四才是一种心理扭曲。
从村里到镇上,2.5公里,一早起来走个来回。天气没像现在这么热时,早晚要走两趟,折合10公里路程,是老人每天的环保之旅。
“环保之路,也是健身之路,现在身体好了,每天起码走5公里路”,老人的身体确实恢复得又快又好,但这毕竟是个80岁人的身体,每天这样走,是有精神动力的。
“不要学我的行为,
学学我的环保意识!”
老人说边走边捡,不孤独。自己边捡,还有人边丢,也不气馁。“因为我觉得自己的行为是神圣的!”在周围五个村,方圆6平方公里内的人,都认识这个拾荒老人。
不是我一个人在做。老人感觉到自己是在引导村人的生活习惯。刚开始路边的垃圾多,现在我已经很轻松了。看到大家门口都多出个垃圾桶,老人就觉得欣慰,“这就是改变啊!”
有次他在前面刚要伸出扎棍,有个小孩抢在他之前,把塑料袋丢进了垃圾桶。老人高兴,多了一些路,专程赶到孩子所在的学校,请班主任能在同学面前表扬一下孩子,风气应该提倡,行为应该鼓励。
前段时间,汪大爷还写了一封倡议书,号召全镇70岁以上的老人,也能行动起来,每天花一点点时间,能把自家屋前屋后的生活垃圾清理一下,清洁家园,美化环境。
“你问我这样做是为什么?我说,就是要用我这样一个老人的行动,去触动大家,让大家都爱自己的家园。”
“你问我想要告诉大家什么?我说,不要学我的行动,因为我是个老头,能做的只有这些;要学,学学我的环保意识。”
“环保这条路,如果我能活到100岁,我就走到100岁。”老人转话锋,“要是大家都有了环保意识,我也许可以不用走那么长的时间。”
记者手记
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他人行动,这种事情有万万千千,数不胜数。但我们是不是应该扪心自问,做这种事情的,为什么是个八十岁的老人,而不是一个十八岁的小伙?如果这桩事情令人感动,是什么在感动人?
提倡环保,清洁家园,这种意识本无所谓年长年幼年龄界限,本就应该共存于每个人内心的——对自身行为自然而然的一个判断。难道是一个老人拖着病后初愈的身体,以“拾荒者”之身说教,而变得震撼人心?如果说,是大多数的人不作为,从而使少数人的作为令人感动,这就是社会不够和谐的地方。感动身边的平凡,我们不是在这里讲煽情小故事,感动之余,我们能当镜子反照自身,引起反思反省,这就对了。
要把环保之路走到100岁的汪根才老人说,要是大家都有环保意识,他也许可以不用走那么长的时间。这话该如何理解呢?我们又该如何行动呢?
来源: 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 符智伶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