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6481|回复: 1

武平县中山镇:天下“百姓”集一镇

[复制链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4-30 12: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家姓》自宋代问世已风行千年,而拥有千年悠久历史的武平县中山镇则是个真正的“百姓镇”。镇中心的新城、老城、城中3个村庄,人不逾万,方圆不过十里,却聚居着100多个姓氏人家。这不仅与客家地区以聚族而居为特征的地域文化形成强烈反差,而且在全国也十分罕见,备受海内外文化界关注,被誉为“客家百姓镇”。 暮春时节,记者慕名来到这里。 中山镇文化站站长徐朝祥介绍说,中山镇在历史上居民姓氏最多时达108个,至今仍尚存102个。其中城中村住家为302户,人口1500余人,姓氏就有61个,平均每姓不及5户。 中山镇姓氏所以如此之多,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其发展历史密切相关。中山,在武平县城西南隅11公里处。据考证,公元736年在此设武平镇,以“其地坦彝,人尚武”而得名。明洪武二十四年,这里成了武平千户所驻地,从此称为武所。理所当然成为武平县的中心,而此前流入武平的客家先民自然多聚居于此。这就决定了中山在历史上一开始其居民就比武平其他地方繁杂。 更重要的是,中山在明初设千户所时,因为这是一种军事性质的设置,而军籍人氏来自五湖四海,所以姓氏更为繁杂。据《武平县志》和有关牒谱记载,当时迁来中山的军籍姓氏可查者有35姓。其后清兵入闽,由于中山军民拒不降清,史书记载,清顺治五年,清军血洗武所城,成千上万的无主尸骨后来被合葬一个大坟,坟上石碑大书“万人缘”,这个石碑如今还珍藏在武平县博物馆。此后,远逃的归来了,新来的扎下了根,经历了两次大灾难,中山这个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百姓镇”,终于形成了。 中山镇独特的社会历史现象,造就其独特的文化现象。由于中山居民不少祖先是军籍人氏,不少军士服完役后就地解甲归田,成为当地居民。这些落籍军士,户籍仍属军籍,不受地方管辖,地位与民户不同。他们来自江西、浙江、安徽、福建等不同地区,有数十种方言,他们以较容易被大家掌握的部分赣方言为基础,吸收各地方言,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独特的“军家话”,连附近居民都难以听懂。 虽然“军家话”使用人口少,区域小,犹如客家方言区这个大海中的一个小孤岛,但是他们有着一种强烈的独立意识,在家里或军家人在一起时,都操“军家话”交谈;客家女子嫁与军家人,也必须改操“军家话”,并传给子女;在一些纯军家村落,甚至老师授课也操“军家话”。因此,在客家方言的包围中,“军家话”世代相传,历五六百年而不衰。 徐朝祥告诉记者,中山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古镇文化优势,完善镇宣传文化中心、村文化室,积极培植文化中心户,逐步形成了农村文化网络。到目前,全镇10个村均已建成村文化室,并形成13户文化中心户。镇里还组织人员深入民间收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先后编辑出版了《中山镇民间文化集成》、《武所革命史》、《武平文史资料》等著作,并把部分内容编印成乡土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中山镇丰富而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弘扬和保护。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武平县中山镇

武平县中山镇
河南-汪聚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6-4-30 20: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s:1]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