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5442|回复: 0

汪兆海

[复制链接]

74

主题

366

回帖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优化大使

积分
11510
QQ
发表于 2007-6-6 11: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村位于众(氵)川河上游,距呈坎五华里,是呈坎镇第二大村。村中房舍集中,有近2000人口。东临河流,西倚高山,村南有一大坝东西横贯,坝上有数株古枫树。坝的北面是波平如镜的池塘,夏秋时节荷叶满塘,荷花争艳,是避暑垂钓的好地方。村东有一座横跨?川的石拱桥,是通往许村的必经之地。村北高山连绵,山间有一条公路通往四村、官田。到过这里的人都称赞说,汪村是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
  该村建村的历史已无从稽考。据祖辈传说,汪村本来姓“汪”,原来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名曰“上汪村、中汪村、下汪村”,现在上、下两汪村仍存,中汪村早已湮灭,只剩下瓦砾遍地的遗址。汪村现在的主姓已不是“汪”,而是“谢”、“叶”。
    大约在宋代,江、吴、叶、谢四姓次第迁入汪村。江姓刚在上汪村立足,就被接踵而来的吴姓排斥。上汪村中街和后街的石板路就是吴姓人铺就的。吴姓后来亦趋于凋零。1984年,吴姓家族最后一个老女人去世,从此吴姓家族在上汪村绝了“香烟”。而叶、谢两族后来居上,生息繁衍,人丁兴旺,成为当地大姓。尤其是谢姓,约占全村人口的70%。
  据族谱记载:叶氏十世祖得旺公,为避兵乱,于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由南田迁至汪村。而谢氏家族是其廿五世祖三五公于南宋理宗宝祐二年(公元1254年)由富溪(原名曹溪)迁来汪村。算来叶氏家族迁居汪村比谢氏家族早一个多世纪。


  叶、谢两姓同在一个村子居住,相处以礼,长期共存,在宗族观念浓厚的时代殊为难得。叶、谢两姓各立有宗祠社屋,叶氏为“西宝社”,谢氏为“东宝社”。每隔一段时间,谢氏要开庙会,在开庙会时都要把叶氏宗祠里的菩萨请来。两姓人用这种形式增进情谊,和平共处。仅此一端,说明古代徽州人很讲究“相邻美德”。
  谢氏家族不仅立有“东宝社”,还建有谢氏祠堂。祠堂上有一尊高大的塑像,它是汪村谢氏后裔尽人皆知的“宋谏议大夫谢泌”,塑像上方悬挂着御赐匾额。
  谢泌(公元950~1012年),字宗源。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进士,先后任清川、彰明县知县。端拱初(公元988年)迁殿中丞。以献所著文20篇和《古今类要》30卷,应试中书,直史馆。奏请依唐制分图书为经、史、子、集四库,由直史馆分典四部,改变朝廷藏书紊乱状况,受太宗嘉奖,改左正言。真宗即位,迁主客郎中,历知虢、福、襄等州府,迁右谏议大夫,判吏部铨。真宗初,曾上疏,请削苛政,不用小人,开通言路,主张与契丹言和,以求国家安宁,受真宗赞赏。后告老还乡,居住在歙县问政山,死后亦埋葬于此。明代著名文学家宋濂曾有诗赞曰:
                天生豪杰出群伦,宋室兴隆社稷臣。
                千古声名传不绝,凛然遗象耿精神。
  谢氏东宝社正上方及其两边共有14尊塑像,一律金粉敷面。值得玩味的是,右厢排列第一的那尊塑像,不是谢氏宗族的某个名人,而是国人皆知的南宋名将——岳飞。岳飞与谢氏宗族有什么瓜葛呢?
  民间传说,徽州为风水宝地,要出天字号的大人物,可惜岳飞来徽州斩了“龙脉”,破了徽州的风水。从这个意义上说,徽州人似乎不喜欢岳飞。加上呈坎出了个罗汝楫,曾参与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岳飞,使徽州人对岳飞多少有几分尴尬。也许正是罗氏为了文过饰非,故意用了“破坏徽州龙脉”的“唯心论”去蒙骗徽州人?而汪村谢氏家族特别崇拜岳飞,是出于公心正义,还是出于私人恩怨,有意与罗家作对?这要从谢氏另一个名人谢枋德说起。
  谢枋德(公元1226~1289年),南宋诗人,字君直,号叠山,弋阳(今属江西)人,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曾为考官,出题以贾似道政事为问,遂被罢斥。恭帝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起用为江东提刑,江西诏谕使,知信州,率兵抗元。城陷后,流亡建阳,以卖卜教书度日。后元朝逼其出仕,地方官强制送往大都(今北京),乃绝食死。文尊欧(阳修)、苏(轼),格调高奇,富有气势;诗伤时感旧,沉痛苍凉。著有《叠山集》16卷。其一生行状,沉痛苍凉,可歌可泣,难道不是和岳飞同抱负,同遭遇,同命运吗?汪村谢氏也许出于宗族的荣耀感,也许出于民族的自豪感,在修祠建社时,把岳飞与谢枋德的塑像同置于大堂之上,供后代子孙缅怀凭吊,永以为训。明朝贤相许国为谢枋德肖像撰词曰:“宋忠臣谢叠山像赞:学通古今,忠贯日月。效劳王家,恪修臣职。呜呼斯人,周之召奭?”
  现在的汪村同40年前的汪村比,已是世易时移,物换人非。上述那些塑像和古建筑在“文革”时期均被毁,村口大坝上的几株历时五百多年的参天巨松没有了,石桥头那棵巨伞般的古红叶树也在“文革”期间被砍。

  汪村在现代史上也有她光辉的一页。解放前这里曾是老游击区。1949年3月下旬,杜维佑(解放后歙县第一任县长)召集歙县、休宁、太平三县工委,在汪村成立了歙县临时人民政府,会址在村民罗巧云(游击队员叶松有之妻)家,当时胡云龙(原黄山市委书记)也在此参加了会议。
安徽金寨兆海,向本家问好!!! http://www.iwangs.com/bbs/?a= 或 http://www.iwangs.com/bbs/?u=199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