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进士陈喜墓抢救性发掘●追踪 □早报记者林泽贵叶清林实习记者丰晓飞陈荣贵文/图
千年古墓陈喜墓的抢救性发掘工作昨日取得了重大进展。昨天上午,考古人员在清理西侧墓室内一块石板上的土疙瘩后,终于找到了一直迫切希望找到的墓志铭。根据碑文记载,文物专家初步认定西侧墓墓主依然不是陈喜,初步认定是东侧墓墓主陈元通的夫人。
考古人员空欢喜一场
根据墓碑文字和族谱记载,陈喜墓西侧墓为唐代进士陈喜的衣冠冢,东侧墓才是葬有陈喜尸骨的真墓。元月2日,考古人员已确定东侧墓墓主并非陈喜,而是陈喜的孙子陈元通。
由于陈喜墓的发掘有望揭开厦门开发史上“南陈北薛”的传说,考古人员便将希望转而寄托在西侧墓上。在前天的清理过程中,考古人员在西侧墓室西侧壁上发现一块疑为墓志的石板,现场的人都为之感到兴奋。
昨天上午,工作人员先是清理墓室前半部的积土,同时也对石板上的土疙瘩进行清理。昨日早上10时30分左右,石板上已经可以隐约看到“夫人”等字样。考古人员据此判定石板确为墓志。昨日下午近2时,石板上的土疙瘩基本清除,上面的文字依稀可见。昨日下午,考古人员则主要是用平头锄清理积土下的白灰层。
据厦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郑东介绍,西侧墓墓室长4.7米,宽1.36米,高1.75米。墓志质地为青斗石,上面的墓志铭初步估计有200多字,有的字迹不大清楚。根据目前能看清楚的碑额“唐故陈府君汪夫人墓志”,及碑文第一行文字“唐故歙州婺源县令陈府君夫人墓志铭并序”,婺源县令与东侧墓墓主陈元通(陈喜之孙)的官衔一样,据此可以初步认定西侧墓墓主为陈元通夫人。
墓碑为何成陈喜
明明墓主并非陈喜,为何墓碑上却写成陈喜呢?郑东觉得这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两座墓葬的墓碑是在清同治年间重修后立起的,也许那时便以讹传讹,以为墓主是陈氏七世祖陈喜了;另一种可能是陈氏子孙为了保护陈喜的墓葬,故意将其孙陈元通的墓说成是陈喜的墓,而陈喜的真正墓葬另有其所。
郑东表示,由于南方土地多呈酸碱性,且多潮湿,一些墓室内的铁器和铜器等东西都腐烂了,从而增加了清理的难度,整个发掘过程估计还得再持续四五天。据了解,根据有关决定,陈喜墓将整体被迁移到石头皮山上,按照原样重新建设。
考古价值仍不低
截至昨日下午4时20分考古队收工时,工作人员在西侧墓室发现5枚铸有“开元通宝”字样的铜钱,2个用于装饰棺材的铜泡,1个照明用的青釉瓷碗,1枚棺钉以及一些尚不知名的铁器。另外,工作人员还发现3个青釉瓷罐,专家说是用于装粮食和酒的。其中,一个瓷罐已经破碎,郑东介绍说,那是从白蚁穴内脱落下来的泥土正好击中瓷罐所致。
郑东认为,东西侧两个墓室墓主尽管都不是陈喜,但它们的文物价值和考古价值,尤其是在历史研究方面的意义并不会因此降低,这至少能让人们对唐代厦门的开发史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关新闻
专家呼吁最好原地保护古墓
早报讯昨日的挖掘工作曾经遭到一些陈姓宗亲的反对,他们觉得挖掘工作是对文物的破坏,应该原地保护。据一位陈姓先生介绍,2002年,厦门政府就考虑到为了保护文物,决定把路偏离原来的路径4度,这样就可以避开墓群。他说,看了媒体的报道,他才知道,他们祖宗的墓群被挖掘了。
对于陈喜墓,厦门地方史专家洪卜仁觉得应该原地进行保护,如果异地迁移,工匠不可能像原来做得那么精细。异地搬迁,需要征地,办理迁移手续,政府要出一笔钱,起码也要100多万。而原地保护在修路的时候偏一点就可以了。厦门市博物馆原馆长龚洁也呼吁,陈喜墓最好能原地保护。
不过,据一位政府官员透露,如果把路偏离的话将推倒附近的两座工厂,赔偿费用将达4千万,而把文物异地保护只要赔偿200万,这将减少政府的财政开支。