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旗兵来到广州已经近250年了,他们的后代在生活上已经非常本土化了,但内心深处还是以自己的民族为傲——就像86岁的汪宗猷老人,他是广州满族历史的“活字典”。
受访专家:汪宗猷老人。86岁,广州市满族小学创办人和名誉校长,广州满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满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编著有十八部满族相关书籍。为迎接明年满族入居广州250周年,他正在组织编写一部更详尽的《驻粤满族史》。被称为广州满族历史的“活字典”。
记者:请问您是八旗中的哪个旗?在广州的八旗后代,他们还能知道自己是什么旗吗?
汪宗猷:我家是镶红旗,父亲是最后一代八旗兵。现在大部分八旗后代都知道自己是属于什么旗,例如我们这里研究会的工作人员都是八旗后代。只是大家在平常生活中不一定说出来,在生活中也与汉民族没有什么不同,所以外界不一定知道而已。在清代,旗人们不可以与外族通婚,因此大家相互之间经常有血缘或亲戚关系,因此我们的族群关系也很密切。
记:现在广州还有多少满族人?其中八旗后代有多少人?
汪:世居广州的有4000多人,他们都是八旗兵的后代,但新中国成立后还有2000多名满族人民南下广州,他们是不是八旗兵后代,就比较难以考证了。
记:现在广州的满族人民,与汉民族有什么区别吗?在生活上有哪些不同的生活习惯?
汪:到明年,满族八旗兵进入广州就有250年了,也就是满族人民入居广州已有250年。经过200多年的民族融合,在广州的大街上,满族与汉族人已经分不清,无论是外貌还是生活习惯都没什么不同。不过,每到农历春节期间,我们还会聚在一起“包饽饽(即饺子)”,这一个习俗一起保留至今。其实,满族很多美食、特色点心,例如萨其马、饭卷和豆沙包等,也成为广州本地特色的小吃,但是即使一些满族小孩子,有不一定知道这是他们祖宗的“发明”。
记:您认为满族人民有什么特点?
汪:我认为满族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向先进文化学习。从普通百姓到贵族阶层,都不会毁灭上一个朝代的东西,而且乐于学习先进的东西。另外,满族人民敬老扶贫,现在广州60岁以上的满族老人家,都有敬老金,对生活贫困的人也有补助。而且重教奖学,每年都会请满族老师聚会,对优秀学生也有奖励。这些都是满族人民的特点。
另外,满族的民族感情也很融洽,各地满族之间经常往来,一见面都非常热情。今后民族融合是主流,满族也将保留着自己的特色,与中华各个民族共同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