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5558|回复: 0

庙号、谥号、年号的由来

[复制链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7-5-2 16: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庙号、谥号、年号的由来

中国古代帝王、诸侯(包括朝鲜、越南、泰国、日本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後,除了他们的姓名外,一般在死后都有庙号、谥号。

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根据对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表明,迟至周穆王前後,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谥号的做法已比较多。古代除对帝王可以称呼其「谥号」外,称呼大臣、大学者大名流的「谥号」也是一种尊重的称呼;有些人的谥号由於经常被後人称呼,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如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等。

所谓庙号,就是帝王的子孙在宗庙祭祀他时给他特立的名号。在上古时,帝王在生前死后都用的是同一个名字。后来,人们觉得直接称呼已死的先帝、先王不大方便,祭祀时直呼名字也有些不妥。所以,商时祭祀时就用每个王生日的天干来称呼他,不再用他的名字了,以表示恭敬。如夏、商两代的王,习惯上就是以庙号相称的,如夏朝太康、少康、孔甲,商朝的祖甲、帝乙等等。

谥号产生于周朝。据说,周公做谥法,每个天子死后,就根据他生前的行为,给他一个代名。譬如,周武王,因为他灭商朝有武功,死后谥他为,后人就不叫他周姬发,而叫周武王了。周文王因为发扬文化,重视本国的农业生产,关心内政,就谥他为,后人亦就不叫他周姬昌,而叫他做周文王了。这种谥法一直流传了两千多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才跟着清王朝一同消失了。谥号是一些固定的字,这些字都有特定的含义。有的表彰帝王的功德,是美谥;有的则是恶谥。

一般说来,帝王因其地位至高无上,获得美谥居多,这说明谥号并不完全反映真实事迹。臣下之谥,由朝廷赐予。如诸葛亮的谥号是忠武,欧阳修的谥号是文忠。臣子的谥号两个字的居多。

但是,谥法在秦朝时也曾一度中断。这是因为,秦王赢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认为加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不可取。于是下令废除了谥法,自称始皇帝。后世子孙世代相传,即二世、三世皇帝。后来到了汉朝,庙号、谥号才恢复过来。

怎么区分庙号谥号呢?一般说,凡称某某祖、某某宗的就是庙号,凡称某某帝的便是谥号。但在历史各阶段习惯上的称呼又有些不同。打开中国历史年表,就会发现唐朝以前,一般都只称谥号,如汉光武帝、魏武帝、隋炀帝等等。唐朝以后,一般都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明神宗等等。不过在这期间,也有称谥号的。如唐玄宗李隆基的庙号是玄宗,谥号是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这中间关键的是字,因而唐玄宗又被称为唐明皇

明朝中叶后,帝王的称号又有所改变,多数以年号来称呼。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有的,汉武帝继位的那年(公元前140年),称为建元元年,第二年称建元二年,以此类推。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

东汉以后,又出现私谥。私谥不是由朝廷赐予的,而是由德生们评定的。如陶渊明的私谥是靖节

唐宋时期为谥法发展时期。谥法一方面成为封建帝王尊大谥以满足其虚荣心的工具,同时也成为驾驭群臣的褒贬手段。从唐高祖李渊开始,打破了皇帝一、两字谥号的旧例,使用了「神尧大圣大光皇帝」的谥号。武则天时开皇帝追尊四代祖宗的先例,更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上尊号谥美的先例,有的帝王活着的时候可以被奉上好几次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受尊号为「元圣文神武皇帝」。

皇后之「尊号」即「徽号」。如清代同治皇帝尊自己的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为「慈禧」。徽号也可每逢庆典累加,那拉氏的徽号最後积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多达16个字,而她的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多达二十五个字(见慈禧条)。宋代皇帝谥号比唐时更加谥美,而且也开後代予大臣谥二字的定例。值得一提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实行重文抑武,因此宋代大臣谥号多以「文」字为荣,终宋之世,谥号为「文」者达一百四十多人,为「武」者仅二十人。

明清时期,谥法内容基本固定下来。首先是各层级人员的谥号字数固定下来。

明代皇帝谥号为17字,亲王1字,大臣2字,例如:

明成祖的谥号为:後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清代皇帝21字,硕亲王1字,大臣2字,例如:

康熙帝的谥号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咸丰帝的谥号为: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

从宋代以后文正便是对大臣的最高谥号,比较有名的如司马光、范仲淹等死后都谥文正

清代大臣的谥号规定,只有曾入翰林,或获授大学士者才可用「文」字。清代的谥号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为文成”“文端”“文恪”“文襄之类。清代权利核心机构为军机处,但军机处给大臣上谥号时最高只能谥到文忠。一般情况下,只有为人臣者道德功业皆极其出众,经内阁草拟由皇帝亲赐这一无限哀荣。所以直到大臣去世后上谥号时皇帝对大臣的最终看法才可见端倪。有名的如晚清红人李鸿章谥文忠,左宗棠、张之洞都谥文襄都没有得到最高谥号。生晋太傅,死谥文正是明清之际千百万为人臣者追求的最高目标。

有清一代共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人谥文正

河南-汪聚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