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4月15日 09:07
斯人已去,开卷犹在。1997年那个鲜花盛开的5月,汪曾祺先生遽然离开了我们。如今,十年过去,喜欢他的人们却仍被他“每于朴素见风流”的文字包围着,温暖而无边无际,能让人于平和中长久地领略那激动人心的力量。在汪先生辞世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纯文学期刊《大家》2007年第二期真情推出“汪曾祺先生十年祭”一组特稿,欲将怀念之情与所有热爱他的人共享。
特稿首先奉上的,是汪先生60多年前发表在《文汇报》“笔会”上的一组早期佚文,大多从未收入包括《全集》在内的各种汪曾祺作品集。其中有直见青春汪曾祺气质、性情的“日记抄”,有以独具风格的观察和语言表现抗战时期昆明的民俗民情与各色人物的散文,仿佛一组老照片,悠缓而庄重,让人在阅读中与26岁的青年汪曾祺迎面相遇,真切感受他在那个时期的才情、迷茫、挣扎与忧愁。先生中年曾一度搁笔,这组早年佚文可看出决定他一生的文学观念和生活态度虽已形成,然而和晚年的冲淡平和相比,气质却更加丰富而多感,而行文也明显带有西方现代派和废名式捩转险怪的笔痕墨趣。
据发现这组早期佚文的芳菲介绍,她在特稿中以《沉醉是一点也不粗暴的,沉醉及其自然》一文对这组佚文作了细腻解读:年轻的汪曾祺身上那种静穆与血性的密集交织让人不禁遥想先生当年,定是多么的真纯敏感、才情漫溢呵。
自称“汪迷一痴”的作家苏北,在《温暖而无边无际的包围》文中用他那看似随意而又克制的情感诉说着汪先生生活中的点滴,将大师的性情品格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更倾诉了心灵深处的瞻斗之思和聆教之情,诠释着对先生无边无际的痴迷和敬仰。
此外,本期《大家》封二、封三还刊发了两幅汪先生写昆明风物的水墨画,极具文人气质的笔意与题辞,意趣独特,对深入感悟汪先生的气质不无裨益。
选稿:芦村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浠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